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历史过程。考察和研究人的全面发展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客观现实 ,确立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新的时代特性,结合这些新的内涵努力探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对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全面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 ,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而且将它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紧密联系起来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只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 ,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5.
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和空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培育个人的主体意识、类意识和劳动意识,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是那种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文明的基础的社会阶段,还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阶段,人的发展仍然具有不全面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文化教育,加强道德建设,是克服和消除人的发展不全面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效应。社会性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必将促进入的经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恒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物的依赖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文化教育状况、体制格局等多种因素,社会主义币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又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限制着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一是个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全面发展,三是人的智力、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确立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并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以及是否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江泽民同志所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又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使这一理论更加深化和具体化。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并提出了在现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虚拟社会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虚拟社会一方面从丰富个体需要、增强自主性、促进个性发展、发展社会关系等方面大大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网民也容易沉溺虚拟世界,疏离现实社会,呈现多重人格,诱发认同危机,陷入信息异化,弱化科学精神和道德自觉,从而使虚拟社会阻滞着人的全面发展。理性认识虚拟社会,强化网络德育,增强网民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自觉,培育理性精神,培养现代公民,是虚拟社会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资借鉴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综合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发展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单纯的“人的全面发展”或“人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一人本诉求。扬弃极端化“人的全面发展”或极端化“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的综合性发展”,正确处理好个体、群体与类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从而真正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一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3.
论初期阶段苏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地区民营经济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初期阶段的苏州民营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 ,其中观念滞后、数量不足、行业进入困难以及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等障碍因素比较突出。推进苏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必须要在正确认识初期阶段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 ,重视观念的转变 ,辩证地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以及加强必要的宏观调控等。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而且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原则、有效途径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探索,有效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后,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逐步全面的过程.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发展作了更为全面科学的界定,并将"以人为本"置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地位.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二者前后相继,彼此贯通,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领原则,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延伸.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对它进行科学界定和准确定位?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这些问题理论界和实践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的有启发性的观点和看法。但由于思想方法不同,故在某些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对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才能予以正确的回答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带来重大影响,使人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显现具有了全新的特征.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限制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不利影响,最终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归宿、落脚点就应当是人而不是物.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形态上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与体现。我们必须针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结构是“一主”(公有制为主体)“三多”(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