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杰地灵的湘西名城芷江,又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他就是芷江侗族自治县艾头坪乡党委副书记周福坤。他13年如一日,扎根农村,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努力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戴,被他们亲切地称为“农民兄弟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驱散了各族农民为温饱奔波的愁云。率先富裕起来的一批汉族农民,主动联合各民族兄弟一起,兴办乡镇企业,开拓更广阔的生产领域,走共同致富之路。这里记叙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凝聚力,在经济实体中的生动体现。——一户汉族农民带动几户少数民族兄弟办企业。吐鲁番市葡萄乡汉族农民马连芳,见维吾尔族邻居霍加入老力衰,主动和他一起办起了“光明翻砂厂”。马连芳懂生产,会管理,又能从内地引进设备和技术人员,他把全厂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霍加老人忠厚老实,熟悉本地情  相似文献   

3.
舞春牛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辛勤耕作中,同耕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侗家农民兄弟,对耕牛的爱护尤为深切,对耕牛的情感尤为虔诚,这集中反映在他们把每年立春这一天当成耕牛的隆重节日来庆贺,并举行“送春牛”和“舞春牛”庆祝活动。立春,展示一年之春的伊始,侗家兄弟对这一天充满着吉祥幸福的展望,这种感情又紧紧系在同他们息息相关的耕牛上。“立春”到来,侗家兄弟就特地为耕牛忙碌开了。各家各户在这一天里为耕  相似文献   

4.
素以“老少边穷”著称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有的农民养活自己、养活一家人,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偏偏有这样一位农民,他不仅养活了自己和家人,而且每年至少还得花费4万余元,集中赡养10位孤寡老人。有的人说他是“傻子”,但更多的人称他是“活雷锋”……这个人?..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只有相信科学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只有依靠科技,路才越走越宽”,这是吉首市吉首乡五里牌村苗族兄弟龙清贵经常挂在口头的话。从80年代开始,他相信科学、依靠技术,成为湘西有名的蘑菇大户,人们称他“蘑菇大王”。1997年,他又利用大棚实验种丝瓜,摸索出一套种丝瓜的经验。他利用设施栽培早丝瓜,反复多次地实验,终于做到了比当地提早3个月上市,实现了人迟我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设想。1998年龙清贵开始栽培大棚丝瓜,在2个大棚里种早丝瓜0.6亩,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收入5000多元。199…  相似文献   

6.
邑县有个叫刘文彩的大恶霸地主。他千多亩土地。每年光是从农民身上剥百六十多万斤,足足可以供当时三万四方土地都姓刘,千家万户血泪仇”有个专门收租的地方,叫收租院。每万的农民被迫把一年辛苦收下来的谷。刘文彩用种种恶毒的办法,惨无人吃人的旧社会,有多少阶级兄弟就这  相似文献   

7.
首都文艺舞台,繁花似锦,绚丽多彩。宋保才的民族管乐演奏会,独树一帜。他用了十二种民族管乐,以他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演奏民族乐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保才是河南开封人,出身唢呐世家。他父亲宋清林,绰号“银唢呐宋”,是中州大地远近驰名的民间艺人。宋保才兄弟八人,除其长兄宋幼生曾师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富英,是位著名京剧老生(原河南省京剧团团长,已去世)外,其余兄弟七人,皆继承父业,人们称“宋氏唢呐八兄弟”。 1948年开封解放后,十七岁的宋保才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的娃娃剧团,随剧团在河南各地演出,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云海缭绕、群峦叠翠的阿佤山上,世代居住着佤族兄弟,在这海拔一千六百米的高处,阿佤村寨掩映在龙竹、芭蕉林中,高高的阿佤山雄踞屏障,保护着佤族,佤族兄弟依傍着它,好像住在云雾之中。 1982年春,云南省昆明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叶赫娜》就在这云海之上开拍。故事是这样的:早年,一位解放军干部为了救一个名叫叶赫娜的孤儿,把生命献出,用鲜血染红了日露花。佤族人民怀念他,称他为“老边疆”。“老边疆”的儿子陆南平参军以后也来到阿佤山,一心扎根边疆。他参加了“民族工作组”,和阿佤人民一起改良了旱谷谷种,修建茶园和水电站。  相似文献   

9.
(一) 张冲1901年出生在云南省沪西县的一个彝族人家。青少年的时候,他率领不甘受压迫的农民兄弟打富济贫;台儿庄战役,他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毅然带领全家奔赴延安。 他的这些故事,我很早就听说过,但我第一次见到张冲同志是1951年11月,那时他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后为主任)、云南省政协第一届副主席。我是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副县长,根据省委的安排,由张冲副主席率领我们4个民族干部和6位民族上层进步人士去北京参加政务院召开的中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兴国县是著名的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在这块曾染红烈士鲜血的土地上,如今散居着10个少数民族6000余人,4个民族村,50个民族小组,7所民族小学。近年来,有一位经常活跃在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被少数民族群众称为“我们的铁兄弟”。他就是最近被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吕鑫。“他的工作叫‘热爱’”吕鑫1992年3月从县团委调人兴国县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他平时少言寡语,但如果谈起民族工作,他却眉飞色舞,说个不停。他热爱他的工作,只要是看到或听到姓兰姓雷的人(兴国县的畲族主要姓兰和雷),哪…  相似文献   

11.
“布衣”直向学海行──记布依族青年学者罗漫钟南1.罗漫何许人也?他总是很幽默地自称“我不过是一介布衣(依)而已”,并为自己的概念作这样的注脚:1956年4月生于贵州省黔南贵定县一个普通的布依族农民家庭。自小在田间地头玩泥巴长大,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农民...  相似文献   

