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 先秦典籍中的疑难问题很多。在教学中每有领悟,常随手记写下来。大的问题,写成专文;小的问题,整理一下,定名为“教学札记”。至于两汉以后的几个片断,是好多年来如“鱼鲠在喉,不吐不快”的东西,趁机一并写出。如有错误,请同志指正。一、“塞向墐户”中的“向”字《诗·豳风·七月》中有穹窒熏鼠,塞向瑾户”一联。其中的“向”字,现在各种注  相似文献   

2.
“营窟”一词,屡见于古代典籍。《礼记·礼运》:“冬则居营窟。”《孔子家语·问礼》同。《孟子·滕文公上》:“上者为营窟。”郑玄注《礼记》云:“寒则累土。”孔颖达疏:“冬则居营窟者,营累其土而为窟。地高则穴于地,地下则窟于地上,谓以地上累土而为窟。”王肃谓:“掘地而居谓之营窟。”赵岐注《孟子》云:“凿岸而营度之以为窟穴而处之。”焦循《正义》:“此营窟当是相连为窟穴。”朱熹《四书章  相似文献   

3.
远古时代东方人的穴居: “陶覆陶穴”在我国的远古时代,人们是住在“地窟”之中.这在我国的古文献中,有着众多记载,仅摘引几条,如下. 《易》??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墨子》节用中:“占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窟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堀穴(窟穴),曰可以辟风寒.”辞过:“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说文》穴部:“穴,土室也.”  相似文献   

4.
(一)以、夭宣公十二年传曰:“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杜预注:“水遇夭塞,不得整流,则竭涸也。”孔颖达疏:“水当盈川而以壅,故竭;是水遇夭塞不得整流则竭涸也。夭遏是壅塞之义,故云遇夭塞也。”注、疏于“以”字均无解。章太炎《春秋左传读》曰:“‘以’若读本字,则不必有此字,但云‘盈而竭’足矣。”甚是。章氏谓“以”当借为“台”(yí),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释周公华钟》:“古铭,以多作台,二字义通。”《方言》:“台,失  相似文献   

5.
养气 孟子讲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话,也被一些论者认定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其实,这顶帽子并不恰当。且看原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詖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相似文献   

6.
“塞人”古读音为“Sak”,波斯文献中称为“萨 迦”。古希腊、罗马作家称其为西叙亚人。塞人在新 疆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活动时间大约开始 于战国前后。《汉书》西域传、张骞传、李广利传、都 有记载,但文字十分简略。在公元前177—176年,由 于大月氏人的西迁,塞人放弃了世代居住的伊犁河 流域。其中一部分南下,散处帕米尔各地,即“自疏 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属,皆为塞种”。以后又逐 渐向东进入塔里木盆地。于是,于阗绿洲、罗布荒原、 吐鲁番盆地,都曾留下过古代塞人的足遗迹。本文结 合新疆各地发现的岩画和出土文物。对新疆塞人的 社会生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庄子·秋水》:“于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疏》:“适适,惊怖之容。规规,自失之貌。”《释文》:“适适、规规,皆惊视自失貌。”“适适”与“规规”句为互文,《疏》文亦属同例。总的意思是:井蛙听了海鳖之言,感到非常吃惊和空虚。这种“吃惊和空虚”,显系通过面部表情、具体说是通过“惊视”的目光表现出来的。就此而论,《疏》与《释文》的解释一致,但后者更为准确具体。 作为同义词,“惊”与“怖”有明显的区别:“惊”指“突然受到刺激而精神紧张”(见郭锡良等  相似文献   

8.
随笔     
上繋:“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孔疏云:“列子云:不生而物自生,不化而物自化。老子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又荘子云:马翦剔羁绊,所伤多矣。”按今老子内无孔疏所引此二句。惟大戴礼卷八,子张问入官第六十五有“孔子曰:……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又文选东方曼倩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荘■充耳,所以塞聪。”李善注云:“皆孔  相似文献   

9.
《周易音义》“窒,张栗反.徐得悉反,又得失反”三切同音,涉及“重音音切”与文字讹误的问题.《经典释文》为“窒”所出之音用字颇不一致,情况较为复杂,根据对“窒”字的全部注音的分析,考订出“得失反”当为“得迭反”之误.今本《经典释文》真正的重音是因后人添加音切造成的,故必两两成对,不存在三切相重的现象;凡有三音相同的重复音注,其中必有因文字讹误造成的“假性重音”.根据反切类型及层次,可以推定《经典释文》“窒”字音注的首音原貌大抵就是“徐得悉反”及“《说文》都节反”之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荀子·劝学》的“鼠石鼠五技而穷”和“尸鸠在桑,其子七兮”的古代传注的今人译注做了商榷。  相似文献   

