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偷渡大姐大     
蛇头之“母” 程翠萍看上去豪不神奇,只是一个粗壮的、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妇女。她在纽约唐人街上卖了13年的布和小吃。那里的人们常常能看到她在大街上,硬把行人拉进自己的布店里。到了中午时分,她会在一家福建菜馆里切菜、洗菜,等着客人上门。 就这么个平常女子,在很多人眼中却是“恩人”,施舍给他们怜悯和未来。这些追随者们都叫她“萍大姐”,因为在暗地里,她是一个国际性偷渡网络的头目,积敛了4000多万美元的横财。多年来,人们对她望而生畏,叫她“蛇头之母”。偷渡者的偷渡组织 程翠萍曾经也是个充满梦想的偷渡者。她…  相似文献   

2.
“马二嫂”,回族,真实姓名叫赵忠琴,是山东青州市东门里居委会主任,因她丈夫姓马,故而街坊邻居都喜欢叫她“马二嫂”。她身材高大,身板硬朗,若不是满头华发,很难相信她已是年过60的人了。东门里居委会地处市中心,三步一馆,五步一店,人员流动性大,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3.
在国门两边     
比什凯克的深秋,寒气袭人。这个曾以苏联卫国战争英雄伏龙芝命名的城市,是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首都。今天,她要送走一位在她怀抱里生活了30年的中国人,他叫塔什吾鲁克,原是新疆乌恰县的城镇居民。谁也想不到,这件华侨回归的事情,蕴含着一个连结两个国家、情系三个民族的荡人心魄的故事。1962年的5月,阴霸细雨把素有‘赛江南”的喀什绿州浇洗得清冷瑟索。不满19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塔什吾鲁克,禁不起清贫的折磨,不顾父母的反对,听信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的煽动,准备冒险去投奔近邻的那个“天堂之国”。此刻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  相似文献   

4.
一个上海人在西藏的28年文/岳林才刘永华图/任慎友“古老西藏有条江/她的名字叫雅鲁藏布/工布江达有个人/他的名字叫玛米(军人)单杰/17岁单杰离开大上海/28载和藏族人民心连心/……他做的好事比天上星星多/说他的故事比雅鲁藏布江水长。”藏族说唱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他叫罗万雄,他是贵州省独山县翁奇区的一位中学教师,当新中国诞生时,他也从一个水族农舍里降生了。童年,是在山岗与田埂上度过的。那时,他最爱在山的怀抱里“撒野”——跑啊,叫啊,登攀……中学时代,地理老师撞开了他的心扉,老师讲云游天涯、四方探索的徐霞客的故事,“小野马”被征服了。多么神奇的巧合,三个世纪前,徐霞客来过独山!不仅如此,当代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丁文江、翁文灏也到过独山!这里,有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专家们不仅来此考察命名地层,还请教授们  相似文献   

6.
武汉大学图书馆里,我找到了她。来武汉工作已13年,她依然肤色黝黑透红,身体宽厚结实,气质粗犷洒脱,保持着藏族人特有的风采。喝酥油茶。寒喧。采访进入正题。“听说来武汉学习的藏族学生都叫您‘阿妈’?”“不是叫阿妈是叫阿姨。”她用流利的汉语纠正我。提到藏族学生,她眉开眼笑,话匣一启滔滔不绝。她记不清叫她“阿姨”的藏族学生究竟有多少,她只知道13年中,每一个礼拜天或节假日,她的家里都挤满了藏族学生,饮一杯浓浓的酥油茶,尝几口香喷喷的糟粑,唱一首藏族民歌,跳一曲民族舞蹈,这些藏族学生仿佛又回到了家乡。“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她总是对藏族学生这样说。暑假里,有些年青人干脆搬到这里住下了。有一个叫阿松的藏族女学生得了皮炎,周身溃烂,她发现后非常心疼,带她跑了几家医院才治好。  相似文献   

7.
铁面红心     
这是一个回族女共产党员的故事。她的名字叫杨义花,论年纪,只有三十四岁,算党龄,也不过五年。但是,早在四年以前,也就是在她入党后的第一个月,就被她家乡的群众称为“铁党员”了。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中午,杨义花从地里劳动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的一天,北京延庆县西屯村的农民马维德,在动物园门口遇见了一位“逃票”的少女.见她说话带点“内蒙味”,马维德帮她补过票后,就询问起她的来历.原来,这位少女叫王秀萍,家住内蒙古察素齐什兵地村.10天前,她和父母不辞而别,为“创业”只身来到这人地两生的北京。“我们姐弟6个全是白吃饭的‘饭仓’.我要学‘阿信’,出来哄孩子、做工、搞买卖,当女老板.叔叔,买张票不算帮助人,您给我  相似文献   

9.
<正> 有人说她是“哈宝傻瓜)”,而更多的人却说她是创业者、实干家。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描述了“铁姑娘”的历史;谱写出“店老板”的乐章,编织着“企业家”的花环……她叫向满云,龙山县洛塔乡一位普通的土家族妇女。共和国第一个春天,向满云出生在洛塔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封建遗毒的禁锢和家庭生活的清贫,她没有能够上学。从小就在自然界的风风雨雨里摸爬摔打,放牛、砍柴、打猪草……艰苦的磨炼铸就了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品德。  相似文献   

