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拔茅乡,坐落在美丽的酉水岸边。拔茅乡原名芭茅寨,是土家古地名,意为长满芭茅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拔茅,意思是要拔去芭茅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2.
拔茅寨     
寒冰 《民族论坛》2001,(4):36-36
拔茅寨是酉水上游一座依山傍水的土家山寨。寨前是奔流不息的酉水河,寨后是绵延高耸的白云山,寨子则在山之间有限的空间里顽强地成长着。在过去公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这里曾是很繁华的码头。人们沿着酉水下凤滩、过沅陵、经常德、到洞庭、达江汉,一路通江达洋。将山里的木材、油桐、药材、野味等山货送到山外,又将山外的布料、瓷器等货物运进山里。拔茅的街市便红红火火,有了名气。拔茅的水手经过风浪,拔茅的汉子见过世面。拔茅的号子经过洞庭朝露晨雾的浸润,便象那酽酽的包谷烧,浑厚激越,诱人而有穿透力。  据说,拔茅寨原来叫…  相似文献   

3.
扶贫攻坚的春风吹拂了保靖土家,治穷致富的热浪在保靖这片古老、神奇而又秀丽的土地上腾跃翻涌。1996年12月,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人民保险分公司、省轻工集团总公司和省总工会派出的工作组,分别进人保靖县的野竹坪镇塘棚村、拔茅乡拔茅村、水田河镇毛坪村、中心乡排大方村和夯沙乡夯吉村开展建整扶贫工作。人村后,面对连绵起伏的一座座大山,沉寂冷清村寨中父老乡亲一张张渴望脱贫的愁颜和一双双期盼幸福的目光,一批又一批的工作队员以越是艰难越向前,敢把困难脚上跌的英雄气慨同贫困…  相似文献   

4.
<正> 初秋,我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访问了土家族聚居的亚鱼村。该村座落在流经湘、鄂、川三省边境的酉水河边。从保靖县城出发,乘客船逆水而上,四小时便可到达。当我们乘坐的客船行驶到拔茅乡码头停靠时,一支迎亲队伍嘻笑喧哗,吹着唢呐,打着土家镏子,也搭上了我们这条客船。人们感到奇怪。迎亲?一样嫁妆也没有。小伙子们只拿了一些生产工具象以往社员出工一样单调。一位年轻后生的胸前挂着一朵红花,看得出他是新郎。新娘在哪里?迎亲没迎到新娘还有什么意义?人们在诧异地询问中才知原来这小伙是隆头乡亚鱼村从拔茅乡马吉村迎来的上门郎。近几年,远乡近村19个年轻后生被亚鱼村招郎。  相似文献   

5.
“民委干部驻村来,抛荒干田得灌溉。件件实事为民办,拳拳情意难:忘怀……”这是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村民写给省民委驻村工作组的赞歌。在十八洞村,宽阔的村道,蜿蜒的水渠,清澈的泉水,都成了村民创编颂歌的题材。一段段、一曲曲,在他们饱含深情的歌声里,写满了省民委工作组的同志不远千里来到贫困苗乡真情扶贫的音符。  相似文献   

6.
情系拔茅寨     
情系拔茅寨彭锋,李宁5月6日,省民委龙尚明副主任一行,驱车数百公里,从省城长沙来到保靖具,在州民委主任梁远邦和保靖县负责同志的陪同下,不顾舟车劳顿,马不停蹄地赶往的拔茅寨──省民委在湘西深山里的又一处家。到村后,探家心切的龙副主任谢绝了休息安排,直奔...  相似文献   

7.
李立 《民族论坛》2012,(11):29-32
2011年3月25日,对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两岔乡茶溪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特殊日子。这天,村民男女老少早早聚集在村头夹道欢迎省城来的“远亲”——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建设扶贫工作组。  相似文献   

8.
省长的牵挂     
春光明媚的4月2日,一辆满载省长关怀和香港同胞爱心的卡车款款驶进了保靖县人民政府大院。这便是省长储波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梅花乡梭西村和其他贫困山村人民募集而来的衣物。梭西村是保靖县特困的土家山村。自新一轮扶贫攻坚将该村列为省政府办公厅及省长扶贫联系点后,储波同志就时刻将土家山村人民的冷暖疾苦装在心里。为了使山村尽快脱贫致富,百忙之中,他几次认真听取驻村工作组的汇报,详细安排部署扶贫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工作组进村仅三个月时间,就先后为山村修通了进村公路、兴办了一个集体经济项目、整修了…  相似文献   

9.
南昆铁路开通以后…文/衡志诚杜奎昌陈志强去年12月1日,南昆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营。至此,这条耗资近200亿元人民币,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扶贫工程”的电气化铁路正式开始了她的“希望之旅”。一个多月以来,这条铁路的运营情况如何?铁路沿线出现了哪些新气象?...  相似文献   

10.
酉水又名酉溪,古楚黔中境内五溪之一。是沅水最大的一条支流。有北、中、南三条源流。北源出于湖北鹤峰县西北,南流经来凤、龙山、酉阳,折东经花垣、保靖、永顺、古丈,至沅陵县城南注入沅水,全长477公里;中源发源于秀山,到里耶与北源汇合,北源和中源在里耶汇合后始称为酉水:南源发源于贵州境内。流入湖南后叫白河,现在又叫花垣河,到保靖汇入酉水。  相似文献   

