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洪根 《人才瞭望》2016,(17):10-10
清朝时候,杭州灵隐的冷泉亭上,挂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传说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曾和他妻子到飞来峰下游玩,坐在冷泉旁边休息,欣赏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2.
微言E语     
《人才瞭望》2013,(11):107-107
现在民间流传一副对联,上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横批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对什会存在的各种情绪要重视,绝对不能麻痹大意,同时也要分析,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 读书与对联有着不解之缘,涌现出了许多妙联.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 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 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4.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这副对联把舞台比作人生、社会;把社会、人生比作舞台,比作一场戏。这样的对联写得不少,做官的、不做官的都可以想想。  相似文献   

5.
巧改对联     
杨畅 《人才瞭望》2014,(1):41-41
有个财主为了炫耀自己,过大年时写了副对联贴在大门上:"发财户金银尽是,积善家福寿无穷。"早已对他恨之入骨的长工,在除夕夜偷偷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铲去,使这副对联变成了:发财户金银尽,积善家福寿无。有个秀才平时常吃喝玩乐、挥霍无度,过年连饺子都吃不上了。为了装门面,他借钱买红纸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行节俭事。过淡泊年。”乡亲们看后,为了教育他,便在上下联上各添了一字:  相似文献   

6.
有一副名联,人们都说是郑板桥所写.对联是: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据说,这副对联是郑板桥在兴华一带游玩时,听到农村两位大嫂说笑,稍加改造而成.有两位大嫂在柳树下的河边洗衣,恰巧头天晚上下了一场春雨,田里麦子一夜之间转绿,生机勃勃.一阵春风吹来,一位大嫂脱口说道:  相似文献   

7.
杨畅 《人才瞭望》2011,(12):20-20
一有个财主为了炫耀自己,过大年时写了副对联贴在大门上:"发财户金银尽是,积善家福寿无穷。"早已对他恨之入骨的长工,在除夕夜偷偷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铲去,使这副对联变成了:发财户金银尽,积善家福寿无。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位老秀才经常乐于助人,捎带给乡亲们写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对联,乡亲们找他时,他从不推辞,再加上他根据你的家境、事由,对联编写得妙趣横生。有一年春节,他忙得不可开交,到大年三十晚上,有一家境特别贫困的连春联都没贴,心想大过年的,再穷也得帖副春联啊。于是就请老秀才给写副春联。老秀才根据他的家境,提笔编写了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9.
李秋 《人才瞭望》2010,(4):17-17
当你须长发乱,路过理发店门前,看见这么一副对联:“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你一定乐意入此店修容整面。 有些理发店对联与时代的政治特色密切相关。相传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为理发店写过联语:“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有些文绉绉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在写好的对联中加字、减字或改动个别字,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的对联,称为“逆转联”. 相传宋代文豪苏东坡少年时天资聪慧,得意之余,曾在自家门口贴一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世间书. 有点狂妄自大的这副对联,引来一位皓首老翁持书求教.苏东坡一看书中之字,很多都不认识,羞得面红耳赤.老翁走后,他便在对联每句句首加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决心读尽世间书.  相似文献   

11.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海战刚刚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时,正逢慈禧太后庆祝六十整寿,在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联,上联火热,下联冰冷,一褒一贬,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光绪三十年夏历十月,慈禧太后大肆庆祝其七十岁生日,章太炎曾撰写了这样一副长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相似文献   

12.
对联如乡贤家训,富有引领教诲作用,也颇有情趣、智慧与启迪.品读先贤对联,有时恰如读史、读家训,意在言外,受益匪浅.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这是明人海瑞的自题联.海瑞号"刚峰",一生刚直不阿,为惩治奸佞,竟自备棺材,以死上书,不惜罢官.他与宋代的包拯一样,被后人称为"青天",成为历史天空中又一颗令人敬仰的正义之星.海瑞做事果敢,做人坦荡,这副对联也如其人,不圆滑,不含糊.  相似文献   

13.
过去人们对位于长江之滨的小城铜陵的了解,一般来自中学地理教科书,那上面说铜陵是我国的铜都。如今,在昔日解放军渡江战役最早登陆的地方,一架虹桥飞越长江,它就是八百里皖江第一桥—一铜陵公路大桥。这是找国境内跨度最长的斜拉索大桥,在世界上居第二位。桥头所建的地方人称羊山矾,羊山矾并不高大,却甚险峻。大、小两矾头摩肩而立,俯瞰长江。明朱元津曾立马于此,引得军师刘伯温文思大发,欣然写下“五百年前一滩沙,五百年后发万家”的对联一副。从时间上推测,刘伯温作此联应该是在1368年明朝开国之际,而五百年后正好是鸦片战…  相似文献   

14.
一字属对法     
成路 《人才瞭望》2011,(11):31-31
一字属对法这种形式,一般说来是不能成为一副对联的(个别例外),这种属对方法实际上是说明对联中单一的词或词组的属性(类别),同另一词组含义相一致(有部分伴有比较或相反义),如,"智"对"愚","穷"对"富"。也有相辅词意的,如月对星,山对水(名词类)。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不少名人为了教育好下一代,精心撰写出许多含义隽永、情深意切的对联,为后人留下了一副副家教妙联.它对今天的家长们教育好子女,也是很有启发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对孩子进行言教和身教的同时,特地写了一副对联悬于堂前: 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 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 他教育子女切不可追求虚荣奢侈讲排场,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做长辈的人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辈效仿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读书妙联     
读书人都爱书。自古以来,不少名人将自己勤奋读书的情趣写成对联,用以自勉或互勉。宋代学者刘载好学不倦,知识渊博,他的书斋配挂一副自书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说明学习的勤奋和刻苦。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无书不读,便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改  相似文献   

17.
寿联撷英     
潘春华 《人才瞭望》2016,(11):22-22
相传,清代文人王文清曾为当地一位百岁老人题赠一副对联:“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独逢。”此联上下句虽没有直接道明“百岁”二字,但联句中却巧妙地含有“百岁”之意,这是因为联语中蕴含了民间的“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两句俗语。  相似文献   

18.
内乡县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县级官署衙门。"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林永匡的题款,道出了它那深邃悠远、底蕴丰厚、回味深长的官署文化价值。而内乡县衙的各主要建筑物门前都有的一方匾联或一副楹联,常常让参观的游人驻足良久,无限思忖。内乡县衙的官署文化也就集中体现在衙内的三十余副匾联上。  相似文献   

19.
为官小议     
为官小议赵正斌为官之道确是一门学问,充满着辩证。为官者应当把官当作官,因为官来自于民,始终代表着民众利益,他们是广大群众利益和忠实代表,从这点主讲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故而他们必须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官,充分认识到自我肩负的革命重担,不要忘记作为...  相似文献   

20.
平松守彦先生在日本长期所从事的“一村一品”运动,是一种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20多年来,“一村一品”运动在平松先生的推动下,走出大分,走向世界。平松守彦先生曾经在日本内阁商工省担任电子政策处长、国土厅长官官房审议官等职,为了家乡大分县的富足,他毅然辞去了京官,回到了大分,担起了日本大分县地方官这副担子。日本大分县位于日本西南部,曾是农业水平低下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平松守彦从1975年任大分县副知事起,直到1979年任知事至今,在长达27年间,平松始终在推广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