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的尊严     
宪法,作为当代民主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其调整范围涉及国家公民生活与生存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我国的宪政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宪法并没有成为一种人们生活必须的"元素"。本文试图从宪法内容的设置上分析我国宪法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秋月 《经营管理者》2011,(12):165+163
"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空前"激活"了沉寂的中国宪法学界,学者们围绕所谓"宪法司法化"问题展开空前炽热的讨论,然而这一提法在中国没有其存在和生长的土壤,我们应秉着民主和程序正义的改革态度不断完善现行宪法实施模式,从提高公民对本国的宪法认同感入手,充分恰当的适用宪法,适时启动或激活宪法监督适用机制,解释宪法。只要宪法监督适用机制日益行之有效,"宪法司法化"一定会逐渐消解于无形。  相似文献   

3.
孙颖 《管理科学文摘》2010,(28):284-285
近代中国的宪法在不同政党(或政治力量)领导下形成了三条不同的发展路径.晚清政府、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专制独裁、民主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使得在其领导下的宪法发展也最终被历史淘汰.惟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党法,始终坚持了人民主权的真实性,形成了不断完善和向前推进的发展路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完法,对于我国而言是舶来品.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完法发展进程,中国的宪法发展是在面临巨大外界压力的情形下开始的.因此,始终表现出一种由政党领导的政治革命的特点.纵观近代以来我国宪法的历史,在不同政治力量的领导下,中国宪法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三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一国之根本法,是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圣经",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所以宪法由谁来解释至关重要.〈认真对待宪法解释〉一书在分析我国宪法解释制度与文本规范的基础上,反思了谁最终有权解释宪法的问题,从而对宪法解释模式进行比较与选择,建构和设计了由宪法法院采解释中国宪法的制度.笔者认为该书对宪法解释主体的界定和充分论证,为中国的宪法解释扫清了理论障碍,但其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机关据以活动,人民权利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宪政则是以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威而形成的一种以制约国家权力为手段,以保障人民权利为目的的政治运作。以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立宪主义思想是实现从宪法到宪政的根本指导思想,宪政是宪政主义思想制度化的过程与结果,确立立宪主义思想,按照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的要求制定宪法、尊重宪法和实施宪法,是现代固家从宪法到宪政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宪政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许崇德,著名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一生参与制定了我国四部法律——54宪法、82宪法、香港特区基本法、澳门特区基本法。在中国人民大学执教整整50载的许崇德,独著、主编、参著的学术著作和教材共57种之多。他不仅是一位潜心耕耘的学者、一名桃李芬芳的师长,更是一位中国宪政建立与发展的参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各部门法的母法,至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案为止,新中国历史上共有四部宪法,对这四部宪法的历史进行解读与分析,对深入了解我国宪法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我国成立以后的四部宪法的制定与在其历史中起到的作用进行解读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深化的过程,从而更为深刻地了解新的宪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第一款的基本内涵引入,说明了宗教对美国的广泛深刻的影响,着力论证了宗教赋予了美国宪法以其精神、方向及其获得尊敬所需要的神圣性。由此,说明了中国的宪法实施必须与本土文化的互动,才能培植起中国宪法文化,也才能解决中国宪法信仰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其星 《科学咨询》2009,(21):28-28
依法治国主要是依宪治国。法治的核心是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性,而宪法诉讼制度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宪法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宪法保障制度,是中国当代法制建设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宪法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宪法的妥协性也不断加强,在宪法不断更迭和演变的过程中宪法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妥协性,所以也可以说,宪法就是妥协的一种产物。本文主要以近代宪法发展史为视角看宪法的妥协性,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诚如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大师哈耶克所言,宪法“旨在分配权威限制政府权力”,而行政法只“调整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为规则”,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两者的核心作用都在于“对政府手中的任意权力加以限制”,以免公民个人及其财产沦为政府恣意支配的工具,正是由于行政法与宪法都是研究公法现象的法律部门,因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马文峰 《决策与信息》2011,(10):106-107
经济社会的转型呼吁宪法介入市场经济,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法治经济之下的市场经济为宪法的介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宪政应该在市场经济中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在市场经济治理模式中,传统的政府——市场两分法和有学者提出的宪法——政府——市场三分法皆具有其局限性。为让先法在当前的环境之下能真正介入到市场经济,有必要通过调整宪法和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建立宪法——部门法——政府——市场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钟纽坤 《经营管理者》2009,(21):258-258
宪法修改是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像其他法律一样,宪法也可以通过法定的程序进行修改。不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并不能进行任意的修改,而应当有所限制。本文将从探讨我国宪法修改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出发,进而对宪法内容修改应该进行限制,提出看法,以期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宪法的修改。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论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问题,尤其是宪法应该如何处理经济制度的问题,在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在对宪法与宪政的一般研究中,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与体现方式却不太受到关注。在现实中,现行宪法中对经济制度的规定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越来越脱节,甚至有越来越大的冲突。现行宪法对我国经济制度的规定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中国的改革与开放的需要。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减少宪法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而且有助于重新反思宪法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厘清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以及宪…  相似文献   

15.
江雪鹏 《经营管理者》2009,(21):257-257
对于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中国来说,其正在经历一个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巨大转型过程。现在所从事的事业许多方面都是前无古人的,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的。因此,处于转型中的宪法也应当及时因应,及时修改。故此,现阶段的宪法作为文本状态的稳定只会有损其权威。中国宪法只有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阶段,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宪法。而其间,宪法的变动,尤其是宪法的变迁和宪法的修改这种形式上的变法变动现象是无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以法治国进程中,如何加强宪法监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本丈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以法治国进程中,如何加强宪法监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社论社评     
正中国社会不是按照执政党+反对派的政治模式设计的,中国宪法倡导一个团结的大主流,做这个大主流的"反对派",与在西方持反对立场的意义截然不同。2014年2月12日《骂央视,反主流,这种乐子莫成瘾》社评环球时报地方上以红头文件的方式"创设"出"训诫罚",因直接与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的第一部戍文宪法,更是成为了各国制定宪法时参照的一个主要摹本。虽然世界上有的国家的宪法制定的比美国的完法更为完整,但是,却没有产生美国宪法这么大的影响力。本文主要从美国宪法的成长及发展过程以及美国无法所独具的特色来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对于我国法治发展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世界各国的160余部宪法普遍尊崇人民主权、人权、分权与制衡、法治等宪法原则,宪法原则是民主精神的集中体现.然而有宪法未必有宪政,真正的法治与民主只能通过宪政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