11.
一 2001年11月,当记者来到福建三明市辖区的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三房畲族村回访时,村支书郑进伟笑容满面,颇为骄傲地领我们在村里兜了一圈,看新铺成的水泥路、新架起的水泥桥、新修好的水渠…… 但一年多前,记者随三明市委书记苍震华到三房村驻村夜访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天下着雨,村里的主干道烂泥粘脚,难进难出,田里种的200多亩反季节蔬菜难成气候,专等着外地的菜贩上门来收,自然卖不出什么好价钱。那时村支书郑进伟刚刚当选,这个30岁出头的新手老是紧锁着眉头。就在这时,市委书记苍震华来了。 如今的三房村变化真大。…  相似文献   

12.
盖宝村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像一个被盖住的"宝藏"。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城到盖宝村,蜿蜒而至的盘山公路有100多公里,坐城乡客车差不多要花4个小时。2018年2月14日,我被调任为盖宝村驻村第一书记。从一名县纪委干部到驻村扶贫干部,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责任。任命文件一下发,我就开始盘算,如何因势利导带领盖宝村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二酉藏书洞     
<正> 我国古书中常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为“学通二酉”、“学富二酉”,称某人藏书丰富而珍贵为“家藏二酉”。何谓二酉?据商务印书馆1984年修订版《辞源》二酉条解释:“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又引《太平御览·荆州记》“小酉山上石洞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世称藏书多曰二酉,本此。《荆州记》乃是南北朝时代私人撰写的方志,遍述荆州地方乡国灵怪、人贤物盛以及山水郡邑  相似文献   

14.
悬崖上的船     
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那片深山老林里,川流着一条不大也不很有名气的河流——酉水河。从地图上看得清楚:好几段省与省的边界,便是依据它用蓝色的细线划定的。酉水古称酉溪,当地人也叫它白河。土家人大部分居住在酉水流域,他们的语言、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也较多地保存在酉水流域。这条河寂寞,鲜为外人所知;这条河神秘,奇幻、多传说、多谜。沿岸石壁上的崖墓葬,便是一谜。搭船溯酉水而上,峡谷河风飒飒,两岸猿声哀哀,河水夺路奔涌,头上云天仅见一线。如果你目力好并得老船工指点,便会在高耸的石壁上面,在紫云缭绕的高处,看到一个暗黑的石衾,有的还能隐隐看到一抹赭红。那便是  相似文献   

15.
不读酉水好安寝,读了酉水人惊心。九百里酉水,宛如一条绿色的锦带,贯穿鄂、湘、渝三省市边区9个县市,串连起宣恩县彭家寨、来凤县仙佛寺、酉阳县天龙山、龙潭古镇、龙山县里耶古城等,这一颗颗让民俗学家叫绝,考古学家惊喜,历史学家入迷,诗人畅怀,游客醉倒的晶莹温润的珍珠,在祖国大地万千条江河中格外闪亮吸人,令人心动神荡。  相似文献   

16.
《中华读书报》2000年12月27日载,作家张伟说,我喜欢张承志的《心灵史》,花城出版社出版第一版的时候我就开始看,这部书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并且诗意盎然,真正地写出了个人,有可能是50年来中国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现在有很多反文学的东西被当成好作品,其实未必,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是写出了个人。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在国际上也毫不逊色。该报同日又载称:张承志近年来一直比较低调,他似乎并不热衷于炒作,也并不关心自己的书卖得好坏。和有些比较活跃,露面较多的作家相比,他更关注自己的心灵。张承志自称,他最满意的小…  相似文献   

17.
少一点崇洋多一点﹃二楞子﹄精神文\仲文记不清是哪部相声了,对日常生活中的崇洋现象进行了嘲讽。这种现象确是随处可见,信手拈来就是几例:一、1996年12月29日北京青年报《爱心专递》栏,第二条中小孩名字:艾米丽·顺顺、丽贝卡·利利。乍一看,还以为是归化...  相似文献   

18.
十三世达赖、九世班禅圆寂致祭及其转世灵童的寻访玛鼐一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933年12月17日在拉萨布达拉宫圆寂。12月20日,西藏地方政府驻京(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下同)总代表贡觉仲尼,代表阿汪坚赞、阿汪扎巴、曲批图丹向蒙藏委员会呈报了这一噩耗。...  相似文献   

19.
委内瑞拉3岁小女孩瓦伦蒂娜,在被洪水卷走30多个小时之后得救了,此事在当地传为佳话。去年12月17日,天还没有亮,住在巴尔加斯州科拉莱斯区17街的女佣埃斯塔瓦到后院去找衣服,忽然听到一个小女孩在唱歌。埃斯塔瓦便大声喊:“这里有个小女孩。”附近的居民都赶来抢救,大家七手八脚扒开压在女孩身上的杂物,用千斤顶将树干撑起来,女孩被救出来了。当天下午5时半,瓦伦蒂娜被送到了儿童医院。她已经在水中泡了30多个小时,身上多处被树枝和瓦砾碰伤。瓦伦蒂娜的父亲埃雷拉是一位记者,他向人们讲述了悲剧发生的经过:12月…  相似文献   

20.
时近年关,从湘西扶贫攻坚主战场传来好消息,国家级贫困县的特困村──保靖县阳朝 乡石家村在治穷致富的道路上登上了新台阶,2001年人均产粮540公斤,比上年增加190公斤 ;人均纯收入1050元,比上年增加42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上年3000元,增加到15000元。 石家村为何今年有如此显著的变化呢?这是省农办、省科协驻村工作组倾真心、动真情,坚 持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头脑,用科技知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用心血和汗水谱写的科技扶贫 新篇章。 石家村的自然条件并不太好,但石家人也不甘落后。多年来,在治穷脱贫的斗争中他们 也进行过许多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