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吕氏春秋》蕴含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氏春秋》蕴含了大量丰富的文化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视教育和教化的积极功效,追求"和而不同"的文化目标,这些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吕氏春秋》之“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继承前人关于"和"的思想传统,并将之贯穿于音乐、养生、处世、治国等多方面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对"和"一价值原则在沟通人的思想感情、调和人的身心健康、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促进国家的安定发展等方面的特殊作用的论述,丰富了"和"的内涵及应用范围,凸显了"和"的价值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是秦汉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它围绕"道"构建了一个宇宙生成模式,用"太一"、"精气"等范畴解释了其运行原理和特点。《吕氏春秋》着重强调了"乐"的媒介作用和教化作用,是对"道"的认识问题上的又一进步。  相似文献   

4.
孔子在《论语》中没有提出“生态”的概念,但在他的言论中包含着丰富而鲜明的生态意识,并在后来的儒学中得到发展。《论语》中的生态观是作为“乐”的前提条件,通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表达出来的。同时它也是儒家“仁”与“和”的哲学思想现实层面体现。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的务实功利倾向一向为学界所注重,对它的哲学价值评价尚有争议。西方的哲学是以认识沦为基点的,《吕氏春秋》以“功利”的“客观实证”为其认识论的基点,是《庄子》以来引发的反思与抉择。《吕氏春秋》是思想史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和”作为传统思想的主要观念之一,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章以《论语》文本为基础,分析了“和”这一观念诞生的文化渊源及具体文化情境,通过分析《论语》中“和”的内涵,进而厘清“和”与“礼”“仁”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揭示孔子思想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中和之美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和"的审美观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文化和谐精神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美学理念,更是哲学思维,并且这种传统的"中和"思想对人生价值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稳定是兼包自然治理与人事治理的巨大综合工程。《吕氏春秋》涵括中国古典王政的安民观念,揭示固本安邦的社会意识根源,倡导王者行政顺应自然规律和人事规律,重视农耕本教,行贤修德以徕民安民,并把爱民利民作为稳定社会、发展民力的实践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集先秦各家思想之大成,关于诚信思想的论述非常丰富,其诚信思想与精气学说相结合,由精气流行贯通天地万物,通过天行有常的自然规律和天降灾祥的原始信仰,为诚信思想提供本体论基础;再从修身、养生、处世、治国及用兵等诸多方面论述诚信思想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效果,为诚信思想构建宏大的价值论体系;还从劝学、贵生和正法三个角度为诚信品质的养成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修养论路径。就诚信修养而言,接受诚信教育属于人的主观努力,尊重生命保养真性属于人对诚信行为的心理认同,而制定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则是构建整个社会诚信监督机制的外在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为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辑而成,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神核质,同时也基本反映了主持人吕不韦本人思想中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特质.从农学的角度看,《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几乎贯穿其始终,主要表现在独特浓厚的重农意识、"时宜"地宜"思想、精耕细作之法、生态农业观、农业灾害与荒政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管子>中的君主节欲思想是在齐国多数国君纵欲无度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其内容包括从"内圣外王"的治国思路的角度规劝君主节欲以治理好国家,从养生角度力劝君主节欲以保重自身的性命,从治国的角度劝谏君主遵从礼法以节制自己的欲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管子>中的君主节欲思想符合了君主长寿及富国强兵的心理需要,因而对国君纵欲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古代国家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又决定了其节欲思想只能属于劝谏性质,而不能形成一种强制机制以约束君主的无度欲望.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是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总结和提高。该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对儒家的"以乐和心"思想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阐明了"乐"可修德,使人达到心灵的和谐,并且可以潜移默化地达到移风易俗、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体现出战国晚期儒道美育思想的会通、合流倾向,而道家以尊重人的自然生命为主旨的养生学说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吕氏春秋》美育思想以"乐"论为中心,在音乐本体论方面主要受道家宇宙本体论影响,具有纯艺术论倾向;在音乐的政治、道德教化功能方面则吸收了儒家礼乐教化的美育观;在音乐的审美心理及其与个体养生的关系等问题上,主要以道家养生学说为主体同时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乐"论观,并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春秋时期的自然观用气来说明世界的普遍秩序;战国时期以气为化生万物的本原.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继承了这些思想,并提出精气养生论和精气感应论,对两汉气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吕氏春秋》的气思想是秦汉气论哲学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一书的农业教育以“三才”理论教育为总纲 ,涉及到有关天的天象物候教育 ,涉及到地的土壤知识、农业环境和生态保护教育等 ,涉及到人的农作技术教育和经营管理教育。这些内容抓住了古代农业教育的关键 ,为春秋战国以后的农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吕氏春秋》在关于君王的产生、君王的作用以及君王的为君之道等问题上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言论,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系统的思考。《吕氏春秋》的这种君王统治思想在秦朝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却深刻地影响了汉初统治者,并且在《淮南子》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介了吕不韦主编《吕氏春秋》的有关情况及该书的意义和影响 ,重点是概述该书“兼儒墨 ,合名法 ,”多元化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的门客们的一部集体著作。班固把它列入杂家。《汉书·艺文志》谓:“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吕氏春秋》确是“兼”、“合”以前各派的学说编集而成的一部书。大体说来,它吸取道家的无为思想,而并不绝巧弃利;吸取儒家的仁学,而不取其法古;于法家取其变法,而不取其严刑厚赏;于墨家取其节葬,而不取其偃兵;用阴阳家的月令,而不大作迂怪之谈,……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9.
《荀子》、《吕氏春秋》均有集百家学说于一身的特点,两书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比其他诸子更为丰富。比较起来说,《荀子》的教育思想以性恶论为哲学基础,《吕氏春秋》以天性论为基础。前者认为教育能够改造人性,由恶趋善;后者则认为教育不能改易人性,却可避免人的天性遭受戕害。《荀子》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圣人,《吕氏春秋》则把教育的目的更多指向培养遵守社会规范和因循自然规律的普通人。两书在教育方法论方面有许多相似的观点,但《吕氏春秋》更加强调基于自然人性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清人刘淇、王引之,今人王力、吕叔湘等对“则”字在古汉语中的作用、词性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但是他们对“则”字的某些特殊用法似乎尚未论及。本文试以《吕氏春秋》中有关句子为例,对“则”字用法的某些规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