12.
何平 《世界民族》2002,42(5):50-64
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缅甸历史的论著几乎都告诉我们 ,1 3世纪蒲甘王朝衰落后 ,缅甸本部便被称为“掸族三兄弟”的三位掸族首领所控制。“掸族三兄弟”的后裔先后建立了邦牙、实阶小朝廷 ,不久 ,到他忉弥婆耶时 ,又以阿瓦为中心 ,建立了一个阿瓦王朝。因此 ,从“掸族三兄弟”开始 ,缅甸历史便进入了一个“掸族统治时代” ,而这个时代是缅甸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代或“黑暗时代”。然而 ,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 ,这竟是西方学者在泰学研究领域内制造的一个讹误。如果说过去在国际泰学研究领域一度流行的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和今天…  相似文献   

13.
杜文秀是一个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反对清朝统治者民族压迫,反对外国侵略,胸襟广大,深明大义的杰出历史人物。他响应太平天国号召,领导云南回民起义,只称兵马大元帅,不肯从部下的请求进位称王,就是表示不肯裂地割据,就是拥护祖国的统一。他的行动,昭然共见。他团结汉、回、彝各族,使他领导下的政权,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三教同心,联为一体”。他曾对天主教神父勒格尔暹说过:“我了解你们的宗教,我念过关于你们的书,回教徒和基督教都是兄弟。”他对祖国大家庭内兄弟民族情同一体,对异教徒视为  相似文献   

14.
木洞杨梅     
在湘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有一句顺口溜:“吃了木洞梅,神仙也心醉”。“木洞杨梅”果大、籽小、色艳、味甜、肉厚、多汁,是国内少有的果中珍品。从县城沿桂黔公路行车30分钟,就到了杨梅村。杨梅村过去叫做“木洞冲,”是一个侗族聚居地,因“木洞杨梅”而得名。全村千余人,依山结寨,四周矮坡上都是形如蘑菇的杨梅树。杨梅村境内山梅树丛生,果小味酸。1806年,农民周道宏从嫁接培育优质“龙宝柿”得到启示,采取山名叫“上冲界”的一株品质较  相似文献   

15.
他从泥土深处走来,对养育了他的泥土怀有深深的情感,誓以满腔的热忱和毕生精力回报土地。他,就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县长,省九届人大代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宋玉龙。   1954年 10月,宋玉龙出生于黄河之北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广阔的农村天地和颇富文化氛围的家乡造就了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知书达礼和忧乐农民群众的良好品德。 1975年 7月,他从青海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教师、乡政府秘书、团委干事、县委组织员、地委组织部组织科长等岗位上工作过。 1995年 10月他从海东地委组织部调任互助…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东巴文化关天于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为:———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兄弟和睦才能共存共荣。称为纳西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东巴经》,把山林川泽、鸟兽鱼虫、风雨雷电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统称为“孰”,而“孰”与人...  相似文献   

17.
鲜血印证良知文/巴义尔一个全国通缉犯,连续行凶后竟把名字写在墙上……他最终栽在土家族农民郑国清手里。负伤的郑国清从此再不能靠自己打铁的手艺吃饭了。而他至今还生活在通缉犯的弟兄们“十年报仇不晚”的阴影中……藏族司机尼玛跳进冰凉的江水中救人。当记者问他当...  相似文献   

18.
张子伟 《民族论坛》2003,(11):48-48
五千多年前,苗族祖先蚩尤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战神。传说他的母亲一次吞下了七颗能生育的药丸后生下他七个孪生兄弟。他为老大,称为索戎(即仡戎)、大戎,苗民敬称为“剖尤”(即尤公)。蚩尤殁后被封为水神龙王。兄弟之中有一位叫索贵(即仡贵),亦有“急行追风,快行捕雨”的本领,殁后被封为雷公。这俩兄弟在《椎牛祭》中均处于被崇奉的尊位。蚩尤首创面具是出于巫术和征战的需要。他是九黎苗蛮集团的首领,曾与发祥于苗河上游、姬水之滨的黄帝(苗族巫辞中称之为来王姬)反复较量在逐鹿之阿。苗族“椎牛祭”保留了对这场被载入史册的战役的具体描述与…  相似文献   

19.
右派分子费孝通在他的“兄弟民族在贵州”一书中,大量散布了反党,反人民的反动论点。在这本书的第三十页上,费孝通这样写着:苗族“因为普遍劳动,有土地的人,不出租自已也可以耕种,所以常有因照顾无地亲友而出租土地的情况。黄平县东坡乡吴姓地主,十三个佃户中就有六个亲戚。”在这段话里,他告诉人们,苗族地主都是“劳动”的,他们出租土地是出于一种“好意”,是为了“照顾”亲友,本来他们“不出租自已也可以耕种”的。看,这是多么“善良”的地主啊,如果农民还要求什么改革,真是“昧良心”!很显然,费孝通是企图以赞扬苗族人民爱劳动的美德作幌子来模糊阶级斗争;是站在维护地主资产阶极利益的立场上来拼命掩盖地主阶级的剥削行为。怀着同样的目的,费孝通还歪曲事实的说:“苗族内部的租佃关系和汉苗之间的租佃关系在剥削程度上也有区剧。”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1951年6月11日新黔日报上的一个典型事实:贵州丹寨县排呆村苗族贫农杨廷忠说,在一个饥荒年成,他向地主杨老赖(苗族)借来三个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离开我们整整三十五个年头了,三十五年来,人们一直在怀念着他。我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九○二年二月,他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里,从小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家乡组织成立了“回民义勇队”,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一九三九年,这支队伍在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