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在双边的贸易中增长较快,地位稳定上升,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采用1995-2005年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中国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对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双边中间产品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步法的加快和“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 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东盟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之一。本文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降税对促进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效果明显,技术壁垒、贸易救济、动植物疫病疫情和双边及多边关系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降税步骤及农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落实,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将迎来一个持续增长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东盟宪章》使东盟一体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将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产生重大影响。在CAFTA框架下,《东盟宪章》生效使东盟一体化进程加速并不会减弱东盟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相反,有利于推进双边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分析了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并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所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这里运用2000-2005年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找出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人均GDP、空间距离和区域贸易安排都对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贸易造成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略论当前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今天 ,中国和东盟逐渐从冷战中走出来 ,日益重视地缘关系和双边贸易。历史上的亲善、经济上的互补、冷战格局终结及东亚经济腾飞等因素为双边经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最佳机遇 ,同时在双边合作道路上又存有种种障碍和阻力。本文较为客观地分析了影响双边经贸合作的正面和负面因素 ,将有助于双边经贸关系沿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上,中国—东盟以双边货币互换合作机制为基础,在跨境贸易与投资结算及货币监管合作领域取得了稳健的发展。法定数字货币的推进使得跨境贸易与投资的结算不再依赖主权国家传统货币,其跨境流动性、可追踪性、外部公平性能有效降低传统货币的信用风险、同时增强监管时效,为促进中国—东盟跨境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提供了契机。目前中国—东盟货币互换机制的困境、金融危机救助机制无体系、货币合作监管体系薄弱将阻碍法定数字货币在中国—东盟区域的合作。为此,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平台推进法定数字货币在双边货币互换机制下适用、加强法定数字货币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法定数字货币合作监管机制建设是构建中国—东盟法定数字货币合作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8.
基于贸易强度视角分析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效应,运用ARIMA模型与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及出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期收获计划”使东盟成为中国热带水果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出口市场,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互补性较强。CAFTA的建立能在短期内促进双方热带水果贸易流量增加,但长期作用不明显,自贸区外贸易转移效应短期内亦不突出。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双边直线距离等因素对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影响,未来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之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保持了高速地增长。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让双边的经济相互作用变得更加明显。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不减反增,而且增速较高。反映了其经济关系的密切,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双边经济关系受外部冲击较小。因此,在贸易视角下来研究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更容易受到来自东盟贸易方面的影响,而东盟的经济则保持相对的独立。中国应设立专门服务机构以及差别化对待东盟国家以谋求双赢。  相似文献   

10.
考察2004~2013年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总量特征、市场结构及进出口集中度,并利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测度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但双边农产品贸易逆差也逐渐扩大。(2)中国在东盟的农产品出口目的地较分散而进口来源地则集中于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主要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结构相对多元化。(3)中国农产品总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越南、泰国、印尼等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则较为显著。(4)中国对东盟7国的农产品进口互补性指数要略高于出口互补性指数,这也印证了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11.
中哈经贸合作关系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加强中哈经贸合作成为了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本文在简要回顾了中哈经贸合作十四年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肯定了双边经贸合作所取得的积极成效,着重分析了双边经贸合作中的互补优势和积极因素,指出了双边经贸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双边经贸合作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在参与区域贸易安排方面对外建设的第一个自贸区,走出了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近十年来,伴随着自贸区建设,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促进了双方之间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促进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与越南的经贸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将为滇越贸易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研究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如何进一步开展经济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趋势,我国明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近几年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构筑中国和东盟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可行性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分析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可行性基础上,着眼于破解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进一步构建双方经贸合作新格局的有效途径,并从财税角度提出支持双方经贸合作新格局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更深入更紧密的经贸合作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经济的互补性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之间的互补与竞争,是决定和制约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中国-东盟各国在经济发展阶段,要素秉赋、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市场规模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而这种多层次的经济互补性有利于双方通过进出口贸易获取比较利益,取得贸易双赢.  相似文献   

16.
走进博览会     
《今日南国》2010,(5):26-27
据深圳商报报道,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呈现诸多潜力空间。深圳与东盟经济存在很强的互补优势,深企如何在与东盟合作中成功“掘金”?近日WTO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贸易研究会(深圳)有关专家向企业推荐东盟市场及合作方面的诸多机遇。  相似文献   

17.
将于2010年建成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涵盖18亿人口、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它的建立,对于中国和东盟、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使中国和东盟各国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大背景下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和机制保障,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双边的经贸关系,提高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中东欧国家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于欧盟经济依赖性较强,对外出口贸易结构单一,同时中东欧国家对中国贸易依赖度和市场份额较低.研究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结构,通过计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产业间互补和产业内互补,可以深入挖掘与中国的对外贸易潜力,并出口“正确产品”.本文发现,中东欧国家主要进口资本与技术类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中国贸易结构同样过于单一,而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主要为产业间合作,产业内合作比例较低.以上研究结果对于中国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双边经贸合作起到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盟是天津第五大贸易伙伴,为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效力,深化与东盟战略合作,推动天津外经贸工作实现新发展,本文在对我市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就深度开发东盟市场提出建立组织推动机制,促进外经贸企业联合开拓东盟市场。构建服务东盟市场开拓的商务网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俄区域经贸合作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期,中俄经贸合作的新一轮“峰值期”即将到来.在此新形势下,四川省与俄罗斯的区域经贸合作也迎来发展新契机:中俄关系现今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俄两国高层重视双边区域经贸合作、中俄两国各级政府给予积极支持、双方贸易通道不断完善、人民之间情感基础日益坚实、俄罗斯“入世”带来新机遇等,四川省应抓住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四川省位优势,转变对俄开放合作理念,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建立区域经贸合作运作平台,加强贸易通道建设,互设经贸合作区,实现以川俄合作带动并深化川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