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河北既是一个能源大省,也是一个能耗大省,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2006年河北省能源消耗总量达到2.17亿吨标准煤,居全国第2位;万元GDP能耗1.895吨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  相似文献   

2.
能源社会核算矩阵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扩展建立了2005年中国能源SAM,通过设定能源效率不变和提高两种情景,构建了能源SAM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定量测算了不同情景下四万亿元投资对各部门总产出、GDP、能源需求量和单位GDP能耗的影响。测算结果说明在能源效率不变的情景下这一投资将带来GDP增长59702亿元,能源需求增长52739万吨标准煤,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单位GDP能耗4.932%;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5%的情景下则可以带来GDP增长59795亿元,能源需求增长51212万吨标准煤,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效应降低单位GDP能耗5.419%。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最终核实数对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为323541.6573万吨标准煤,我们根据协整方程计算的2010年长期均衡使用量为322493.2944万吨标:准煤,而2010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实际值为324939万吨标准煤,本文长期均衡模型预测误差为-0.75%,短期均衡模型预测误差为-0.43%,两个预测误差在可接受误差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底发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此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公报显示,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为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59(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全国能耗最高的是宁夏,而万元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最低的是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而今年至少要下降4%。7月底国家统计局将公布各地区上半年GDP单位能耗,并将此作为一项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农村为着眼点,对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探讨,指出了我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从运行机制、运行效率等方面来看,公路交通运输比起水运、航空、铁路等的交通运输方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文中试图从公路交通运输的特点入手,重点阐释公路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做好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议21世纪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阐述了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并探讨了在此新形势下发展区域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周青 《咨询与决策》2004,(12):52-53
宜昌市西陵区地处宜昌市城区中心,辖区面积89.9平方公里,人口44.88万,辖6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西陵区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区域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商贸服务中心区的优势明显提升、市场繁荣活跃、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刻画了1997-2010年重庆市内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产业结构变迁与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全市先下降后上升、地带内部逐步扩大、地带间在波动中下降的发展趋势。各地区二、三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较好地解释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各市、县国土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综述了现有的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从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投入和人力资源结构的角度,以南充市为例,对南充市人力资源状况与南充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贵州省现代物流与经济的现实情况,探讨了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且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惠州以建设“五大基地”为抓手,对接《珠三角规划纲要》,推动“转方式”的深入实施.本文着重从产业细化、空间分布和制度选择等方面,探索有惠州特色的转变路径.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文章结合海东实际,围绕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战略部署,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要通过以国家为主动题的发展去实现,而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则是城市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是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已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其经济起飞阶段,伴随着工业化的同时,是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绿色贸易不仅是当前和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当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战略制定来推进农产品绿色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四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发现四川与全国各省、市之间,省内各市州之间的收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差距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特征,应瞄准缩小人均差距的战略目标、明确信息化引领的战略路径,实现"一干多支"的战略布局。成都通过提升数据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功能,完善铁路、航空枢纽,疏解非省会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成都平原建设经济副中心,川南、川东北、攀西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8.
<正> 区域产业结构集中反映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措施,也是近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人类社会即将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化是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终趋  相似文献   

19.
数据     
《领导文萃》2011,(9):140-140
2010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4.0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4.01%,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瞭望》)  相似文献   

20.
李政新 《决策探索》2010,(17):41-42
近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为全球经济发展平添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难题。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形态、策略等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