10.
解放初期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小撮不甘心死亡的地主武装——三十多名匪徒,将亚贡村团团围住,企图消灭这个山寨中的一支新兴的民兵力量。当时,这个位于云南西北角上的德钦县的寨子里,只有十二名民兵,处境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紧要关头,还带着一般少女气的永忠站了出来,要求突围到解放军那里报信求援。寨子里的人担心她“一个小小的毛丫头”会白白送死,劝她不要去;但她想起解放前奴隶的生活和解放后的  相似文献   

11.
她,出生在法国,曾亲身经历了苏联卫国战争;她,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和背景,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地下工作者的见证人……0多年前,一个清秀可爱的中国少女,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莫斯科被人起了个美丽的名字———罗莎。罗莎,是俄语“玫瑰花”的意思。然而,这个被称为“玫瑰...  相似文献   

12.
我对向祖文局长的采访是从本刊一个新栏目的设置开始的。本刊拟开辟一个叫“老家故事”的栏目,我们的这个创意拨动了他那根感情的心弦。向祖文局长并不是作家,但他似乎有一种很浓的故乡情结。他最近写的一篇叫《故乡》的散文寄寓着浓浓的故乡情怀。“故乡是一堆爬满青苔的黄土,是一栋结满蛛网的老屋,是一个想去看看而又近乡情切的地方。”文章的开篇这样写道。但是在我们的交谈中,我感到他的故乡情怀远还不仅仅在那个遥远的山村。向祖文局长说:当他从事民族工作之后,  相似文献   

13.
“撒叶儿嗬”是一句土家语,来源于一种土家族民间舞蹈音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号子。久而久之,土家人就称跳这种舞蹈叫跳“撒叶儿嗬”了。土家人还称这种舞蹈叫“打山鼓”或“跳山鼓”。出生在清江河畔的土家山寨里的著名作家田天就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撒叶儿嗬其实又叫做“打山鼓”,有些文人将其译为“打丧鼓”或“跳丧舞”,  相似文献   

14.
彭毛阿妈     
彭毛阿妈,本名叫“彭毛”,可是自从她1959年被选为青海省兴海县人民代表以后,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在彭毛后面加了“阿妈”两字。从此,不仅她所在的温泉人民公社这样称呼她,连县里的人也这样叫她。人们为什么这样尊敬地称呼她呢?这得从她一贯关心群众、关心集体说起。温泉人民公社吉扎生产队办的藏族小学,是她根据群众意见提议办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英国富家女,她曾是中国洛阳一所师范专科学校的外籍英语教师,而他呢,则是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藏族牧民。他们之间似乎没有故事发生的可能性。然而,自从她那次到四川省松潘古城旅游之后,他们之间却爆出了爱情“冷门”。  相似文献   

16.
在湖北省建始县花坪乡67岁的胡楚权老人脑海里,集镇上缺水一直是他抹不去的苦楚记忆。过去,他要么大老远去背,去挑,要么花2元钱一担去买。现在好了,水龙头一拧,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便哗哗而来。“现在这水用得踏实”,每次说起用水,胡楚权总要这样补充一句。因为他到水源地去看过,那里水源充足,水库容量大,水质好。胡楚权老人还知道,花坪乡饮水困难的解决。与一个叫“616”对口支援工程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怒江峡谷肯定是中国大地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神秘之地了。假若意识不到这一点,还做什么新闻记者呢? 赶紧背上相机!何况那里正有一个传奇性的节日在等着呢──它叫“澡堂会”。 幸运并且让人惊讶:峡谷里的妇女,并没有对记者向她们伸过去的镜头报以羞涩──这时,一个妇女正和一群同伴在峡谷里的一眼温泉中洗浴呢。她的上半身赤露在水面,没有遮拦;然而正如人们在后来的画报上看见的──比她的赤裸更加天然的,是那一脸如同孩子一般的灿烂至极的笑。 你肯定会惊讶──这个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曝光和记录着一切──包括最神秘的…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辞赋家宋玉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对楚王问》,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楚国都郢,有个人唱起歌,先唱的曲子叫“下里巴人”,由于这种曲调通俗易懂,“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后唱的曲子叫“阳春白雪”,曲调虽然高雅,可是“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里所说的“下里”、“巴人”都是一种曲调,很受楚国老百姓的欢迎。今天已失传,不知如何唱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巴人曲调并不是楚国人自己创作的,  相似文献   

19.
疼“小五”     
济南市石棚街居委会主任、拥军模范、回族金玉华大娘,与汉族同胞亲如家人的许许多多故事,早已被人们传为佳话。这里说的是她与汉族战士任锡纯的一段感人的故事。故事还得从1960年说起。一天,金大娘到济南军医院慰问病员,见到一个战士因工伤截掉下肢。大娘心疼地走过去安慰他,并从交谈中得知这个汉族小战士叫任锡纯。回到家后,她心里还总是惦记着,放心不下。第二天一早,她就买上糕点、水果,专门到医院去看望。她给小任端水、端饭,谈心,鼓励他战胜痛苦,安心养好伤。以后,大娘又不断去探望,多方对小任关怀照料。小任对大娘这种慈母般  相似文献   

20.
倪铭 《民族论坛》2008,(6):23-23
他是一个被救出的几岁大的孩子,被救后他向抬着自己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礼——媒体送给了他“敬礼娃娃”的爱称;她是一个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小学生,她在那里唱歌,据说这样可以减轻疼痛,于是许多人被这废墟里传出的歌声感动了;他是在废墟中被埋了三天半的高中生,被救出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喝可乐,冰镇的”,无数关注地震灾情的人瞬间惊诧后更加为他的乐观动容,“可乐男孩”名号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