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个传统的优秀剧目《白蛇传》,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它之所以具有今天我们从舞台或银幕上所见到的面貌,却是数百年来经过许多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千锤百炼,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大体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宋元话本阶段、《雷峰塔》传奇阶段、《白蛇传》阶段。从清代乾隆三年到乾隆三十六年这段时间,出现了三种不同版本的《雷峰塔》传奇,即:看山阁本(即黄图珌本)、梨园演出本(即旧抄本)、水竹居本(即方成培本)。这三十多年,是白蛇故事急遽发展的阶段,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至于《白蛇传》阶段,本文暂略而不论。  相似文献   

2.
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在旧有诸本基础上,集采众长,巧妙地平衡了文人创作旨趣、艺人舞台经验以及观众接受心理,是白蛇故事成熟时期的定型的传奇文本,在白蛇故事演变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的节点式作用。其对脚色制结构体制的运用规范而成熟;对出目的创造和情节结构的设置匠心独运;对黄图班首创的“大框架”结构深入发掘,创造了故事的“现时性”和“历时性”叙述,大大拓展了白蛇故事在时间维度及因果相生的叙事逻辑上的可能性,为后出诸本提供借鉴,甚至可能直接催生了白蛇故事弹词、宝卷文本中“报恩”主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方成培的《雷峰塔》在新的高度上对人与异类的故事进行了再认识,同时赋予白蛇完全不同于文明伦理的话语权利,使白蛇代表人的"本真存在"进行活动,由此揭示了文明环境下人的天性的难以为继的事实,从而具备了更高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是富有神话色彩的悲剧。它在白蛇故事的民间传说和前人剧作的基础上,总结性地完成了白娘子这个空前的叛逆者形象,更多地赋予了她的人情味道与反抗精神,具有了人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属性。剧中的白娘子不光脱掉了妖气,而且成为一个有情有义,为追求合理的生活理想而敢于斗争的女性,成为我国艺术作品中最优美的艺术形象之一。同时对许宣、法海也作了符合生活逻辑的定型。它通过白娘子与以法海为代表的社  相似文献   

5.
清代戏曲家方成培编写的《雷峰塔传奇》是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悲剧,在舞台上长期盛演不衰。后又经田汉改编的京剧《白蛇传》,更是驰名中外在白蛇故事的流传中,作者们成功地塑了白娘子这个如花似玉,多情聪慧,斗志如火的鲜明形象。看后,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叫人深深地同情地悲惨的命运结局。然而白娘子从蛇妖嬗  相似文献   

6.
白蛇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在千年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白蛇故事以及白蛇的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删减。其中唐代《博异志》、宋元话本、冯梦龙《警世恒言》及当代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对白蛇故事的记载都极具特色。分析不同时期白蛇故事的变化,可以探求这种变化折射出的不同时代特质和人民内在的追求与思想表达。  相似文献   

7.
异类变身故事是中西方文学共有的题材之一。方成培《雷峰塔》和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出现 ,打破了原有的异类变身故事的神秘、恐怖、血腥。这两则故事关注的是人本身的价值和魅力 ,以及异类变身为人的艰辛坎坷。  相似文献   

8.
方成培的剧本《雷峰塔》实现了对人妖恋故事模式的超越。不仅故事中“妖”形象的人性份量十分厚重 ,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许宣形象的塑造揭示了白娘子的悲剧根源。在一定的程度上 ,《雷峰塔》可以说宣告了蒲松龄“寒士美女”式的情爱理想的破产。它拓展了人妖恋故事的人文意义 ,表明文人对人性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白蛇传故事的早期文本《西湖三塔记》传达了劝诫禁欲的主题;冯梦龙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个体的自然欲求,但受其自身情教观的影响,宣扬禁欲依然是故事的主题;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中白娘子由妖成仙变化的实质是宣扬封建社会的忠孝伦理观;田汉改编京剧《白蛇传》充分肯定了个体的精神价值,个体反抗社会压迫与爱情束缚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0.
《雷峰塔》的梨园本与方成培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雷峰塔>传奇除了黄图珌本外,还有梨园旧抄本和方成培改编本.黄本作为文人作品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梨园旧抄本在当时影响更大,为了适应民间的审美需要,增加了白娘子生子得第的情节,对白娘子形象给予了更多的同情,对许宣形象也有一定的改造.歙县戏曲家方成培对梨园本从结构、情节、细节、曲词、宾白等方面进行了加工改造,使之由粗糙变为精致,遂成为影响广泛的梨园本的写定本.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文化从未停止过碰撞,而海外华文作家往往处于碰撞的风口浪尖。中国文化是他们舍弃不去的精神烙印,西方文化又时时渗透在他们的生活里。身处文化夹缝,流传千年的中国传说在他们的改写下绽放了炫目的光彩。以严歌苓为例,她的《白蛇》以古老的"白蛇传说"为意象,为我们书写了一个发生于"文革"时期的女同性恋故事。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针锋相对多年的中西方文化开始交融。故事的借用意象与发生背景都为我们熟知,其人物情节与书写方式却给我们带来惊喜。作者对这个传说全新书写既体现了作者在创作探索上取得的成就,又为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一阵来自域外的清风。  相似文献   

