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体、昆体与晚唐体并称宋初“三体”。白体追求平易流畅,昆体追求典丽富赡,它们审美趣味各异,先后兴盛于宋初诗坛。但宋代诗人都有白体的底子,尤以昆体与白体关系密切。不少昆体诗人带有明显的白体风格,可以说是前期学白而中途似昆的,其主要代表有李宗谔、晁迥、张咏、丁谓等人,他们是宋初阶段学白诗人的代表。对他们诗作中的白体风格进行勾勒,有助于丰富学界对宋初白体诗人及其诗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建构了美国南方的道德想像的历史,以建构的载体为标准,可以将之分为三个层面,即意象、南方神话与历史观,从而可看出基于不同的层面所建构的对于社会历史的解释,也即三种道德想像的历史:昆丁的过去与现在的共存及对现在的压迫;旧南方的辩护型的自我安慰;和福克纳的痛苦中的批判反思。与此同时文本中也将三种自我身份的建构呈现出来,即昆丁的他我、旧南方的美化的想象的自我、和福克纳的批判反思的自我。  相似文献   

3.
美国南方的社会历史、地域特征和传统文化造就了一批浪漫理想主义者,他们自视为英雄,传统的继承者与维护者,家族罪恶的赎罪者与正义的捍卫者。文章拟从这一角度分析福克纳笔下的昆丁、艾克、贺拉斯这三个悲剧性理想主义人物形象,从人物塑造方面对南方社会悲剧进行剖析,以求对悲剧给出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4.
苏州昆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 ,昆曲戏班以苏州为中心向全国传播 ,形成了“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局面。明代万历年间 ,苏州“上三班”以申时行家班最为出色。清代康熙年间 ,苏州的昆班多达千数。乾隆时 ,苏州织造府管辖的老郎庙内设立梨园总局 ,出现了昆班艺人的行会组织。晚清以来 ,姑苏四大昆班活跃在江南城乡的舞台上 ,其中全福班在道光七年和光绪二年曾两次远征山西演出。而 192 1年苏州“昆剧传习所”的成立 ,则使昆剧人才传承到新中国建立以后 ,得以培养出各地昆曲剧团的大批新人 ,继承发扬 ,昆史流芳 !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一些军事思想家、战略思想家是战略思想史内容的主要贡献者。他们的思想,通过他们的著述得以流传并发生影响。但是,中外历史上还有一类人物,他们算不上军事思想家或战略思想家,可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实践,却以有别于著述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战略思想(它们深藏于历史实践中因而易被忽视)。中国历史上的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一类人物。从赵匡胤的历史活动来说,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其战略思想,蕴含于其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北方人》2007,(1)
历史博物馆陈列的是谁的历史?这实际上是一句废话。历史从来就是有权势者的历史,那些帝王将相在杀伐之余,命令他们的史官修史,以炫耀于后人,甚至连吃喝拉撒、调情做爱也要秉笔太监“实录”,还美其名曰“:起居注”。而他们唯一和常人平等的地方是他们也会死。他们死后——甚至是  相似文献   

7.
“决定论”是自然主义的一个中心主题,人的命运是由环境、遗传及其本能决定的。威廉·福克纳早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昆丁和小昆丁,他们共有着美国南方的社会、家庭背景环境,成为了那种特殊环境的受害者。另外,小说中也体现了遗传和本能的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晏殊的诗学思想在北宋新旧诗风转换的时期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它继承了前期昆派咏“颂声”的主张,反对诗歌反映严酷的现实,代表了后期昆体与诗文革新派最根本的分歧。晏殊在继承前期昆派咏富贵语的同时,以惟说“气象”代替满纸的金玉锦绣,推崇清丽闲雅的诗风。这是对昆派诗论的发展。在对前人优秀文学传统的学习上,他称赏韦应物、杜甫及韩愈、柳宗元,体现了后期昆体诗人开阔的视野。他注重诗句字词的锤炼与语言的表现力,对后代诗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狐狸精在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中从受人敬仰的青丘九尾狐跌落神坛,归属于山精水怪一类,且逐渐成为勾引男子的女性代名词。刘宇昆在《狩猎愉快》中,将乔姜和嫣儿这两个“hulijing”置于不同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中,并从多个维度对传统进行反拨,基于此颠覆了刻板印象中对“hulijing”的厌恶倾向。结合刘宇昆写作时的“音译”策略,《狩猎愉快》在中西方都获得广泛传播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望京楼城址是夏代东方的方国都城遗存。由于城址的年代与夏代昆吾存在的时代接近,城址所处位置与夏代中晚期昆吾的地望相符合,文化遗存又与昆吾文化面貌一致,故其应为夏代中晚期的昆吾之居。  相似文献   

