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彝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多样,具有独特性、生动性和可感性。这些女性形象,是彝族优秀伦理道德观的反映、彝族传统社会角色定位的折射、彝族传统习俗的反映、自由奔放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折射、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写照以及彝族社会女性审美追求的体现。彝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历史文化意蕴丰富而深刻,反映了源远流长的彝族文化的特有内涵,记录了彝族传统社会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各民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是其中重要一员。自远古开始,藏族就与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汉、羌、彝、蒙、回、苗、纳西等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交往交流,藏族先民广泛地融合了长江上游多民族的文明,与其他民族一道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原文明。考古已经证实,同黄河上游流域一样,长江上游流域的远古人群是青藏高原上藏族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们借助长江上游水网,顺流而下或溯江而上,寻找有利于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交流的历史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从远古时起繁衍生息于青藏高原上的藏、羌等族就和中华大地上的其他民族有着密切的交往。史料表明藏羌民族与内地各民族间往来的实质内容是经济联系,经济是建立政治、文化等方面联系并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基石,而政治、文化联系的密切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联系在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相似文献   

4.
一部先秦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上古的民族形成史。说得更加明确一点,则是夷夏形成史。 夷就是蛮、夷、戎、狄,夏就是华夏。古代的民族当然不能与近代的民族等量齐观,说它们是民族,无非因为以民族学的眼光去看,它们是互有区别的共同体。夷和夏都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形成的。中国各民族的先民,在远古的蒙昧时代里,既不叫蛮、夷、戎、狄,也不叫华夏。据神话和传说,他们叫九黎、三苗、炎帝氏、黄帝氏等等,都生息在中原或者靠近中  相似文献   

5.
任宽 《民族学刊》2023,(10):38-45+151
虎文化叙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发展轨迹来看,虎叙事从先秦至明清,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深植于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王权一统和秩序建构、抗争意识以及虎信仰与儒家思想共融是虎叙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典表述;对当代虎故事文本的行政分布、族群传承和故事类型的考察揭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兼具历史的延续性与现实的发展性。虎文化叙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巩固集体记忆、共铸民族品格和强化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指向是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尊崇,以及由国家一统与抗争意识带来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及道德风尚良好的大同盛世。对虎叙事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思考,将有助于增强各民族价值观念的同一性和共同性,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姚平  李戬 《民族论坛》2012,(6):110-112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瑰宝。彝族传统家支文化伦理道德思想曾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论述彝族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辨清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学会摒弃其消极因素,发扬其积极因素,对在当今社会制度变迁的下彝族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羌氐戎的起源及其关系古代羌人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民族。早在古老的甲骨卜辞即甲骨文上就有了记载。甲骨文上的羌方是指羌人方国而言的。羌方即羌人部落的代  相似文献   

8.
段吉福  刘英 《民族学刊》2022,13(2):105-117, 144
彝族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其民族精神、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有密切关系,更与儒学的影响、彝族对儒学的自觉选择有密切联系。儒学在彝族中的传播、影响历史久远,儒学与彝族哲学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阶段性演进的特点。彝族哲学思想一方面是彝族先民基于自身社会生产力水平、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的结晶,因而深深烙下了彝族鲜明的印记;但另一方面,在彝族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儒学与彝族哲学思想交融激荡,彝族对儒学的文化价值的认同及民族间哲学和思想文化的输入交融,提升了彝族哲学文化思想的理论水平。彝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成为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纽带。这充分体现了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大背景下,彝族先民通过吸取儒学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自我创新的开放品格。  相似文献   

