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一之教授编写的《青海民族史入门》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民族史入门丛书”中最早出版的一册。《青海民族史入门》发行以来颇受好评,不只是因为它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白,能够将青年初学者引入民族史研究的门庭之内,更重要的是它在民族史研究方面,注意介绍了新领域,新观点和新成果,指出了青海地方民族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民族史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史入门丛书》从1987年起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这套《丛书》是在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翁独健教授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室主编的。《丛书》按族别史和地区民族史约请专家、学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卫拉特蒙古史研究的专著、译著、资料集已出版14部,论文、译文、考察报告、研究总述、书评已发表300余篇。可以说,它是当今我国民族史研究中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之一。马大正、蔡家艺同志合撰的《卫拉特蒙古史入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八《入门》)一书,正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审视和回顾性的小结。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是我国蒙古族一支,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的斡赤刺惕、瓦刺。在清代前期一个多世纪中,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崛起于天山北路并称霸中亚,和硕特部进据青藏高原,而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敦煌学研究耆宿土肥义和的略历,并对其编著的《八世纪末期-十一世纪初期敦煌氏族人名集成——氏族人名篇、人名篇》一书的内容和成书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 黄楠森先生《当前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载《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对当前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总结,读后给人以启发。朱德生先生《谈谈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一文(载《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表达了自己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为我关系”的理解,很有独到之处。然而,这两篇文章在理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段话时出现了意见分歧。这  相似文献   

6.
吉川幸次郎先生与世长辞一年多了。我以深切怀念之情,把吉川先生的遗诗《访昭陵》送到《人文杂志》发表,追忆和先生相识的经过,以及与先生诗、书往还的友情,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吉川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日本的文学博士、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家。他生前在京都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又是日本中国学会理事。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研究,著有《支那人的古典及其生活》、《中国文学入门》、《元杂剧研究》等。他特别喜爱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也善于写诗,并有研究杜甫的专著《杜甫私记》。这些作品,在日本曾经广为流传,影响所及,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 青海历史悠久,法制史的渊源流长,且有不少地方特色。需要我们很好的进行挖掘和研究。《清朝时期的“青海衙门”及其对境内重大刑事案件的审判》是笔者对青海近代史、民族史和法制史研究的成果,以飨读者,诚望对加强我省法制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 1988年6月,我国著名学者、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教授应邀到山东大学参加博士论文答辩工作,笔者对他进行了访问。张教授对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许多问题,发表了意见。田:张岂之先生,您是《中国思想通史》一书的撰著者之一。这部书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学术与哲学思想的开创之作,至今仍是专业工作者的案头书,您能否简单谈一下这本书的特点? 张:侯外老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有好几卷。50年代末,我和其它几个年青人参加了第  相似文献   

9.
论魏晋隋唐间的少数民族史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8,28(3):67-78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的有关著录反映了这一高潮的基本面貌。这个时期成书的各朝正史中的民族史专篇,发展了司马迁、班固撰写民族史专篇的优良传统。《华阳国志》和《蛮书》记述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十六国春秋》和《晋书.载记》则记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魏书》和《周书》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具有少数民族史的性质;《通典.边防典》本质上是一部古代少数民族史。以上这些,反映了这个时期少数民族史撰述的盛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史学界,特别是辽、吉、黑三省的史学工作者,对东北地方史研究颇为活跃,涌现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和人才。最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干志耿、孙秀仁合著的《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就是一例。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献与考古资料为依据,对黑龙江地区古代民族形成、发展与演变的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深入地探讨了某些民族史理论问题,总结了自己30年来的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史、民族史研究的新突破———简评《中国西南文化研究》(第2集)以特定范围区域或地方的历史、人文发展过程作为主要追寻对象的研究,是近年颇取得一些成果的新领域,如已经见书的《上海史》、《四川通史》和《重庆城市史》等等。这种研究,以该范围内相对更广泛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1986年曾撰写一篇文章——《要树立新的人才素质观》,提出从事文化学习、科学技术必须具备“不断追求、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思维品质。”接着从思维科学角度。研究了新的人才素质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并为此同冀有德合作写了《学会创造性思维》一书。(明天出版社出版,1988年8月第1版,1988年3月第1次印刷)本文拟就过去涉及不深的问题,再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芈一之先生主编的《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一书,已于1993年11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问世,为整个蒙古族历史的研究和青海地方史的研究填补了一块空白,丰富和充实了祖国的史学宝库,值得称贺。  相似文献   

14.
《清朝政府对青海藏区的施政和治理》一文(载《藏学研究论丛》第6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是宋秀芳同志关于青海民族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该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行政、军务、宗教、赋税、商贸等多个视角的结合上,对清朝在青海藏区的施政和治理方略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大政方针、实施措施的利弊得失作了客观公允的评价。文章资料丰富,见解新颖,在研究的深度和力度上都较过去进了一步。该文指出,清政府在藏区注重推崇和利用喇嘛教,对藏族实行“分而治之”“以涣其势”的统治策略;其税收政策并不刻意于…  相似文献   

15.
蔡瑞霞 《中州学刊》2002,(2):105-108
华夏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 ,自春秋至两汉的民族融合使华夏民族发展成为汉民族。随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 ,重视多民族历史撰述成为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诗》《书》《春秋》记载了一些民族史材料 ,《史记》《汉书》反映了秦汉之时以汉族为中心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民族史撰述也反映出各种不同的民族史观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复杂的政治和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西路军和张国涛的错误路线挂在一起.1986年,徐向前元师新著《历史的回顾》问世后,恢复了历史的本束面目.《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了西路军西征是奉党中央命令的文章教导.1988年8月17日,《青海日报》又发表了张国声的西路军的历史功绩永放光芒》一文,对党中央当时的布署作了较具体的阐述.1936年6月29  相似文献   

17.
把《三国演义》同《伊利亚特》作比较研究,确实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11年前,法籍汉学家于如柏教授便与上海外国语学院的朱炳孙先生合作做过《“伊利亚特”与“三国演义”》的学术报告,遗憾的是我们只见到该文的第一部分——《相同相似岂偶然——<伊利亚特>与<三国演义>初窥》(以下简称《初窥》,见《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该文重在对两部史诗相同相似之处作比较研究,而本文的比较研究角度则选取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孟子关于人性的论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西方哲学》杂志1994年第1期(总第44号)中,发表了艾琳·布卢姆(Irene Bloom)的《孟子关于人性的论辩》一文。论文以《孟子》书中“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为题记,对近年来关于孟子人性学说的讨论作了某些评述,并提出了若干自己的见解。该文表现了西方学者对孟子人性学说的研究状况,兹将论文的某些要点介绍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青海藏学研究者谢佐同志所著《瞿昙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1984年再版)一书是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史的一部成功之作。该书通过明代所建瞿昙寺(位于青海乐都县)与明代诸皇帝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史。作者在分析瞿昙寺的政教兴衰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描绘青海喇嘛教的变迁。作者在有选择地分析利用汉、藏文史料的同时更注重口传资料与实地考查,该书所展示的研究模式与结构间架,对于从事藏传佛教寺院史研究的学者来说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劳承万教授的新著《审美的文化选择》,已在1991年10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联系他在1986年面世的《审美中介论》,二书近60万言,已基本完成了他对审美中介学的建构。笔者对《审美中介论》已有过评介(见《学术研究》198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