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明 《小康生活》2005,(9):42-42
6月27日上午,陕西省今年高考的两名状元谢尼和冯字宁,身着古代状元服,头戴状元帽,坐上状元车,在一阵喧哗声中,两状元畅游大唐芙蓉园,他们就像穿越了时空,再现了1300多年前大唐时状元新科及第的盛况。诚然,能顶冠状元,当是喜出望外,但硬要寓意什么“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2.
正状元小学地处素有"状元之乡"的德州市武城县状元湖畔,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就是武城人,有据可证的武城籍状元就有16位之多。因此,这里有着丰富的状元文化底蕴和一份独享其荣的人文资源。深度挖掘当地的状元文化,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一人文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不仅有利于状元小学塑造个性鲜明的品牌文化,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  相似文献   

3.
李阳 《新天地》2013,(7):17
6月底是高考发榜的日子。各地文理"状元"纷纷出炉,成为媒体热点。状元一词本是借用科举制而来,唐代首创殿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状头",但这并非官方称谓,仅仅是民间约定俗成,后逐渐衍化为"状元"。从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到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史上留名的文状元约600人,武状元约170人,他们的种种故事成为史上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那么,既然科举取仕始于隋,为什么"状元"一词和第一名状元却始于唐呢?原来,隋开科考时第一名并不叫"状元",到唐始称"状元","状元"这一称呼始于唐代民间。唐制,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选拔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类似现在考试报名时要填写简历等学籍资料一样。考试  相似文献   

5.
越南汉文小说大多是在中国文学/文化影响之下的本土化创作。笔记类小说《状元甲海传》的主体故事即是在吸收中国传说《白水素女》及《柳毅传》的基础上,糅合了越南本土的传说所进行的本土化创造。《状元甲海传》在越南经过一百多年的流传,到了20世纪初又出现了不同的版本《甲状元》。《甲状元》的故事主体与《状元甲海传》已有很大不同,其传奇故事已由神仙之"奇"置换为凡人之"奇",中国传奇故事的原型已不见踪影。由《白水素女》及《状元甲海传》的流传变异,反射出18-20世纪初中国文学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及其兴衰。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诗补编》等所收唐人作品中,只有10种用过"状元"一词,共18次."状元"在唐代还只是个民间用语,著名文人都没用过.政府从来不用,也不重视具体名次.谈科第只用"甲科""上第""高第"等较笼统的词.《辞源》《辞海》对"状元"一词的界定,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明代状元策中,帝王与士子们就民风问题所进行的双向互动勾勒出时局变化背景下,对世道人心关注的多个层面,彰显了殿试策"经济之文"的价值与意义。明初状元策侧重于敬天保民,完善礼乐制度建设,养成醇厚民风。成化年间,君臣溺于宴安,风尚趋变,状元策多着眼于学校教育、乡党守令的教化职责。正德、嘉靖以降,世教寖衰,奢僭成风,状元策关注如何行政才有移风易俗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杨东平 《今日南国》2007,(16):12-12
与智力因素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抱负、胸怀、勇气、意志、坚韧等基本品质,是知人论世、审时度势的悟性,是综合素质。高考甫毕,各地新科"状元"纷纷出炉,照例成为热点。在我们这样的考试大国,"金榜题名"为人生之大幸,状元为众生所仰慕,想不炒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9.
明代殿试策对民生问题重点关注,状元策论的回应具体切实:明初百废待兴之际着眼于户籍田制问题,明代中期以节冗招抚应对民困民乱,在国匮民穷背景下务求保民恤民,这些状元策论彰显了"经济之文"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崇祯十三年(1640)发生在扬州的"黄牡丹状元"评选是明代末年一场引人注目、影响深远的文化事件:岭南举子黎遂球途经扬州,参加影园牡丹诗会而夺得"黄牡丹状元"的桂冠。以此为契机,岭南诗坛逐渐引起主流文坛的重视,开始平视中原、傲视江南,在其后的诗史中逐渐引领诗坛。扬州牡丹状元文化事件之所以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原因在于:首先,它第一次颠覆了历史上视岭南为文化荒漠的传统识见,岭南诗坛获得了空前的诗学自信;其次,牡丹状元黎遂球因抵抗清军而壮烈殉国,其节烈精神一直鼓舞后世;再次,扬州以南北交通咽喉和财富渊薮吸引着天下文士精英,各路名士所参与的黄牡丹诗会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传播到琼海与塞北。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自1987年起,对全美各大学进行评鉴与排名。 这种评鉴制度完善而精细,其公信力与可信度也可成为全美5500所大专院校赖以自我鞭策的准绳。 1997年排行出台后,丹佛大学力抗今朝榜次不公,因其在排行榜上名落第6位。今年,一向独占鳌头的哈佛大学也滑落为第3名。而古老学院派,著名的耶鲁大学,在年轻校长的带领下,不卑不亢,坚守学术原则,终于夺得“状元”。号称“南方哈佛”的杜克大学则爬升为全美第4名。  相似文献   

