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状 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和民政部制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以来,流浪乞讨现象和救助管理工作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流浪乞讨人员明显增多。 在城市的繁华地带,乞讨人员明显增多。以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4,(7):36-39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81号令.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3.
原文速读:河南省为了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令《河南  相似文献   

4.
救助管理机构中的社会工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社会福利》2010,(1):37-38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6年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上述文件标志着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5.
相关链接     
《社会福利》2003,(8):32-35
2003年8月1日,伴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发布的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原有的883个“收容遣送站”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对需要帮助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给予了有效救助,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4,(8):27-28
构建"158"救助管理网络 构建救助管理网络是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的具体体现,是做好南京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为此,从救助管理工作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29日,重庆市民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6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市政府144号文件精神和民政部最近颁布的《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各区县(自治县、市)民政局负责救助管理工作的科长、救助管理站站长,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参加了会议。重庆市民政局袁天长副局长与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三年来,在救助管理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救助管理工作发展良好,我国的救助管理工作已经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03年8月以来,河南省救助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积极探索救助管理工作新途径,救助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6,(8):32-32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全面向人性化救助管理制度转型,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这次变革,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打开了救助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22日,国务院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并将于8月1日实施,同时废止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管理办法》,收容遣送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日前,江苏省泰州市相继出台《关于印发〈市区街面救助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建立流浪受助人员交通协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三部规范性文件,明确建立三项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4,(4):32-34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3年8月1日施行。为切实做好我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1月29日,安徽省淮北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会议。会议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解读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传达了省民政厅《关于加大对流浪未成年人和城乡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的紧急通知》。会议分析了当前救助管理工作形势和特点,就加强能力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创新救助服务形式提出了要求,安排部署了开展“关爱生命、告别流浪”为主题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06,(8):22-2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1号) 2003年6月18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经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6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发,8月1日起正式施行。《救助管理办法》明确了救助管理的原则、对象、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以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延续20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我省按照国家民政部的统一部署,开始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特殊困难群体进行救助管理,各地救助管理站严格执行国务院391号令,关爱性的救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后,全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办法》按期实施。 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20.
佘福 《社会福利》2006,(6):32-33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上海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特大型国际大都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