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在中英诗歌史上焕发异彩的两颗流星李贺和济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李贺和济慈在经历与气质、美学观与风格及艺术技巧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李贺与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发展史上,宋人师唐以创新。而效法李贺的风尚,起自宋初,一直延至宋末。其过程是:始则祖构“长吉体”,只重视李贺诗歌的形式;进而从理论上认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及其深邃的思想价值,并在创作实践中多有体现,写出了不少爱国主义的诗篇,使李贺在宋代文学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富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后世是不多见的,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李贺和波德莱尔是生于不同国度且时间跨度近千年的两位诗人,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某些共同的趋向,但又同中有异。通过三个方面的比较得出结论,认为:在主题上,李贺表现出苦闷情怀,波德莱尔展示出忧郁主题;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李贺主要是集体式象征,而波德莱尔则单一象征和集体象征并用;在美学风格上,二人都以非美为美,但李贺以诡艳为美,波德莱尔以丑恶为美。这些异同既源于文学观念自身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与诗人独特的气质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有着密切渊源。  相似文献   

4.
自从杜牧之作《李昌谷诗序》,有“牛鬼蛇神”之说,《麈史》卷中记宋景文论李贺有“鬼才”之目,遂使后来的说诗者,谈到李贺,便以为他的胸腹中如有鬼胎一般.所谓“鬼”者,无非是说李贺诗的意象不为常人所理解,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亦与常理不合,故光怪陆离、虚幻荒诞之处,使按常态方式解诗的人感到它如鬼一般阴冷而飘忽无定,不可捉摸,以至使评注诸家,众说纷纭.我们觉得,要认识李贺笔下的“鬼诗”,就必须遵循抒情诗“特有的内容就是心灵本身,单纯的主体性格,重点不在当前的对象,而发生在情感的灵魂”的原则,就必须认识李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感知方式.因此,我们不妨借助精神分析学的方法,从诗人变态心理的角度来透视其诗歌创作的表象,追寻诗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他所表现的对象,他又在何种情态下得到启示,又在何种程度上作出想象和创造,尤其是了解诗人想象力产生的根源和土壤,或许是一种不无益处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中唐诗人李贺,以其诗作瑰丽的色彩、惊人的想象和独特的幽冷情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为后世瞩目的一页。本文拟对李贺的创作和词之间的关系,作一点粗浅的探索。李贺从来都以诗见称于世,世人因其诗而称之“鬼才”,很少有人论及李贺与词的关系。只有明人许学夷在《诗体明辩》中说:“李贺乐府、七言声调婉媚,亦诗余之渐……”,“李贺古诗或不拘韵,律诗多用古韵,此唐人所未  相似文献   

6.
7.
济慈在其短暂一生中真正爱过的三位女性,她的母亲弗朗西丝·詹宁斯,乔治娅娜·威里和范妮·布劳恩,都在济慈的生命史上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济慈母亲对他的爱以及济慈对母爱的回报所产生的恋母情节促使他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因母爱的不完美以及自身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的心理上的自卑感使济慈在所爱的乔治娅哪·威里面前难吐真言。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恋的心态与信念使他写出了追求理想爱情为主题的长诗《恩狄米昂》;济慈与范妮·布劳恩甜蜜而痛苦的爱情给了济慈持久的创作灵感。济慈大部分成熟之作正是在长达两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似的爱中完成的。可以说,济慈的优秀诗篇、诗歌成就是爱情之花结出的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8.
李贺与波德莱尔在人生经历上有着相似性,特殊的时代跟经历造就了其特殊的诗人敏感,他们都在不懈地寻求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间矛盾的解决方式,都思考了精神痛苦的种种原因,并以多种主题在诗歌中发泄出来。两者在诗歌的爱情主题、死亡主题、时间主题及忧郁主题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趋同性,在诗歌创作手法上也表现出某种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论道教与李贺的诗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才诗人李贺那些精采艳艳的诗歌除承楚辞、乐府、宫体等文学源流而扩其波澜外,还受着中唐儒道佛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受道教文化的深刻影响。李贺的许多杰作无论在表现宇宙意识、生命意识、社会忧患和人生苦闷方面,或是在含英咀华、命意取象和驰骋想象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打着道教文化的鲜明印记。而这正是李贺研究者们往往忽略之处,难怪郝经曾有“几个识得神仙格”①的深深叹惋。为此,笔者试图全面考察李贺诗歌与道教文化的诸种关系,探索他接收整合道教文化的心理动机与审美表现方式,揭示其某些诗歌“幽深橘媚,较骚为尤甚”o的道教文…  相似文献   

