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居民的住房消费是一个在以往研究中关注不够的领域,本文主要对清代至民国时期江南农村和市镇居民的住房消费——从住房的建筑材质、建筑样式和结构、室内外环境、卫生状况、室内陈设等方面作了梳理和探讨,并对十八世纪以来江南居民,特别是农民人均住房的数量和面积、家具的数量、以及年均住房消费的开支水平作了尝试性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城市住房的阶层分化:基于CGSS2006调查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祖云  胡蓉 《社会》2010,30(5):164-192
住房是透视社会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的重要视角。本文依据2006年CGSS全国调查数据,运用潜类分析方法,从住房条件、住房产权、住房区位三个维度描述并分析了当下中国城市住房资源在阶层间的分化状况。研究表明,在制度变迁背景下,住房资源分配虽然复杂多样,但住房资源的占有及住房区位的分布仍被打上阶层分化的烙印。住房条件、住房产权、住房区位的分化不仅表现在阶层之间,同时也表现在代际之间。  相似文献   

3.
"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潮流,然而浙东农村地区的民间佛教却呈现表象繁荣之景象,以"佛纸"为代表的信仰消费兴盛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佛纸"是经过念佛这一赋灵过程的纸钱,是民间佛教的重要宗教产品.目前,"佛纸"呈现出多样化、 等级化、 货币化、 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经济阶层分化的出现,社会上层成为信仰消费的推动者和主力军,社会中层成为信仰消费的跟随者,社会下层则扮演着生产者角色,由此形成固定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宗教信仰发生异化,赋灵过程可以通过金钱买卖.正是由于佛纸在阶层间流通和买卖,建构出一个表面繁荣的宗教市场,展示出宗教表象上的兴盛状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静 《社会》2003,17(7):17-19
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middle class)是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 生活水平、财产地位处于社会中等层次的群体。这一阶层由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独特性,不仅使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引人瞩目,而且这一群体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发表于东德《哲学杂志》1978年第7期,作者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哲学博士,他对近年来西德、英国、美国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某些代表作,如K.霍尔宁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阶层》(1976年),以及由霍尔宁主编的论文集《社会阶层的社会不平等、结构和演变过程》(1976年)(这本论文集中,除载有西德社会学家的重要论文外,还有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的重要论文)、《美国社会学杂志》1977年第1期上有关社会阶层的文章等,进行了比较和研究.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联社会由两个阶级构成——工人和集体农庄农民以及作为一个社会集团的知识分子。值得注意的是,在苏联统计年鉴中,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被放在称为“工人和职员”的同一个章节中。区别知识分子与全体工人群众和职员的唯一界线是——他们从事脑力工作。1926年苏联从事脑力工作的不到300万人,1981年已经达到4,000万人。物质财富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苏联社会所有  相似文献   

7.
许锋 《东西南北》2008,(8):15-15
只有淡化阶层,才会共享和谐。每个人有四种出身:家庭出身、城市出身、教育出身、职业出身。你能决定自己的后两者.并能决定你的下一代的前两者。貌似体面的职业,但是穷;不体面的职业,但有钱。你选哪种?大多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拉大,收入分配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同时,伴随先富阶层的出现和扩大,人们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强调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困也一般被认为是现实社会中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因此,自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逐渐加大了扶贫攻坚的力度,到199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了6000万,消灭贫困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相应地,有人开始提出消灭贫困之后的下一个目标应当是消除贫富差距,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消除社会结构中相对于高收入者的低收入阶层。但是,如果说贫困因其…  相似文献   

9.
10.
11.
从社会分层看住房差异--对湖北省"五普"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喜梅 《社会》2003,(7):9-11
住房是一种固定资产,它反映着人类的 社会生活水平和住房拥有者的社会地位。本 文通过对湖北省“五普”资料中有关住房状况的数据分析,显示出不同的社会阶层,住房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公共住房政策是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项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福利政策,它在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也存在争议。本文将就这一矛盾的事实进行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毛小平 《社会》2014,34(2):118-139
本文基于2010年广州市的千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发现了住房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住房分层机制中的自我选择性:在1998年前的体制内,能力强的人倾向于不购房,而在1998年前的体制外和1998年以后,能力强的人倾向于购房。在1998年前的体制内,不购房者如果购房,其住房等级会下降;购房者如果不购房,其住房等级会上升。在1998年前体制外和1998年后,那些人力资本或政治资本高的居民实际购房时,其住房等级会更高;购房者如果不购房,其住房等级会下降。由此可知,权力机制与市场机制是影响住房分层的结构因素,政治资本或人力资本的高低是住房分层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政治资本或人力资本高的居民住房等级也高”的论断从某种意义上忽视了居民的自我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住房分层:基于2010年广州市千户问卷调查(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广州市千户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城市住房分层结构是一个从低到高依次由无产权房阶层、有产权房阶层(福利性产权房阶层、商品性产权房阶层、继承性产权房阶层)和多产权房阶层构成的“三阶五级式”结构;个人的政治资本、人力资本、职业状况及收入水平对人们获得住房资源有显著影响;城市住房分层既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又可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因此,住房保障目标、对象及方式的选择应以住房分层状况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generation position and their effect in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aged in Australian society. It details the processes of segregation and isolation among the aged through enforced residential movement, retirement migration, and sickness. Finally, it concludes that power is the crucial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generation position and that it is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structures that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tructuration of major status and class groupings among the aged.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童星  张海波 《社会》2005,2(6):68-80
一、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社会学永恒的话题在所有的社会中,人们一生下来就面对着不平等,即缺少平等的途径以得到社会所提供的满足欲望的物品(戴维·波普诺,1999:239)。因此,在所有的社会中,都如同地质结构一样,存在着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即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社会学永恒的话题。自社会学的经典时代起,就形成了马克思和韦伯两种传统,此后,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就从未脱离西方主流社会学的视线。1在国内学界,社会分层研究也是方兴未艾,其态势正如边燕杰(1999)所言,“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层研究成为近年来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7.
职业分层的方法论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弘毅 《学术交流》2004,(12):113-118
职业分层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证上与社会分层之间具有原生与派生的逻辑关系。当代国际社会分层研究对其基本研究单元一职业分层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理论构架和方法路径:理论分类分析和经验分级分析。分类与分级实质上是分层领域的理论核心问题和矛盾的难题。上述两种分层理论和分析路径的综合将有助于对职业分层和社会分层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受多重因素影响,网络消费行为有自身的特征,作为联结彼此的要素集合—“关系”,也悄然无息地嵌入其中,发挥着自身的功能性作用,构建出不同于传统消费行为的特质.本文置身于真实的网络消费场景之中,对于“关系”进行测量,界定不同类型的“关系”属性,观察不同属性的“关系”对于网络消费行为的多重性影响,并进一步划分不同的网络消费行为类型,以明确不同行为类型的内容、规则与特征,力求透过“关系”视角对于网络消费行为有一个整体而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hift in housing policy from public housing to welfare housing during the 1970's and the period of the Fraser government in particular. The period saw a series of new Commonwealth State Housing Agreements directed toward market pricing of public rental stock; at the same time Federal funds were declining, with marked effects on the public housing sector.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se trends and highlights certain contradictions in public housing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