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人”指的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实践哲学的“以人为本”,意味着人的解放只有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2.
王玉 《决策探索》2014,(4):30-3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写下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论述,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透露出马克思创建的哲学不仅仅只是要去解释世界,而最重要的是要用人的实践活动去改变世界。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思考与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把哲学与实践全面地联系起来,切实地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面的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所谓出发点,就是起点、开始之点。马克思在不同地方几次提到出发点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他们的哲学方法与德国古典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完全相反,是从地上升到天上的时候,明确宣称,“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马克思的这一出发点的突出特征就是,它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同时又既有物质,也有精神。“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既不能单从精神天国意义上理解人,也不能单从生物学意义上理解人,只能从灵与肉亦即精神与物质两者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意义上理解人。由此亦可见,马克思的哲学出发点与…  相似文献   

4.
杨军 《决策与信息》2011,(11):156-156
社会文化是构成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哲学理论作为一种体现社会基本规律的学科,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必然就要涵盖研究文化方面的理论思想。所以深入探索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被长期冷落的马克思哲学理论,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哲学的进一步把握。  相似文献   

5.
浅析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小 《管理与财富》2008,(12):144-144,F0003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理解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交往的内涵、交往与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关系等问题入手,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交往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即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执政理念,也是其执政理念的核心。 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人”指的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实践哲学的“以人为本”,意味着人的解放只有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逐步实现。 西方人本主义在对人和人的价值的肯定和认可上,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它与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在哲学基础、提出的方式和现实意义上都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它虽是封建君主为维护其统治所进行的政治策划和政治主张,但不能因此而全盘抛弃,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不是抽象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也就是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是现实的人、人本身或人的现实需要。因此,“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真谛:从现实的人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现实需要出发,最终又回到人,回到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回到人的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是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另一方却是人的真正解放陷入困境。马尔库塞认为是工业化和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结果。因此,在他看来,当代哲学家的责任就是继承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唤醒由于受到发达工业文明而受到遮蔽的人的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为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殚精竭虑、死而后已。虽然马克思没有为我们留下一部系统论述人的本质问题的专门著作,但他关于人的问题的论述很多,只要我们把那些散见在马克思各种著作里关于人的论述,把其著作按照历史的线索联系起来,并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我们就不难看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观的探讨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工人异化劳动的现实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一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者之间不是相互否定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而是在不同层面上对人的本质进行的判断,内在地存在一种理论上的递进。  相似文献   

11.
在“理解马克思”的问题上学术界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理论”和“实践”两种路径。前者具有高度指导作用却因时代变迁遇到困境,后者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范畴,但却陷入概念上的误解,二者都没有较好理解马克思的本质意义。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不仅对理解马克思的本质精神,而且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人性的理解是所有有关于人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命题,也是管理学思想形成和研究的重要哲学前提,管理可以看作是由人性驱使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人性”始终是一个基本的逻辑范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哲学理论包括管理思想都是根据对“人性”的某种认识而提出的。各种管理理论的根本区别,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西方传统管理理论中的人性观起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提出“的经济人”思想。斯密认为,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已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体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  相似文献   

13.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基本范畴,拉丁文为"alianatio",翻译成英文为"alienate",意为"让渡""脱离",最早是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出现的,后经不同时代的哲人赋予其不同的哲学内涵。作为哲学范畴的异化,表现的是主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或分裂出作为自身对立面的客体,形成一种与自身对立的力量。马克思在继承发展先哲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异化劳动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将政治学、哲学领域的异化拓展到了经济领域,深入讨论了市民社会中劳动、私有财产、分工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以及四个表现形式。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入探讨,马克思将异化"由研究‘个体的类的矛盾’转移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从而把对人的本质的研究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并进而找到了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生产力,第一次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并用以说明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首先发现、恩格斯作了系统阐述的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学说,与马克思发现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一样,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在人类思想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然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都把思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阐述,说成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并拙笔撰写了这篇论文,以从原著本身求索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阐述的本义。一众所周知,恩格斯在其晚年名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哲学的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伟大发现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的需要,这其实与民生是等同的意思。民生的含义解答,就是现实中的个人通过他们之间的活动取得满足他们需要的物质、社会和精神的生活条件,满足人们各项生活的需求。这其实就是马克思的人的需要理论与民生思想的重点融合。  相似文献   

16.
近代欧洲的"犹太人问题"曾引起青年黑格尔派的广泛关注。布鲁诺.鲍威尔在其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将宗教解放作为犹太人政治解放的前提。马克思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局限性,把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裂作为"犹太人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了"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的"人类解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阎慧 《决策探索》2004,(7):84-84
从广义上说,对科学的哲学反思就是科学哲学。科学哲学传统上考虑的一个中心问题是规范地评价那些被认为具有“科学的”身份的理论.“划界问题”就是这个中心问题的一个核心。所谓“划界问题”,就是如何找到一个标准.是我们能够区别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为了从一般意义上了解划界问题.首先介绍一下科学哲学主要流派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问题,是许多研究亘古不变的主题。近些年来,人们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回潮态势,但对于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却似乎还远未达成某种学术上的共识。从哲学史上的各种回答来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给出了一个全面、准确的答案。萨特对当代存在主义哲学研究颇深,补充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本文试通过比较马克思与萨特两位哲学大家的人本思想,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思考,以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实践观点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深入研读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前提。在《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到了实践的观点,并以此贯穿全文。因此,我们对实践观的把握,也应该由《提纲》开始。  相似文献   

20.
申晓晶 《决策探索》2009,(10):15-16
今天,全球化正在并将继续对当今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同经济、政治地位和文化背景的人,都不得不对“全球化”这一世界性浪潮给予高度重视,并且从各自不同立场出发来解释这一现象。与此同时,我们也惊奇地发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历史走向的揭示与现实竞是这样的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