11.
美国自然主义的兴起对文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斯蒂芬·克莱恩是这类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在极为短暂的一生中不断探索独特的表现手法,推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作品,这是南北战争后新大陆的环境状况和社会现实在他文学创作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库切的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讲述了一个南非黑人在战争中不断逃离各种残暴势力的压迫和掌控的故事。小说主人公迈克尔·K的沉默是最显著的特征。通过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探索沉默的意义,揭示了库切的叙事策略:保持殖民地他者的他者性,使得他者的沉默能够超越语言而存在,这样他就能够游走于语言的定义之外,也就逃离了通过语言暴力掌控人们思想的权力系统。他者的沉默是无声的语言,是抵抗和消解殖民话语的力量。最后迈克尔·K与大地融为一体昭示了人类获得自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北方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南方奴隶制度的一场正义的、进步的战争。内战本属美国内部问题,但由于战争结局会影响到欧洲列强的既得利益,因而北方的林肯政府在内战中不得不面对当时极    其复杂的国际关系。我们认为,北方之最终获胜固然在于其正义性,但林肯政府灵活、有效的外交策略,同样功不可没。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内战的国际关系及林肯政府的外支政策。  相似文献   

14.
司徒雷登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美国驻华大使。任期内 ,以美援为手段和条件 ,极力敦促国民党政府进行美国式的民主改革。同时 ,多方阻挠共产党加入联合政府或在联合政府中占多数席位。其目的是干涉中国的内政。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 ,美国的干涉主义外交政策在中国遭到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韩国外交一直处于理想与现实间的痛苦选择中,一方面,为韩民族的统一进程魂牵梦绕,另一方面又纠缠于朝鲜核问题和美韩冷战联盟,难以走出朝鲜半岛的冷战体制阴影。卢武铉总统2005年3月提出韩国要扮演“地区平衡者”的角色,是试图走出“理想—现实”外交困境的重大尝试,可惜遭到韩国国内的强烈反弹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舆论的打压,不得已在改弦易辙。因此,“地区平衡者”不是韩国外交的恰当定位,而怕是过于理想化了。本文从目前的韩美关系、韩中关系、韩日关系和南北关系各方面分析韩国外交的理想与现实矛盾,认为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韩国外交其实是韩国社会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理想与现实两股力量角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南方的社会传统、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婚姻观念的阐释,揭示了南北战争后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漠视以及南方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剖析了凯特·肖邦《一个正派的女人》中女主人公巴罗达夫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展示了妇女对于内心自由梦想追求的顿悟。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授予高等教育学位(学历)层次及其对应的机构组成。美国内战前高等教育结构只是体现为以古典教育为主并授予学士学位的学院特征,内战后才逐渐出现了授予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现代研究型大学,世纪之交美国又产生了授予副学士学位的初级学院,至此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了可以授予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层次结构特征,为二战后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提供了结构框架与制度保障。在市场、政府与高校三因素作用下,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迁是从政府不干涉主义的自由市场模式发展到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理性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18.
罗伯特·李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军事战略、军事教育、战术和指挥艺术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墨西哥战争和美国内战中显示了他的军事才华。但是他的政治观点和行为却是南辕北辙的。  相似文献   

19.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飘》的研究多从小说南北内战的历史背景,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人物的性格分析,以及南北方的文化冲突等等几个方面。更多的人把它当作一个爱情故事看待。家园意识是贯穿于全文的一个重要主题,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且也使小说的叙事结构完整统一。家园意识也是维系斯卡雷特与美国南方传统的纽带。正是强烈的家园意识使斯卡雷特不断获得力量,坚定地在乱世中生存和奋斗下去。  相似文献   

20.
内战后,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继续推行被内战打断的扩张进程,购买阿拉斯加获得了成功,但其他的扩张活动引发了反扩张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反扩张主义者要求政府重点关注国内重建问题,由于他们的反对,西沃德购买西印度群岛、插足夏威夷等计划最终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