12.
"我感觉在课堂上就已经吃不饱了。"自信,是高阳给人的第一印象。初中就读于华一寄宿学校的高阳,以位值7.3的好成绩,成为2008年武汉市中考状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热情开朗的高阳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状元秘籍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全家"总动员",但是高阳  相似文献   

13.
厦门中秋博饼习俗并不是由郑成功部属洪旭所发明,而是从明清时期全国多数地区都有的博"状元筹"或"状元签"的科第习俗演化而来。博状元游戏源远流长,其传播经历了从学子文人卜巧求运的雅趣到庶民家庭团圆助兴活动的演变过程。闽南一带以科名月饼取代竹制或骨制、象牙制筹条,并将博戏时节从春节前后移到中秋,使这种别致的科举文化习俗得以存留至今,这是古代科举文化现代遗存的典型事例,有其独特性和特别的价值,不仅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提供了"活化石",而且保存了一种具有鲜明中华特色的娱乐种类,为民众提供了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宋冰华 《北京纪事》2014,(10):43-44
独占鳌头队员:张馨月、杜、詹磊、康静、王亦、郑潇、郭玮、方旭、王晓丽、张云、曹阳阳独占鳌头队长:杨少彭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对抗赛于6月8日至27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以团体赛的形式进行,共演出24场。参赛演员为北京京剧院"青年领军",他们分为两组——马到成功队和独占鳌头队,每组12人,各演出12场。杨少彭因为在独占鳌头队资历比较深而被推选为队长,我们特地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汉字,真是奇妙,形音辨异,笔划多少,皆举足轻重。甚至涉及仕宦前途,战争成败,身家性命,实乃不可小视。一字喜之,巧中状元清朝光绪末年,朝廷进行了中国最后一科状元考试。当时主考官推荐10人呈报皇帝御批。本来考生朱汝珍为首,刘春霖在后,可慈禧见榜上朱汝珍的"珍"字,便十分厌恶恐  相似文献   

16.
3月6日下午,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状元街道状元桥社区"状元亭志愿者服务队"和"幸福学堂读书会"分别通过差额民主选举和直接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了社团负责人。在社会组织中开展民主选举,直接选出"草根领袖",这在龙湾区尚属首次。在会上,候选人就社团下阶段的活动开展和发展方向、工作目标等作竞岗表态发言。现场的一位选民说:"这种采用‘差额选举’的选举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等额选举的弊端,这样我们也能选出自己心目中比较钦佩的社团负责人了,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随后,  相似文献   

17.
宋代状元文化背景下的市民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协状元》以其市民阶层立场,反旧有状元系统文学思路,予以改弦更张,其目的是为迎合市民趣味的娱乐需求,追求情感与感官刺激、剧场效果.其结果则重新组合了宋代状元文学的样式及内容,从而竟使《张协状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成为宋代状元文化背景下的市民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8.
历代状元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余年来所搜集的历代状元资料的整理、统计,考证出历朝应有状元:886名;可考出姓名或姓的状元:674人;其中,除其状元身份与夺魁年份外,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传记资料的:507人。  相似文献   

19.
目前笔者所能见到的所有书本的、网络的“状元录”“状元谱”类文献均遗漏了大夏状元。其实大夏政权在称帝至灭亡的9年内成功举行过两次进士举,产生了两名状元:董崇璧(或作董璧、崇璧)、庞百里。  相似文献   

20.
古籍中乐史的状元地位并不明确,早期相关记载即有矛盾。近年的相关著作或将乐史和邱旭遗漏,或将两人都列为状元。从乐史的应试能力及日后所体现的文才、业绩与影响可以看出,乐史不仅是该科状元,而且是五代不可多得的名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