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侗族符镇法-泰山石敢当进行研究,为研究侗族的历史由来和宗教信仰提供线索,对侗族风俗文化研究进行有益补充。侗族符镇法-泰山石敢当对研究侗族风水文化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知遥 《东方论坛》2020,(2):148-156
随着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也由传统的口传心授向多元化发展。尽管随着时代的转变,传承人的主体地位依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键,但促进传承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是非遗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积极营造非遗的文化生态环境,探求非遗文化认同和活态性保护模式,增加传承人身份认同和传承的自为意识无疑是提高非遗存续力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存续面临着多重困境,谋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成为备受社会和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传统戏曲形式,黔剧在二百多年的发展中曾数次遭遇生存危机,但是,黔剧从业者在面对危机时采取了积极适应变化了的文化生态环境的自我更新中,于困境里重获新生。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活态传承的典型案例,深刻地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时,应该以积极主动的自我调适和自我革新,才能获得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4.
“泰山石敢当”词义难解,“石敢当”之人于古史无征。通过“泰山皇玺”的考证,得知“泰山石敢当”实为“泰巖 當”误写讹传,而“當”字应释为“堂”或“皇”,因而“泰山石敢当”原为“泰巖堂”或“泰巖皇”。“泰巖堂”即“泰山明堂”, “泰巖皇”即“泰山皇”。“泰巖堂”石碑,为古时“镇堂神石”,“泰巖皇”为原始“泰山神”。“泰山神”原应为“神龙禹皇”。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存续"活态传承",这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不同,保护其活态传承的方式也不一样.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生产"、"表演".打着文化遗产"原生态"旗号进行商业性炒作是个误区.  相似文献   

6.
活态遗产的可传承性,特别是技能、技术、工艺和知识的可传承性,以及对文化传程中人的活跃因素、创造性和主体地位的关注和突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显著特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的各种代代相沿、鲜活流变、具有高度独创性的传统技艺,正是这种特征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7.
东岳泰山历史文化悠久,其独特山区地貌与封禅祭祀文化促生了泰山挑山夫。历史上泰山轿夫频现于史料,记载丰富。清代以来,前往泰山的官员祭祀与平民香客大量涌入,泰山轿夫、挑夫等谋生群体普遍出现。上世纪后半期,文学作品的创作提高了挑山夫的知名度。目前,泰山挑山夫多为满足游客需求而存在,然而,在各类因素影响下,其数量逐渐萎缩,面临着消失的困境。泰山挑山夫在文学、艺术、民俗等领域留下了较高的文化价值。当前,泰山挑山夫文化传承工作主要集中在挑山夫作品创作与精神宣传,文化资源挖掘与产业项目开发,劳作形式与内容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等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以胶州市三个有代表性的秧歌发源地的调查,可发现胶州秧歌基本处于活态传承状态中,但其活态传承过程中也还存在社团建设不足、传承队伍断链、缺乏必要的基层文化工作者等问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介入的秧歌社团经营管理模式,完善胶州秧歌传统的"安锅"传承方式,营造适宜胶州秧歌活态传承的社会人文环境,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是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完善胶州秧歌活态传承机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962年我9岁时,去一位农村亲戚家玩,我发觉他家的墙上砌着一块写着字的石头,那家的老人告诉我,那是泰山石敢当5个字,此石取自我国泰山,泰山石可避邪。石敢当则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泰山人,因为能够驱妖除魔,全国各地的人都去请他。石敢当想:全国这么大,我一个人怎么跑得过来呢?对,泰山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住宅正门外墙处,村庄的街巷口对着道路、桥梁之处,常立刻有"石敢当"3字的石碑,以避不祥之物,保佑平安。现在这种风俗尚保存于闽南地区,甚至远及台湾、日本和东南亚。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以"社区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题,旨在通过对社区文化之目标定位的研究,透析社区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间的关系,唤起社区文化的建设者、守护者和参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资源调查、曲目发掘、项目建设三个阶段,有效地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方法和工作规范,正、反两方面案例所提供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二者的结合是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因,它虽具有“根”文化的特质,但却并非强势文化,尤其在青岛这样现代时尚的滨海城市,由于种种原因制约与影响,一些传承了数百年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只有拥有成体系的民间文化传承人队伍,才能使该项民间文化遗产保持“活态传承”的状态。当前迫切需要为现有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建立活态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与传统美术、音乐、礼仪、节日庆典等民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客家方言被冷落,客家民俗被淡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挑战。政府及教育部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作为学校教育基础阶段的幼儿园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幼儿园的教改活动,搭建家园合作平台,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等措施,形成多种路径共同保护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铸就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北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衰退、失传的困境,根本问题在于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因此,认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运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其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同时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保持特色的关系等,以推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的原因,提出其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活态文化转向与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领域正在发生的"活态文化转向"全面凸显出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价值和优势,也为后者提供了方法论参照.活态文化观念强调生态整体观,它要求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对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和美学方法作针对性调适和内在整合,从而将规模与广度、深度和持续性、参与和介入、质疑和反思性融会在自己的研究方法之中.  相似文献   

19.
论少数民族活态文化的抢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活态文化是一宗即将逝去的国宝。抢救少数民族活态文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抢救少数民族活态文化 ,一要解决认识问题 ,二要有政策法规和条例保证 ,三要明确重点 ,选准主攻方向 ,四要注意保护活态文化的载体 ,五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六要统筹兼顾 ,通力合作。概而言之 ,抢救少数民族活态文化要做到上有政策 ,下有行动 ,亡羊补牢 ,终能得益。  相似文献   

20.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究重庆市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与活态保护,按照纺织产业链的顺序,梳理并对重庆市的国家级、市级和区县级三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类。基于重庆市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提出重庆市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模式,以期通过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发掘整理、研究、利用和活态保护,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