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隆御笔《平定西域战图》这部民族文献记载了清前期平定西域少数民族贵族叛乱的一些历史事实。《平定西域战图》的成书时间与过程以及在法国巴黎用铜版印制的情况包含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些信息。对其版本和所载史实的考订结果证明了该文献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的西北史地学中,西域是研究热点之一。李光廷的《汉西域图考》是在19世纪陕甘回民起义、西方殖民势力入侵西北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忧患意识和经世致用意义的西北史地学巨著。李光廷及其《汉西域图考》,以开阔的眼光、翔实的资料,配以先进的西方绘图技术,图文并茂地对汉代以来西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乃至民俗和宗教等进行了细致考证,为拓宽清代西北史地学研究的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739年(乾隆四年)成书的《雅州府志》专设有西藏篇目,以记载清初西藏诸多方面的情况,实为“西藏简志”或“西藏小志”,是西藏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其资料来源主要取自《藏纪概》和有关档册。该资料有助于清代乾隆初期的藏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乾隆《打箭炉志略》是以打箭炉厅 (今康定一带 )为对象的第一部地方志 ,也是四川藏区成书较早的地方志之一 ,对康定及周围地区的历史以及清王朝前期用兵西藏军事行动等研究都具有值得重视的史料价值。从清代地方修志的有关规定及成书时间来看 ,是书著者应是乾隆末年在任的打箭炉同知衷以 ,其资料来自三个方面 ,主要摘抄自乾隆《雅州府志》  相似文献   

5.
《乾隆朝上谕档》是乾隆一朝上谕副本的汇集,其中保存了数量众多的吏治方面的文献,为深入研究乾隆帝宽严相济的驭臣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原始史料。宽严相济的驭臣策略是乾隆帝总结康、雍两朝的吏治得失慎重提出的,具体表现为恩威并施,执两用中,这一策略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稳固和帝王的权威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西藏志考·历代事实》是国家图书馆所藏《西藏志考》抄本中的一篇。国家图书馆所藏《西藏志考》抄本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西藏志考》抄本虽均抄自乾隆元年(1736年)成书的《西域全书》,但《历代事实》篇只见于前者。在原本《西域全书》未发现的情况下,纵向简要记西藏历史及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原王朝关系的《历代事实》篇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及研究价值。通过简要的比较与分析,可发现成书在其后的《西藏见闻录》《西宁府新志》之"西藏"篇、《西藏纪述》及《西域遗闻》在编纂中均受其一定影响。这说明,包括《西藏志考》《西藏志》在内的雍正时期及乾隆初年成书、刊印的多部西藏方志18世纪30-50年代已在西藏及四川、青海等地迅速流传,对后之西藏地方志的编纂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清代西藏地方志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乾隆八年高宗赴沈阳拜谒祖陵,作《盛京赋》。五年后,大臣汪由敦等倡议用新完善的满汉三十二体篆书缮写此赋。以篆体书赋,是乾隆超越汉唐,复归"三代"的政治理想使然;是以礼治国,构建礼制统序的社会需要;是仰企雅颂,确立典范赋风与书风的艺术追求。众臣效法宋僧道肯大师以三十二篆体写《金刚经》之举,以篆体写《盛京赋》,将御制赋作经典化,以此体现他们对乾隆文治举措的拥戴,表露效忠之心。从三十二篆体书御制《盛京赋》中,可以看出清朝正统观的塑造与确立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清代雅州西北面内外称口内、口外,最初是西炉之役后雅州官员的一种习惯表述。康熙末年清出兵西藏及川藏行政分界、雅州升府以及打箭炉同知设立之后,口内与口外开始成为正式划分,口内土司与口外土司之称也随之出现。府属土司作如此划分,有加强管理的意义,后正式记入乾隆《雅州府志》。府志“土司志”通过设置细目对府属口内土司“功绩”作较全面的记载,反映出对口内土司及其作用的重视。康熙后期至雍正年间这三十余年中,府属口内土司在西藏与川西高原治理以及保证川藏大道正常通行中参与了多次重大行动并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彼时的府属口内土司,已成为清治理西藏与川西高原地区以及确保川藏道正常通行的一支可动员、借助的重要力量。为确保口内土司稳定并继续发挥作用,清加强对口内土司管理,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政策与措施客观上推动了青藏高原东南缘藏族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密切了此地区民族间的关系。边缘区域民族关系的持续变化,又对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国图志>是晚清一部不朽的史地巨著.然而,从教育的角度,探究此书在早期中德教育关系史上的传播作用及文献价值,目前学界研究成果较少.从此缺门入手,细致考察了<海国图志>的成书脉络和对德国教育的相关文献记述,揭示了其在中德教育关系史上的重要学术价值以及对于历史教学的新的研究视角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苑秀丽 《东方论坛》2010,(6):28-37,42
从明代开始,即墨黄氏由一个普通的农家,不断提升文化层次,从明嘉靖到清光绪的数百年间,涌现出进士8人、举人34人、贡生45人,其中有65人有文集、诗稿传世。这些文学、文化人才,使黄氏家族成为当地典型的名门望族、文化世家。一方面,家族文化构成了黄宗昌《崂山志》撰写、刻印和流传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从族人黄肇颚的《续崂山志》、黄氏后人对《崂山志》的普遍重视和黄氏外甥周至元的《崂山志》,以及青岛文化发展的实际来看,黄宗昌《崂山志》的影响已从家族文化向外扩展,对青岛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为我国家族文化与地区文化互动的一个鲜活的例证。  相似文献   

11.
