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威廉斯在《欲望号街车》中描绘了一个错觉世界,三个主要角色(白兰琪·杜波依斯、斯坦利·柯华尔斯基、斯蒂拉·柯华尔斯基)在剧中都深陷错觉而不能自拔。当现实和期望无法调和,深陷错觉成为了他们被迫接受的生存方式,他们的表现也正反映了现代人在面对现实时无奈和绝望的心理。事实上,剧中所呈现的世界其实也是现实世界的缩影。但是剧中人物以不同方式掩饰、维护自己的错觉,表明了他们仍然抱有继续生存和生活的希望,这也让读者在绝望和悲剧的气氛中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创立哲学认识论之初就明确提出认识中的错觉问题 ,哲学史上的一些哲学家也论及过错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留下了一些关于错觉问题的宝贵思想 ,针对这份珍贵的哲学遗产 ,需要后人进行挖掘和总结 ,这也是克服我国当前哲学界对错觉研究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错觉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批判、总结了哲学家们关于错觉问题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一种对社会形成了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哲学与文学思潮。20世纪 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这种剧烈而深刻的变革,中国当代的少数民族作家也在一种固守与叛 逆的选择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他们在现代文明的废墟上从精神的高度重蹈远古时代人类 “生存”的主题,力图拯救自己于文明形成的困境中。他们在对现代人生命本体的叩问里,努力追寻并建构着人类 的精神家园。对于现实世界、对于存在、对于自我的探寻,使他们越来越深陷不能认识自己与不能把握社会的困惑 之中,于是他们竭力展示人生的荒谬与悲剧,否定人性的崇高。他们以文学的方式进行着人类生存哲学的思考,他 们以那种独特的艺术视阈反映现实,认识现实并结构着现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鲁迅与奥地利的卡夫卡虽处于不同的时空,但是他们都能够超越时代语境,对人以及人的生存处境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并深刻地思考了20世纪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出路何在等问题.绝望与反抗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两个彼此矛盾的对立统一体.鲁迅与卡夫卡在个人经历、精神气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正是他们精神世界中的绝望与反抗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存在主义为参照体系观照小说《最蓝的眼睛》,反映了美国黑人的痛苦生存状况。面对荒谬的世界和毫无意义的生存,存在主义的反英雄以各种方式为荒谬现实提供了创造性的张力,成为人类尊严、绝望抑或逆来顺受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启蒙不仅需要理性的指引,也需要防止过度崇尚理性所导致的蒙昧。鲁迅与沈从文都是肩负启蒙使命的思想者,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践行着同样的启蒙姿态,表达对启蒙的反思。鲁迅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坚持着启蒙精神,而沈从文游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上下求索,启蒙的困境深化了他们对人性的认识,使他们的对人性的解读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  相似文献   

7.
视幻觉     
《阅读与作文》2007,(8):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党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错觉和幻觉是在却我们的感官做游戏,  相似文献   

8.
在《精神生活.意志》的开篇,汉娜.阿伦特就揭示了所有的知识人都必然面对的一个根本性悖论:他们赖以确认自身身份的知识总是对现实某种程度的抽象和脱离,而他们真实的存在——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的——又总是无可逃避地深陷现实之中,也就是说,知识人只能宿命地处于知识世界和生  相似文献   

