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弘扬苏区精神,将苏区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苏区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苏区精神的育人功能,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在工农武装割据全面开展、斗争环境极度艰苦以及根据地建设全方位展开的独特时空里,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点”上孕育出了苏区精神。苏区精神的生成逻辑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其价值将不断被时代需求所激活,不仅深度影响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且将长远规定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姿态。  相似文献   

3.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丰碑,蕴涵着以人为本"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的工作路线和"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追求三个维度。考察苏区精神的以人为本之维,对于深刻理解苏区精神的内涵,并在当代更好地将苏区精神发扬光大具有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唯物史观角度去阐释川陕苏区精神,能发现川陕苏区精神的历史形成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川陕苏区的革命斗争与根据地建设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巴山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其形成的文化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川陕人民群众是其形成的历史主体。同时,川陕苏区精神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深度彰显了群众史观。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川陕苏区精神研究,弘扬川陕苏区精神,要将继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结合,丰富川陕苏区精神的实践载体,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苏区精神的内涵、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关系、苏区精神与"左"倾错误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弘扬苏区精神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赣州是赣州人民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科学发展观思想,遵照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结合赣州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伟大实践。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年代在中央苏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也是构建和谐赣州的主要心理支撑。从这一伟大实践出发,结合苏区精神,正确认识构建和谐赣州的伟大实践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论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井冈山精神的展开和放大,是井冈山精神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们之间的这种传承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到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精神;二是从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订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三是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到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四是从吃红米饭、南瓜汤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源流》2012,(7):38-39
南雄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史料证据缺乏及其他种种因素,南雄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以前还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确认。2009年5月,中共南雄市委、市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弘扬苏区精神,告慰革命先  相似文献   

9.
《源流》2012,(4):38-39
南雄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史料证据缺乏及其他种种因素,南雄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以前还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确认。2009年5月,中共南雄市委、市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弘扬苏区精神,告慰革命先  相似文献   

10.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信仰之维、实践之维、价值之维将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党员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新时代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在1930年代向国内译介了一批苏联文学作品。他的译介紧密结合国内左翼文学运动发展的进程,用意在拨正努力方向、树立效法榜样。他强调反市侩主义,强调对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他对《毁灭》、《铁流》的热情赞美与积极推扬,对苏联文坛关于同路人文学深刻而富于启示的分析评判,以及对苏联普洛文坛开展的一系列文学运动及其内在精神实质的介绍,对中国左翼文学的战斗意气、目光胸怀与发展方向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建设中央苏区时期,用客观方式展现出来的道德价值体系总和。中央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政治道德的基本结构;中央苏区精神的内核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政治道德本质;新时期中央苏区精神的弘扬,应与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是操纵文学翻译的三大要素,意识形态对文学译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面对外来文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曾给了我们极大的启迪。运用西方操纵理论,结合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对苏联文学的译介进行相关探究,分析中国当时对苏联文学采取拿来主义的原因,揭示出意识形态对文学译介的操纵,并指出苏联文学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都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操纵下拿来主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植物精怪是中国精怪文化体系中重要的一种类别。《聊斋志异》中的植物精怪多为变成女性的花精,她们与书生发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这些植物精怪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牡丹精怪形象体现了作者至情至性的俗世情怀,菊花精怪寄予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对自己失意人生的诗意拯救,柳树精怪表达了作者关怀民苦、热心助人的救世理想。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谋幸福、重塑大国尊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止。它产生于青年毛泽东立下的远大志向,即改变中国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况,为全天下痛苦的人免除苦难,谋幸福;形成于毛泽东为民族复兴所进行的艰辛的理论探索过程中;体现在毛泽东一生的奋斗、功业、著作和文章中。毛泽东精神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他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内容.溶入每一位渴望民族复兴的中国人的血脉中,激励着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书院精神以其人道主义的价值仪轨、人文精神的自然和谐、兼容并蓄的开放多元、学术创新的自由独立等等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大学精神的核心。而千百年来,书院精神亘古延绵,对中国古代、近代大学的建制与改革形成了重要影响,并在新的时代风潮中被纳入21世纪人文文化体系以其精神宏旨实现中国现代大学价值理想的重塑。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教育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研究型教育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三大精神"(元典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教会学生进行研究的方法。研究型教育是创新型教学的前提,没有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就没有创新型教学。研究型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元典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因此研究型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研究型教育应该贯穿大学课堂内外,才能够真正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肖仁福的小说吸收传统文化精神,其中的佛教文化内化为作家的一种文学想象,成为他作品中的一种潜性思维。肖仁福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受佛教影响的人物形象和意境,正是佛教文化的引入使肖仁福的作品发生了文化精神上的突变。  相似文献   

19.
中华苏维埃检察制度是在借鉴和仿效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实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认识指导下的制度创新。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贯彻始终,在中华苏维埃检察制度的形成、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仅形塑了中华苏维埃检察制度的组织规则、工作内容和职能设定,也赋予了其根本的、鲜明的人民性品格。这是“人民检察”的精神源头。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了宗白华艺术化人生观及其意境理论的成因:“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意境审美精神源于他的人生意识和精神;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成为影响他人生观及学术观的最基本要素。阐述了宗白华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能及三位一体的人生观、艺术观、美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