比较研究是史学研究十分重要的方法。探讨《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在编撰背景、体裁、史学思想和学术特色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比较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为推进史学史的研究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1840年6月,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不义战争——鸦片战争,从此中国逐步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的影响却不局限于中国和英国等西方列强,因为中国在古代东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是朝鲜和日本等国所崇尚的天朝上国,自古以来对邻国的影响颇深。中国的惨败引起了朝鲜进步人士的忧虑与警惕,为了避免鸦片战争在朝鲜的重演,朝鲜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挽救国家和民族的道路,魏源的《海国图志》也使朝鲜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黄沛翘所纂《西藏图考》由于编纂时旁搜博采,探厥源流,故光绪十二年刊印后即引起国内外注意。此志卷之二首篇即《西藏源流考》,著者在"自记"中明确指出了此篇在《西藏图考》全志中的"括总"地位与作用。乾隆末年马揭、盛绳祖修纂的《卫藏图识》"识略"上卷首篇亦为《西藏源流考》,《西藏图考》中的《西藏源流考》虽然编纂在后,可以说借鉴、参考了前者,但二者所记区别很大。记述西藏源流时大部分内容及看法已不同,重要的是此篇不仅将清代藏事写入,而且还将其作为重要部分写,充分说明黄沛翘对此篇材料、内容及重点有过全面的思考。从内容的安排、详略及记述方法等看,《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具有详今略古,重心放在清代;突出康熙末年至乾隆时期几次出兵西藏的军事行动;纵横结合,内容兼及西藏自然、社会诸多方面;既尊重前人的研究,又明确写出自己比较分析后的看法等几个特点。《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的价值是:较为系统地记述西藏历史及各方面情况,有助于当时留心边务的人们了解、认识西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编此志撰此篇,对藏族起源及西藏历史上若干问题提出看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从《西藏图考》作为方志著作横排结构来看,《西藏源流考》在志中总摄全志成为一志之经,具有此志其他各篇所没有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在重视西藏研究的今天,《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即墨的周氏家族早期本是一个世代务农的普通农家,自第五世周民于明隆庆元年(1567)考中贡生,始有读书人.此后数百年间,周氏家族有进士7人,举人10人,贡生14人,多人有文集传世,尤以第六世周如砥和第十八世周至元最为突出.其中周至元所著<崂山志>,与即墨人黄宗昌的<崂山志>,堪称崂山文化史上的双璧.它不仅是周氏家族的骄傲,是青岛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著作,对当代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满蒙关系史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满族史、蒙古史以及清史研究必然涉及的重要领域。满族与蒙古族之间有着长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关系。黑龙教授撰写的《满蒙关系史论考》一书是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新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证《隋唐志传》与《唐书志传》成书年代的先后 ,可以确认《隋唐志传》“罗氏原本”的存在 ,从而为《隋唐志传》“书成远在正德之际”说提供有力的证据。《隋唐志传》在正式刊刻之前的正德、嘉靖年间 ,曾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这类“抄本小说”的存在 ,说明明代前期并非长篇小说创作的“空白期” ,明代前期实际上是长篇小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 ,它为明代中后期长篇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峨山图说>和<峨山图志>的成书情况,对<峨山图说>所反映峨眉山的资料进行了实证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对照唐宋以来有关文献,探讨古代与近现代峨眉山游山线路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以资今日峨眉山旅游文化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峨山图说》和《峨山图志》的成书情况,对《峨山图说》所反映峨眉山的资料进行了实证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对照唐宋以来有关文献,探讨古代与近现代峨眉山游山线路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以资今日峨眉山旅游文化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朱彝尊的《茶烟阁体物集》对乾隆词坛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茹敦和的《和茶烟阁体物词》主要着眼于朱集延续《乐府补题》唱和、追求创作难度、追随特定的写艳风气三个方面,是清词走向学人词的重要表现之一。茹敦和对朱彝尊咏物词追求传形、展露才学以及比兴寄托等特点都深有领会,但其学习或模仿并非亦步亦趋,而是努力表现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同时,乾隆年间朱彝尊的地位更加明确、稳定,茹敦和的和作不仅顺应了这一趋势,也促使朱词更加深入人心。在中国文学史上,唱和往往是引导探索深入、促进风格形成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乾隆词坛的唱和活动,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茹敦和的这卷和作,也就具有了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