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特点,保持水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真正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及把农业逐步引向市场三个方面,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农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径依赖与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质,农业结构调整同样具有路径依赖性质.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进入了良性循环;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中西部地区要避免结构调整低效状态,避免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必须依靠外部力量干预,依靠内部反路径的内力,依靠宣传等方式将农业结构调整引向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是中央提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城镇化"本质的主要体现,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既具有重要意义和一定的现实基础,也面临诸如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资金缺口巨大和城乡二元体制阻滞严重、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必须通过产业发展机制、成本分担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社会治理体制等相关体制机制的创新,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城乡一体化促进机制,化解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沿海地区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等城镇密集区,在中西部地区已形成长株潭、成都平原、江汉平原等城镇密集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密集区如何发展都市农业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尝试探讨城镇密集区的都市农业发展。这不仅有助于长株潭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对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试点的调查表明,中西部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农村的产业振兴、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民的就业增收,但也存在滥用特色小镇概念、盲目建设问题,并且多数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化基础较为薄弱,运营过于依赖乡村旅游,一些地方的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产生了房地产开发倾向。应深刻理解中西部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农业特色小镇的性质,厘清政府与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色小镇概念,建立更清晰、可量化的特色小镇创建和认定指标体系,科学开展特色小镇的评定和管理工作,推动农业特色小镇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坚持以农为本、三产融合发展原则,严控房地产开发,促进中西部农业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梁琳 《兰州学刊》2001,(5):29-29,31
在西部发展中 ,根据西部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特色 ,优化开发农业资源 ,从根本上改善中西部地区的自然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 ,实现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将对改善西部经济发展环境 ,推进西部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西部农业的地位西部地区的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西部拥有丰富的耕地、林地、草场和其它农业自然资源。西部的现有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6 0 %以上。农民人均耕地西部是东部的 1 3倍。此外 ,西部还拥有全国 90 %以上的草原、草山、草坡、林地及宜林荒山荒坡。西部拥有全国 1/2以上的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的价格…  相似文献   

7.
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步骤.基于TOPSIS熵权法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0—2019年中国省级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为:(1)2010—2019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农业高...  相似文献   

8.
多渠道增加中西部地区农业投入的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但由于农业自身积累不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生产投入减少,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对此,本文作者从一个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视角对增加中西部地区农业投入的机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几点认识郑仲兵中国农业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地区问题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地域概念。除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10省、自治区,其它都属中西部地区,在地理上属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广西、海南也包括在里面。中国...  相似文献   

10.
搞好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是农业地区、特别是农业县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从黑龙江省青冈县的实践来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农业功能;发展经济,走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路子;搞好制度创新,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经营与规模效应之间的矛盾;完善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功能;协调发展,围绕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三个层次调整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增加农民收入要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玮 《河北学刊》2002,22(1):42-43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仍将是我国农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从一般的统计分析来看,农民收入水平越低,农业在其家庭经济活动中的比重越高.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低收入组的农民收入,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农业公司和农产品向我国市场的渗透,将使农业的竞争更趋激烈.我国农业要在竞争中得到发展,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论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根源主要是农业的落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西部广大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生态环境恶化 ,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扭曲 ,其经济社会发展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改变这种局面 ,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 ,就必须走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依靠科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虽然成效显著,但是东西部差距仍在扩大。如何促进西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特色农业是一项战略性选择。西部地区要实现农业经济的腾飞并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必要性、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组建特色农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对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9+2”(四川、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和香港、澳门)各省区共同签订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开辟区域农产品“绿色通道”。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的资源与产业优势不同,互补性强,这也表现在农业方面。加强农业流通领域的区域合作,使沿海地区发达的物流同农业大省的资源与产业产品优势互补能加快中西部农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区域内农业及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协调“三化”发展上,中部地区作为农业大区具有典型性。选取经济总量相近、农业结构差异的河南、湖南两省,对其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运作方式,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操作进行比较研究,显现具体战略和政策内涵的特点和侧重。中央政府是在全局的角度实施宏观调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的推动力度。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 ,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也正在全世界范围展开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新疆农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瞄准国际国内的先进水平、立足本地实际 ,抓住机遇 ,适应市场变化 ,对新疆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不仅能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困难等现实问题 ,而且能为农业在 2 1世纪的发展开辟光明的前景。一、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前提民以食为天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尤其是在我区这一欠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更要以农业为本。改革开放以来 ,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台湾投资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具有独特资源和区位优势的云南日益成为承接台资转移的重要集聚区。2012年和2013年两届云台会的成功举办,对推动云南与台湾两地的产业合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云台会为云台两地的产业合作搭建了平台。今年来云台两地围绕特色农业产业、生物科技产业等进行了对接洽谈,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合作成果。进一步加强云台两地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本文在分析云台两地农业发展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花卉种植和果蔬种植为重点推动云台农业合作的建议,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对接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业多功能性逐渐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台湾作为农业多功能性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注重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注重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其经验对河南这一农业大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市场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梯度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将我国经济板块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带,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区较长时期形成的以开发自然资源为突破口的基础产业,是长时期支撑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同时也由于中西部经济结构畸重型,以及过度发展而形成的结构老化、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运力不足、投资回报错位及资金供需失衡等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市场化进程中呈现的价值流失、资金和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中西部同东部的落差。总结20年改革的实践,缩小地区落差,继续支撑东部经济繁荣和加速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核心是继续推进市场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市场体系,重在更新观念,创新政治体制,树立政府就是服务的宗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加大总量投资力度,彻底解决存量与增量结构调整难的问题;利用财政政策,解决好因地区落差而呈现的流失问题;加速要素市场建设,发挥各类市场功能,使区域经济在市场化进程中得到快速增长,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纵观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史 ,实行反梯度推移的“后来者居上”为数不少。工业化反梯度推移并不是什么特例 ,而是落后地区赶超发达地区通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的“产业倾斜”战略。对此 ,中国经济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从中得到许多重要的启迪。一、目前我国发展中地区正面临“落后的增长”的制约我们知道 ,工业化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瓦解单一的传统经济社会 ,改进农业经济结构 ,以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 ,这是经济结构质变的过程。他既象征进步 ,同时也表现出落后。就工业化对单一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改造而言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