9.
踏虎凿花是湘西苗族人民用心灵和挫刀创造出来的具有湘西特色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凿刻出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纹样图案的民间手工艺,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文章从踏虎凿花的背景分析切入,对踏虎凿花的传承谱系与发展加以深层探究,通过对踏虎凿花几代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介绍以及对其代表性作品题材、工艺特征进行描述和解析,展现踏虎凿花艺术在纹样、构图、内容、应用等方面的演变历史,探索其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为泸溪地区踏虎凿花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集中表现彝族人生活地域、社会历史以及审美情趣的弊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它由人力、技术、实践经验等组成。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彝族服饰资本化是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发彝族服饰.使其从文化艺术向文化商品转化,并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彝族服饰对于主流社会的经济文化而言。在地域位性和资金拥有上部处于明显的弱势和边缘位置。经济主导的现实社会中,要保护和继承彝族服饰文化,首先必须发展经济.并积极参与到中流社会中,把握好文化这种特殊商品转化为资本的规律.把服饰文化优劣转为经济优势,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羌族造型艺术审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族造型艺术品来源于羌人的生活,作为记录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媒介,它不仅是其宗教观念的体现,更是羌人智慧与审美文化的象征;对羌族造型艺术进行审美研究,是羌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及必要补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傣族和彝族为案例,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设计的审美效果进行了分析,在肯定其审美价值的同时,对如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永驻心灵的丰碑——浅谈桃坪羌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浩英 《民族论坛》2004,(11):46-47
碉式建筑是藏羌民族的主要居住形式,《辞海》将“碉”解释为“石室”,可见,碉最初就是一种居住形态,后来,渐渐演化成一种兼有防御功能的高层建筑形式,随着部落战争的减少,其军事防御功能又逐渐丧失,还原了它最初作为人类居住的原始形态。"羌碉历史悠久,古朴宏伟,不仅体现了羌族人民坚韧勤劳的民族精神,而且集中反映了羌人在建筑上体现出来的聪明智慧,它是远古羌人运用先进熟练的技术谱写出来的人类建筑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闻名中外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羌寨,是最具羌族风情的寨子之一。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  相似文献   

14.
《民族学刊》2015,6(1):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现有经堂馆、藏族馆、彝族馆、羌族馆、白族馆、纳西馆等六个展馆,已收藏国内30余个民族的文物12000余件。本期推荐的彝族馆有历史馆、文化馆和生活馆三个展厅。历史展厅主要介绍了彝族近现代杰出人物、南诏十三王、十月太阳历、先祖阿普杜牧和六祖分支。文化展厅主要介绍了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甘肃的民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以前甘肃地区的民族。计有黄帝、周、赢秦、大戎、氏、羌、大夏、月氏、义渠、乌氏等族。其中有发源于甘肃者,有发源并长期活动于甘肃者,还有一度活动于甘肃者。它们很早就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政权发生联系,并相互斗争,在斗争中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6.
<正> 等级制度之森严,是解放前川、滇两省大、小凉山彝族内部最为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也是了解凉山真彝族历史从而判定其社会性质的一个关键,历来为有关研究者所嘱目。但凉山彝族内部的等级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凝固状态,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凉山彝族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和民族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17.
郭新榜 《民族学刊》2010,(2):105-105
彝族文献长诗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显示了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当下的彝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中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罗曲、曾明、杨甫旺三教授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5月出版的《彝族文献长诗研究》一书,对彝族文献长诗当代价值的研究是一大亮点。作者慧眼独具,看到了彝族文献长诗对现代彝族休闲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并且找到了借助彝族文献长诗发展彝族休闲文化的入手法门:即实行民俗旅游与民间文学旅游相结合;在自然景物中注入传统文化内涵;用传统长诗文学作品和故事情节再现民族宗教文化;开发传统长诗文学作品中的歌舞、体育竞技文化内涵。发掘包括彝族文献长诗在内的彝族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彝族休闲文化,对构建社  相似文献   

18.
江凌  李辉 《中国民族》2014,(8):60-61
彝族的虎头瓢和葫芦祖灵,是彝族民俗生活中的重要物象,在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纪80年代,彝族学者刘尧汉基于对虎头瓢和葫芦祖灵的研究,提出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联结中国各族的龙虎文化纽带源于远古女娲、伏羲的合体葫芦"的重要结论,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本文将从易学的视野,解读虎头瓢和葫芦祖灵在彝族祭祀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内在原理,并进而说明彝族文化与中华易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羌笛悠悠     
我们羌族是祖国大家庭里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上部落众多、人口繁盛,分布地域广,对华夏及其文化的缔造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唐代以后,古羌人中的不少部落与汉族或其他民族融合。现今,羌族人口10.2万多人,分布在四川西部岷江上游地带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以及北川县等。早在3000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古羌人的记载。古代的传说中,我国农业始祖“神农氏”炎帝就是姜姓羌人。姜姓部落与黄帝部落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民族审美文化”范畴及其意义。认为 :民族审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 ,以民族审美活动及其成果核心的 ,以及包容于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成果之中的 ,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的民族文化观念和物质产品。“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确立的意义在于 ,首先它廓清了民族美学研究对象的另一部分 ,即民族文化中具有审美特性和价值的部分。其次 ,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的概括 ,实际确立了民族美学理论的方法论框架。以民族审美文化为生长点 ,建立新的美学范畴、观念和价值体系。再次 ,民族审美文化范畴的确立 ,其现实意义在于发扬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 ,选择适合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