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民职业分化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促进农民职业分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结合花园村农民职业分化现状,从政策、经济、教育和村民互动四个角度,分析影响农民职业分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职业分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职业分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及其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统计数据,对当前中国农民职业分化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发现我国农民职业分化发展速度较快、前景乐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分化职业层次低、稳定性差、建业性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农民进一步分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一定威胁,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速当代农民群体分化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整体分化的诱因和特征的分析 ,提出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 ,应及时、科学地研究农民分化的特征 ,全面正确认识农村和农民 ;应高度重视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社会各阶层影响的宏观调节机制 ;正确处理农民阶层分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学制定和调整有关农民的政策 ,加速农民阶层的分化 ,这是事关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职业分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民职业分化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是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全面迈向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职业分化不断发展,但由于户籍等制度约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发展步伐缓慢等因素,近年来速度有所放缓。为此应从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增长与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继续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等方面来合理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促进我国农民职业分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村庄治理模式探析——基于农村社会分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构了一个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内容、体现大众民主平等的村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农村出现了社会分化,主要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的职业分化、农户的分化和农村社区的分化。农村的社会分化带来农民观念的改变,也催生了精英治理这种村庄治理模式。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精英”治村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精英”本身需求也成为精英治村的动力,因此,“精英”治村能够带来村民面貌的焕然一新,是村庄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民分化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已有的社会分化理论,结合我国农民分化的历史和现实,通过分析农民分化的各种影响因素、向度、程度和社会承受度等,建立了研究我国农民分化的多元、立体、复合性的理论框架。认为农民分化的基本向度有两个:一是以职业为主的水平分化,二是以经济收入分化为主的垂直分化。职业分化的程度当前应该以"离农率"为标准,而经济收入分化程度的度量有相对指标法和绝对指标法多种方法。研究农民分化的社会承受度要综合考虑影响农民分化的各方面因素,大致包括农民分化的广度、深度,社会的组织程度、社会包容程度、判别标准及社会发展方式和进程,主流文化对农民的引导,以及农民群体向上或向下流动的程度等。对于农民分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同一历史时期影响农民分化的个人自然因素、自获因素及社会制度文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的社会分化及社会整合的政策调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在职业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社会分化,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 这种分化表现出不彻底性等特点。当前分化的主要趋势和问题包括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分化与 阶层边界固定化并存、各阶层间矛盾冲突增多和分化中不公正性严重等。在促进农村社会整合的政策选择 上,当前应突出几个重点:建立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和社会阶层结构,以城市化拓展农村居民的生 存、发展空间,将发展教育作为促进农村社会整合的策略,保障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农村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9,(5):116-119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新型职业农民正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农村人口数量多,耕地面积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亟待进行的重要工作。当前,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依然存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农民培育和扶持中存在政出多门、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农民接受培训的主动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农民培育工作成效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营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环境加强跟踪服务,提高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多措并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成效性。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和范畴。改革开放前,农民是一个均质同构的群体,内部高度整合,分化和流动很少。改革开放后,由于政治体制的松动、社会结构的变迁,农民阶层开始出现流动和分化。家庭作为嵌入农民分化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形式也开始发生变迁。许多家庭问题也开始涌现出来。如何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来解决农民分化和流动过程中的家庭问题将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村收入分配与社会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迅速扩大,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收人分配与社会分化是互相影响的,职业分化影响着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中,农村私营企业主和农村干部阶层是引人注目的两个阶层,同时贫困农民的处境令人关往.民众对收入分配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客观存在的钱权交易,将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管理,利用市场规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素质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创新精神,而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无论是其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还是在科技素质、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独特优势。利用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专业类别、出生地、社会偏见的影响程度、对个人长远发展的影响程度、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国家政策的满意度、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程度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次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知权、权利运用以及依法维权能力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法制教育重视不足、小农意识及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民的影响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下安徽以及中国的实际,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权利实现能力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夯实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建设“权利本位”的新法律文化,等。  相似文献   

13.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阶层分化具有我国阶层分化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加剧了农村的社会流动,加之农民市场化意识的增强与职业选择的自由化,使农村呈现出阶层分化的状态。这种分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受复杂民族因素的影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尚不合理,这种不合理性严重制约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因此,形塑"中间大、两头小"的理想阶层结构就需要重视对中间阶层群体的培育,缩小贫富差距,以助于实现农村社会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随之产生,尤其是土地、山林权属纠纷、农民权益、组织建设、农村治安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机制缺失、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密切相关。当前,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和农民素质、创新稳定机制,才能有效保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阶层分化引发农民在利益诉求、社会心态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村干群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阶层分化导致相对剥夺感的滋生,加剧了底层农民对干部的信任危机;利益诉求多样化与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的矛盾,增加了干群矛盾甚至冲突的可能;阶层固化引发的社会问题,造成了农民对干部心理的疏离。面对农民阶层分化给干群关系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采取健全各阶层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和扩大农村中间阶层、加强对农村各阶层的利益整合、加大对底层农民的扶持力度等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建立正常的农村社会秩序不仅是我国经济活动和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农村社会秩序实现控制的主要途径是人民公社制度强有力地政治控制并辅以社会道德规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发展模式,人为地把城市与农村分开,不准农民进城,没有城乡间的人口流动。甚至不准农民发展非农产业,连养鸡、养羊都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而割掉了。在乡村管理上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体制。那时的农村没有职业分化,当然,也没有阶层的分化,大家一律是种地的社员。在人…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本次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知权、权利运用以及依法维权能力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法制教育重视不足、小农意识及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民的影响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下安徽以及中国的实际,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权利实现能力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夯实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建设“权利本位”的新法律文化,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时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影响农民职业非农化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从农民自身条件出发,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各种微观因素对农民从事非农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发展对农民企业家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经济的发展从政策保障、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为农民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加速农村经济社会的分化,促进农村经济精英的产生,加速农民企业家职业化、社会化过程,促进农民企业家的文化认同,促进农民企业家自身能力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阶级,其政治参与活动的发展对乡村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对单家集回族农民政治参与形式、动机、社会效应等层面的调查分析,认为在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乡村和谐社会,还需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并且花大力气搞好农村教育,大力倡导农村政治文明,改善农村社会资本,在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的前提下,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