9.
审美错觉是人把客观事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 ,在深刻体验后所产生的误差性意象变化。唐诗中的审美错觉描写能够细致地反映人物特殊复杂的心理世界 ,传神地刻画客观事物的不同形态 ,真切地再现斑驳陆离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0.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美国新生代剧作家.她的剧作主要揭示了黑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戏剧《在血泊中》中的主人公身陷物质、情感和家园三重困境,其根源在于美国的社会现实以及剧作家的自身因素,它映射了美国的历史文化对于黑人生存的影响.对待困境,剧中人物有着迥异的态度和不同的突围方式,而对于黑人女性而言,结局又总是悲惨与凄凉的.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在地球上也会出现错觉,但不是经常发生的,但是,航天员在太空发生错觉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航天员都会出现错觉。太空错觉与地面不同.错觉的表现形式五彩缤纷,地球人是感受不到的。下面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2.
试论错觉产生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错觉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客体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种认识现象。对错觉产生原因的分析是其研究的关键。本文从错觉产生的内外机制、中介环节等方面,全面剖析了错觉发生的机理。认为错觉的产生是作为外在机制的本质暴露不充分或相互间界限模糊或具有不确实性的客体,在作用于主体的感官、内化为主体认识的过程中,因受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情感、知识水平、思维定势等内在因素消极方面的影响,加之中介环节的实践因素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广告需要理论的指导 ,可是如果理论对广告的实践未能从更高的角度总结 ,那就会加剧实践中的错觉和偏差。本文从广告传播效果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某些错觉对广告实践的影响 ,指出现实广告在理论与实践中对传播效果的偏执 ,直接影响到整体传播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品特的戏剧展示了一个深奥的艺术世界,呈现了现代社会的荒诞性及人类的生存迷惘和生存困境。剧中人物对生活充满焦虑和恐惧,为生存而进行不懈的抗争及在此过程中承受煎熬和痛苦。为了摆脱生存困境,人们不惜虚伪、欺骗和自甘堕落,从某种程度上这成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作家通过艺术地展现荒诞世界中人类的生存困境及精神迷惘和对困境的抗争,彰显了人类生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的普及在传统的现实世界和人类的思维世界之外又增加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高校学生利用网络不仅是时尚的生存方式,也是时代对他们的成才提出的现实需求。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化解网络所附带的不利因素,开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新天地,使高校德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一 人类的文明样式就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人们如何生产和生活,他们就怎样存在.这表明,人类文明的样式乃是人们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是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总和,其最根本的内容是人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方式,特别是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方式和社会交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尽管目前人们已认识到视网膜成像模糊是产生某些视错觉的原因之一,但人们并不清楚它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本研究以相交线的模糊照片直接证明,相交线模糊成像时,其交点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使得由于光学及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的原因使视网膜的像上模糊,某些由相交线构成的几何错觉图形,实际上是类“拧绳”错觉图形。而另一些相交线构成的几何图形错觉,则直接包含了这些变化。这个结论本身还置关于这类错觉的侧抑制理论于次要地位,甚至完全被否定。  相似文献   

18.
夏目漱石的《梦十夜》以梦幻的形式揭示了潜在人类灵魂深处的"原罪"意识、对生的困惑与不安、以及在绝望中的抗争,其中"第九夜"特别凸显这一主题。以"第九夜"为中心,通过分析母子对话,揭示一个母亲的"心像世界"。在"第九夜"中,我们从一种看似"徒劳"的反抗中感悟到:现实虽然是一个非理性的、令人绝望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蕴含希望的混沌世界,如果能从"徒劳"行为中发现蕴含的人生意义,就能够使隐遁在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发生戏剧化的逆转,显现出"徒劳"转为"幸福"的端倪。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吴冠中重视形式美的探究,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作品中强化了直觉与错觉。从点线之美、繁简之道及"抽"象的提取上对形式美进行了探究,凭借自己对直觉与错觉的捕捉,整合为独特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反映了浓厚时代气息,极具现代感和形式感。吴冠中以不同于他人的直觉与错觉,彰显了其鲜明的艺术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开创了中国水墨的新时代,造就了享誉中外的吴氏粉本。  相似文献   

20.
一场战争。一场漫漫无期的战争。因而,也是一场充满了绝望情感的战争。这场战争由一个人挑起,而他的对手是整个世界,那个叫做功利、世俗、短视、狭隘的世界,这个世界因了它的现实而变得绝对冷酷,战争发动者则因了他的乌托邦而变得绝对绝望。至今为止,我们的张金星在那座神秘的大山中已呆了整整八年。八年中,他搜集了许多有关野人的线索和细节,但他还没有一次正面相遇、邂逅过"野人",未来如何,一切尚难预料;八年中,他的妻子离开了他,接着,一个男人可能拥有的现实快乐也远离了他,今天,所有在现实世界中获得宠幸、获得谄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