10.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将通感艺术运用最多、运用最妙的一位。他具有奇特大胆的想象力,通过直觉、幻觉,将自己激愤压抑与迷惘感伤的愁苦心情表达出来。客观物象经作者的内心体验而发生位移、变形,依作者的审美趣味和理想而重组,在这个切割组接过程中,大量想象参与了的通感艺术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贺及其诗歌艺术的研究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变化 ,但都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 ,文学史的模式化既方便了李贺研究 ,又制约了李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李贺写马     
诗人往往喜欢从自然界中,选取一种美好的形象,作为自己思想和人格的象征。如屈原选择了香草,陶渊明选取了菊,李白选中了月亮,而李贺选中了马。马,威武雄壮,驰骋沙场,不怕枪林,不畏箭雨,驱雷逐电,踏烟踩火,不知生命为己有。马,筋强骨壮,拉车牵犁,越山过涧,不怕路遥,任劳任怨,品质坚贞,让人肃然起敬。李贺通过马的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思,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他一共写了二十三首题为《马》的诗。是唐代诗人中,写马较多的一个。这些诗篇,形象生动,构思  相似文献   

13.
济慈的亲情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情诗人济慈始终怀着一颗诗人的仁爱之心对远在美国而事业不顺的大弟乔治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近在身边而染上重病的小弟汤姆一连数月守候在病床前,直至病人安离人世;对于长期被禁锢在监护人艾比家中的小妹范妮同情疼爱有加,为世人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经世难忘的手足情、兄妹情之歌。  相似文献   

14.
一在英国浪漫派的五大诗人中,与拜伦、雪莱齐名的约翰·济慈(1795——1821)是一位诗才晚熟、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济慈18岁始步入诗坛,给他带来诗歌灵感的是英国伟大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诗歌魔杖。斯宾塞的代表作《仙后》唤醒了济慈的天生诗才。令济慈欣喜若狂、满怀热望、惊叹不已的是斯宾塞的诗歌形象中产生的特殊引力及其诗歌世界里图画般的色彩和音乐魅力。影响济慈诗歌创作的尚有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和拜  相似文献   

15.
李贺的五言诗偏于写实,用典少;乐府歌行体则多写神仙鬼怪,用典多。典故来源广泛,取向鲜明,如汉武帝、司马相如等事典反复出现,蕴含着李贺独特的思想情怀。李贺用典的手法也颇为丰富,特喜糅合数典来营造一种富丽诡异的意境,由此可见"鬼才一说的缘由。与此同时,李贺的用典也受到了时代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贺的心态与诗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的心态与诗美@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相似文献   

17.
李贺(七九○——八一六),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境)人,是唐朝王室的后裔,常自称“宗孙”或“诸王孙”。但他父亲李晋肃,只做过“边上从事”一类小官,家境不很丰裕,成为没落贵族。又因父名晋肃,“晋”字和“进”字同音,为了回避父讳,也不能考进士,失去一举成名的机会。后来大约还是通过荫子制度,敝了“从九品上阶”的小宫——奉礼郎。他郁郁不得志,二十多岁就离开了人间。留下诗作二百多首,受到当时和后世的称赞。  相似文献   

18.
济慈一生饱经孤独的煎熬.为此,他特别喜爱和亲近自然万物。特别憧憬理想的爱情.并选择了诗歌创作作为自我存在的基本方式。分析和把握济慈的孤独体验对于我们理解济慈其人及其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韵考     
李贺诗韵考冯芝生李贺(790—816)字长吉,生地河南昌谷(今宜阳)。父名晋肃,因避讳的缘故(“晋”、“进’同音),使李贺受攻击,不得举进士,只做过小小九品从官─—奉礼郎。李贺的一生,可以分成未入京应举前和应举受毁以后两个时期。前期生活优闲,作品伤感...  相似文献   

20.
济慈的爱情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和芳妮·布劳恩的爱情是他短暂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激发了他诗歌创作的激情.通过对他与芳妮爱情历程的回顾,对他写的爱情书信和三首十四行诗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济慈对爱情的狂热和忠贞以及爱情带给他的感受是甜蜜伴着忧伤,欢乐并着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