12.
《女人不是月亮》、《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弘一法师》……每膈几年,她就要夺目地绽放一次;《澳门的故事》是她又一次激情飞越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清舞台上的演出经典剧目,朱佐朝的《艳云亭》传奇有多种抄本传世,而这些抄本之间的关系,学界迄今未予厘清。经考察发现,此剧现存至少有六种手抄全本文献,可归为梨园演出本及曲家改订本两类,其中梨园演出本又包括“三十三出本”及“三十四出本”,曲家改订本则有“饮流斋本”及“古吴莲勺庐”过录本。梨园演出本无论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在剧作的构思结撰、戏曲语言等方面,都是极为经典的“场上之曲”;而“饮流斋本”则从关目及曲词等方面,对梨园演出本做了大量改订,使之在艺术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反映了曲学家许之衡的治曲趣味及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4.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以蛇女故事为题材原型的诸多文艺作品中的佼佼者,其对南宋时期江浙一带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以及市井生活的刻画细腻传神,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通向人性复苏之路——《朗读者》中汉娜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的电影《生死朗读》,是根据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朗读者》改编而成的。《朗读者》表现了人性、尊严、爱情、罪、忏悔等,具有多重意义。文章对女主人公汉娜形象进行了解读可知,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硬朗、坦承、愚昧、坚定,善良而忠于职守,但自私冷漠。  相似文献   

16.
白蛇故事由来已久,从唐宋至明清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其间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人物形象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图从这一演变过程来探析白蛇故事是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怪异故事发展为演绎人性结构中情理冲突及融合的爱情故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谈《风中奇缘》中宝嘉康蒂形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嘉康蒂(Pocahontas)传奇短暂的一生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风中奇缘》这部动画片刻画了宝嘉康蒂丰富、生动、复杂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其丰富的美学价值。她身上所体现的印第安人民爱好和平、善良的美德是对殖民者血腥罪行的无声抗议;她为争取民族和平不畏艰难、置自己生命于不顾的精神体现了印第安民族团结一致坚强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石君宝,元代杂剧作家,生平事迹已无可考.目前公认有十种杂剧为他所作,但只保存下三种,即:《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尽管石君宝的生平事迹无所考证,给我们了解他的思想和世界观带来很大困难,但从现存的三部剧的思想内容以及反映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看,石君宝是个富有时代使命感的作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三部剧描写的主人公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三位妇女形象.她们美丽、善良,追求爱情幸福;作者写了她们的痛苦遭遇和坚强的斗争精神.这些人物的塑造,从一个方面折射出元代真实的社会生活,从中也窥见作者的进步思想.《秋胡戏妻》是石君宝的代表作,这部剧是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改编加工成的.汉刘向《烈女传》载秋胡戏妻事,题名《秋胡洁妻》.写秋胡在外当官五年,回到家里,在桑园遇到妻子并调戏她.其妻回家知道调戏她的就是自己的丈夫,遂投水而死.这篇作品宣扬了孝义节烈.南朝宋颜延年有《秋胡诗》五章,直咏其事.唐代有秋胡变文,已发展为长篇故事,尾已残缺,不知妻子是否投水而死.南宋有缺名秋胡戏妻戏文,情节已无可考.石君宝在这些题材基础上,成功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而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女性形象——罗梅英.石剧笔下的罗梅英,已与传统题材中的人物大相径庭.她美丽、善良,  相似文献   

19.
梳理了白蛇形象的嬗变脉络:由上古先民顶礼膜拜的蛇神到给人们带来侵扰祸害的蛇妖,最后又逐渐变为善良贤惠、依恋凡人的美丽女性。探讨了这一形象在流变过程中所涵盖的丰富的图腾文化、精怪文化、宗教文化、儒家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读书     
今天中午,我拿起一本《课外美文》,我翻开它,就翻到了小玛丽读书的故事。一百多年前,有个小学生叫玛丽,她非常喜欢读书。有一次,她的姐姐和那些寄宿生们,看到小玛丽读书的样子十分可笑,他们就在她边上大声喧哗,一次、两次、三次、十几次,但都失败了。一天晚上,他们又想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