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积淀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方方面面。苗族巫文化对苗族舞蹈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在巫文化的影响下苗族舞蹈可视为不同形式的巫术行为。二、舞蹈是苗族巫术鬼神观念的载体。三、苗族巫文化体现于苗族舞蹈的内容与形式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以农为本,农业与降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自古以来,求雨巫术便是农业巫术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龙自古被认为能够兴云布雨,从而成为求雨巫术中的主角。"以龙求雨"巫术主要有两种形式:以龙形求雨、逼龙降雨。  相似文献   

3.
"绝地天通"的改革是在颛顼的主持下进行的,而秦的先祖是颛顼之后;商人以崇鬼重巫而著名,秦文化和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秦先祖中衍"鸟身人言",与<山海经>中的句芒形象相似,而<山海经>和巫术有关.这些都显示秦在商代及其以前可能经历过一个巫术兴盛的时代.从西周到春秋初期,受周文化的影响,秦经历了一个文化转型,巫术文化的主导地位被史官文化所取代.史官文化的发展增强了秦的政治理性和历史意识,推动了秦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但巫术文化在秦仍有较多的残留,使秦文化表现出更多的神秘性.  相似文献   

4.
在南朝社会,岁时节日是荆楚民众沟通神鬼的重要时机,有着浓厚信仰的荆楚民众通过主动的姿态去祭祀神灵、禳除恶鬼.荆楚地方巫风盛行,岁时节日中巫术有着丰富的表现.岁时巫术行为依照性质与目的大致可分为辟邪巫术、求福巫术与预知巫术三种形态,当然这三种巫术形态并非界限森严,三者相错杂与融汇.南朝荆楚岁时的鬼神信仰与岁时的巫术手段相互倚重,鬼神信仰依靠巫术手段实际干预民众生活,巫术依靠信仰为自己提供存在的解释与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夷坚志》"黄谷蛊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夷坚志>补志卷二三之"黄谷蛊毒"是研究宋代民间蛊毒巫术的重要文献,其所涉及的四种蛊毒,是宋代民间的主要蛊毒类型,是宋代民间黑巫术中最具有神秘性的一部分内容,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其具有特定的药理学与心理学依据,宋代政权无法从根本上将其抑制.  相似文献   

6.
巫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很悠久的传统,自商周以来,巫术虽逐渐从精英文化中被排挤出来,但仍然对国家的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有极大的影响。汉代以后,表现为国家宗教和民间方术两大类型。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的兴起,更与巫术有密切的关联,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对巫术由依托到批判的转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社会来说,降雨量是否适宜决定着农业收成的丰歉,并进而对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农业巫术中的降雨术始终十分重要.这些巫术经过长期演变,最后几乎定型,而这一点在宋代的民间巫术中有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楚地节日巫术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地素有崇巫尚卜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民间节日中有着突出表现。人们在节日中利用着各种巫术手段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节日巫术行为依其性质,大致可划分为驱邪巫术、求福巫术与预知巫术三种形态,当然三种形态间并无明显分界。由于岁时节日依自然时序与人文时序的变化而出现节日主题的变换,因此巫术形态也因之发生主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称"父"为"叔"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亲属称谓制度.结合文化主位与客位的角度,置这种亲属称谓于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深入分析,这种独特的亲属称谓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巫术;民众创造这种亲属称谓的动机是对生命和家庭安全的渴望,对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动荡的社会环境的应对以及对鬼神的敬畏,是融合了民间信仰观念和地方亲属称谓传统演化而成的一种色彩浓郁的地方性亲属称谓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原始宗教"、"宗教的初级阶段"其实所指是巫术;巫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是巫术是人凭借魔法的力量使役神,而宗教则是人对神的迎合和膜拜.鄂伦春人萨满跳神的"助日仪式"是一种典型的巫术以篝火和跳圈舞促进太阳高高升起和放射强大的光明.近现代萨满跳神形式与远古巫术原型的一脉相承性说明了萨满跳神的本质是巫术而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11.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虽然不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但由于它人物特征鲜明,形象千奇百怪,情节妙趣横生,曲折离奇,语言明快活泼、幽默风趣,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真世界,表现出了童真稚拙之美、谐趣欢愉之美、变幻神奇之美等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显露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无穷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也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西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所表现出的审美特性与藏民族的原始积累、艺术积累及其生活积累密切相关。主要从小说的形式、形象及意味彼此渗透交融的三个层面来挖掘西藏魔幻现实主义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3.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历史内涵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孤独”这一拉美民族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民族观。从《百年孤独》中,可以看到它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其民歌尤为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20世纪70年代末,近千首南阳民歌被挖掘整理出来,其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田歌、童谣、叫卖调、灯歌、小调、叙事歌等.这些体裁各有其鲜明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宋秋敏 《南都学坛》2011,31(3):61-65
情爱主题乃是唐宋词所最常表现的主题之一,而纵观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流行歌曲,情爱主题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情爱主题,既有一脉相承之处,都表现为情爱意识张扬、艺术风格偏于柔弱,又散放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气息,展现出了面貌各异的文学景观,在爱情观念、表情方式、形式语言方面表现各异。而且,由于情爱主题乃是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所包孕的丰厚人生意蕴中的一个分支,所以通过对词中情爱主题的审视和剖析,也就有可能以点窥面地感知当代流行歌曲之于唐宋词在题材内容方面的传承与变异。这不仅具有文学方面的价值,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出现的早期道符受到诸多宗教因素的影响,其影响之一就是由远古时期发展而来的星辰崇拜,星辰崇拜促进了早期道符在构成形式、内容、特点等方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马尔克斯、莫里森、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都与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紧密相关。马尔克斯首先将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推向世界,莫里森启用诗意的魔幻现实主义书写了非洲裔美国人民的历史和现实境遇,莫言以中国化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呈现了民族"寻根"和世界文化的完美融合。三者都采用魔幻元素和各自民族现实结合的叙事策略,强化了世界视野下民族的历史文化意识,具体而又准确地体现了各自的时代需求和社会理想倾向。  相似文献   

18.
《搜神记》的主要内容是"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这些内容包含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巫术文化。在巫术活动中要使用一定的工具作为一种沟通人神的媒介,这种工具一般被称为巫术灵物,也叫巫术实物。大多数灵物是被用于驱鬼辟邪由此而体现了深邃的文化意蕴。《搜神记》中所记录的神鬼巫术故事中运用最多的巫术实物是植物和动物。这些作为巫术实物的动植物体现着中国早期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所凝结的文化蕴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人类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行等和矩阵的概念,构造2~n 阶全对称雪花幻方,然后给出此类全对称雪花幻方的三条性质。  相似文献   

20.
儿歌对陶冶儿童情操、启迪智慧、培养良好品质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儿歌的现状令人忧虑:缺少好歌新歌、缺乏新一代专业儿童歌曲创作者、传播途径少、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很深.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更多作曲家的关注;需要作曲家深入儿童生活,提高作品质量;需要多种手法推广;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