11.
神思第二十六古人云:“形在江诲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詠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遊。神居胸肊,而志气统其关鍵。物沿耳目,而辞今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垂隐貌。关鍵将塞,则神有遯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虛靜:疏  相似文献   

12.
一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如何才能获得成功,成名说,成功的悲剧性作品必须具备什么特质,这是理论家们颇感兴趣的命题。有人说:“再现一种巨大的不幸,是悲剧的唯一职能”。也有人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这“不幸”与“可怕的事物”,大凡是指流血,灾变与毁灭之类。但有人却又认为:“悲剧性的本质不在流血的结局,那只会引起令人窒  相似文献   

13.
贫富都有档次。富呢,有富甲一方的,有富可敌国的。穷呢,有冻馁无立锥之地的,有衣食粗劣而家无余财的。我所说的乐穷,主要指后一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应该努力脱贫,即使乐在其中也不能守贫穷而不思致富。这后一类也够复杂的,只好举例来说。孔丘是穷教授,饭疏食,饮水。他的许多穷学生中,颜渊和原宪各代表一个类型。颜渊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原宪呢,隐居草泽,敝衣旧帽。他们都是定型的,无法改变。老师说,“富而可求也”,即使执鞭赶车我也干。  相似文献   

14.
当贫困超出“物质匮乏”的含义时,很多人都无法规避它。新时期“三农”小说对乡村社会的贫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书写。贫困群体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人穷志不穷”型;第二类是“人穷志也穷”型;第三类是“志穷人不穷”型。这三类形象反映了乡村社会部分农民在物质、精神、心灵、情感等方面贫与富的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15.
“灌”即灌输,灌注输送思想知识;“疏”即疏导,疏通引导认识问题。“灌”为体,“疏”为用。“灌”是“疏”得以施行的基本保证。“疏”是“灌”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二者有机结合,是马列主义理论教学的好方法。在新形势下,运用“灌疏”之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等原则,赋予“灌疏”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熙字典》、旧《辞源》在“贝”字下列有“饰也”一义,《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大汉和字典》释“贝胄”为“贝饰也”,均以《诗·鲁颂·闷宫》“贝胄朱”毛传:“贝胄,贝饰也。朱,以朱缀之”为依据。按孔颖达疏:“贝者水虫,  相似文献   

17.
屈原北行考     
屈原北行,是指屈原被楚怀王疏绌后的汉北之行。屈原北行的事迹,史籍并没有记载,是后代学者发觉的。 《史记·届原列传》说:“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既绌。”屈原被疏绌后他在何处,本传就没有说了。《新序·节士篇》说:“屈原遂放于外。”屈原放逐到哪里去了,《节士篇》也没有下文。厢原被怀王疏绌(或初放)后的踪迹是一个问题。 经过古代学者的探索、研究,终于发觉了屈原被疏绌后的去向。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的通济渠,西起洛阳,贯引河、汴,蜿蜓而东流,至盱眙入淮,是大运河水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又称“汴渠”、“汴河”、“广济渠”。由于黄河裹挟大量泥沙东注,汴河受到严重侵蚀,也同样泥沙成患,因此唐人又称汴河为“浊河”。如孟郊《汴州留别韩愈》诗云:“不饮浊水澜,空滞此汴河”;白居易则称汴河“浊水半和泥”。黄河侵蚀汴水的结果,使汴河水量无常,极易淤塞,漕运舟船因之多受阻滞。安史之乱前,朝廷每年正月都要“发近县丁男,塞长茭,决沮淤”,以保证河道的通畅。安史之乱后,疏汴工程有时依靠沿河藩镇进行,如代宗广德二年刘晏借助河南副元帅李光弼  相似文献   

19.
张大维 《社区》2005,(13):29-30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曹家林社区是远近闻名的“穷”社区。曹家林社区“穷”,并不是说居民收入低,经济“穷”,而是说曹家林社区居委会“穷”。他们既没有可供支配的公共资源及可创收的项目(如公有门面房租金收入,公有居住房租金收入等),街道办事处和上级职能部门拨给的办公经费也很少,曾经还没有办公用房,就只有书记主任一肩挑的“铁娘子”带领着3名女青年开展社区工作。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穷”社区,“娘子”们凭借着“亲民”的政策,竟然打开了社区工作的局面。“志愿服务”捞筹码“‘穷’社区,志不穷,我们还有31名有奉献精神的直管党员,这…  相似文献   

20.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中出现了几种为中古汉语所特有的疑问句新形式:“那”字句、由“为是”和“为当”复合的选择问句以及多种否定词构成的正反问句。在汉语语法史研究方面,皇疏具有特殊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