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但是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城市化是避免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方段,城市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扩大内需并且可以解决我国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382美元,这表明中国已由下中等收入国家进入上中等国家之列。而根据国际上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经验,若不能及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则经济极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对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基本特征,得出中国亦面临这一挑战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等收入国家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日本在20世纪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本文就着重于对日本经济这段时期的研究,重点分析日本是如何解决好这段时期经济发展问题,总结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找出合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朱连军 《经营管理者》2013,(13):150-150
<正>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一方面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即一国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率出现长期回落的现象。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直接原因是内需  相似文献   

5.
郑之杰 《决策探索》2014,(20):90-92
20世纪60年代初期,有100多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至今进入高收入国家的只有寥寥十几个,且大多数是小国。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有人认为中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很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跨越陷阱国家的成功经验和跌入陷阱国家的教训,对中国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在这一关键时期,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总结了不同类型国家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从而为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借鉴,更好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推进科学有序城市化,释放经济发展原动力。城市化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强大内生原动力。科学有序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能够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逐步迈入现代化强国行列。取得自主创新大突破,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制度和原创性技术进步是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发展中国家要想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改善政府治理,鼓励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等收入陷阱研究存在一些误区,造成了人为的结果偏差和无谓的争论分歧。本文基于世界银行国家分类标准,根据其国民收入统计Atlas方法解构经济跨越分析框架。运用该分析框架回顾梳理中国经济发展跨越历程,为现阶段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历史视角,并重点讨论汇率变量在经济跨越不同阶段的作用,而汇率作为指示经济发展趋势和宏观经济金融管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其作用在先前的有关文献中基本被忽略。最后对中国何时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进行测算,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厘正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构造经济跨越分析框架、历史分析视角、挖掘汇率的作用是主要创新点,对中国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经济增长与汇率的关系亦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得到应用。安徽省旅游业不断发展,但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可通过承接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产业转移来缩小。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具体可以从转变旅游发展观念以及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这两个层面来采取措施。通过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加快集约型发展以及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来转变旅游发展观念;通过实行区域合作,打造品牌,培养人才等方式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Fatas和Mihov(2009)提出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过程中存在"制度高墙"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我们用更新的数据以及更综合的方法,对"制度高墙"现象进行了跟踪研究和拓展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演进过程中,确实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遭遇"制度高墙"。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集中推进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保护和激励创新,减少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在较短时期内突破"制度高墙",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也需注重转型期的风险防控,避免矛盾在临界点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我国人均 GDP 达4382美元,进入中等收入水平,濒临国际上的“中等收入陷阱”,综合2012年“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轮廓,我国要想成为少数的几个成功跨越的范例,必须从环境资源可持续、政府权力下放等方面深化改革.如果说低等收入到中等收入的挺进是轻轻一跃的话,那么中等收入迈向高等收入绝对是惊险一跳,所以确保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经济增长,必须调整发展战略,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GDP增长率由2010年的10.4%下行到目前的7.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唱衰中国、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概率增大等声音又起。那么,步入新常态后,我国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跨越?对这个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符合发展规律的研判。"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依然存在"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概念。该报告通过对二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处于中高收入水平,已经接近高收入水平。目前国际上仍有部分人质疑中国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同样面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不过中国具有经济结构合理、科技创新活跃、政治社会稳定、文化自信保障等条件,必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刻不容缓。笔者从阐述企业转升级的含义入手,分析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成功的实践,提出了发展换脑、体制换新、产品换代、机器换人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最有效的选择,对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同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在于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要做好三项工作: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3,(14):26-27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会出现由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而导致的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最终出现经济停滞、贫富两极分化、腐败多发等问题,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能否避开这个陷阱,必须注意哪些问题,3月25、26日,《人民日报》连发两篇深度文章分析这一问题,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时期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战略转型期,也是我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制造、落实"互联网+"、实现绿色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该文通过分析海峡两岸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福建如何借助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契机,引领两岸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推动海峡两岸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3,(17):136-137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在于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要做好三项工作: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领导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地处珠三角的中山市的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大,村域工业化、非农化、城市化水平高,城乡一体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全市18个镇全部进入广东百强镇名单,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珠三角特有的模式。然而,金融危机后,中山市的农村集体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集体经济收入萎缩、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发展不平衡和负担沉重。当前,珠三角地区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期,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正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命运抉择。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2,(18):18-19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江苏省2011年出台《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今后5年,江苏省将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五大行动”,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