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喻是《楚辞》写作的诗学机制,隐喻翻译直接关乎目的语读者对《楚辞》内涵的理解与领悟。隐喻翻译应兼顾隐喻目的,以传递诗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为旨归。以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为观照,在达成所指目的时可以采用等喻或者换喻的方法,在达成语用目的时,可以采用转换意义、省略喻体的翻译方法。恰当的隐喻翻译,有助于塑造诗人爱国求索的形象,有利于目的语读者领会诗人笔下深刻的内涵,也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认知隐喻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一种文化载体,反映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特征。隐喻的理解过程是一个靠推理来认知的过程,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的认知和翻译,以及隐喻的3种翻译策略,即对等策略、转化策略、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它不仅涉及到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本文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其中隐喻的翻译的对比分析中,探讨了英汉语隐喻中包含的宗教文化差异,文化意象差异,社会文化差异以及物质文化差异;并在分析中讨论了文化在翻译中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各种语言均具有隐喻这一语言现象。女性之美也常通过隐喻加以表达,本文以《红楼梦》描写女性美的语言为例,探讨对女性之美的隐喻认知和跨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恐惧情感隐喻的翻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恐惧是人的基本情感的一种。在各文化中,人们往往通过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抽象情感。本文以《水浒传》中的恐惧情感隐喻为研究对象,在汉英恐惧情感隐喻的基础上对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三十六计》的各种内在逻辑关系,是借鉴这本谋略学名著的前提。在管理方面,《三十六计》的借鉴价值集中表现在:其丰富而独特的智慧所具有的极高的智慧启示和指导价值;《三十六计》中的绝大多数计名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而具有的成语提示价值;《三十六计》作为一种共同历史文化积淀而具有的独特的沟通、传播和激励价值。  相似文献   

7.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而不是语言问题。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隐喻的表达,其中隐喻的翻译是难点和重点。文章从认知视角出发,以老舍《茶馆》及英若诚和霍华的英译文本为例,从隐喻形象的省略、转换、保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对比两译文中隐喻的翻译方法,为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角度出发,阐述了隐喻的产生过程,着重分析了隐喻与认知之间的联系,引出对隐喻认知功能的划分,这将有助于译者在隐喻翻译中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广告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和思维模式。文章从语用角度总结了广告中隐喻所具有的五种功能,即描述功能、劝说功能、亲近功能、启发功能和想象功能,并列举实例加以阐述和印证。最后,探讨了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也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认知语言学摒弃了耽于绝对真理的客观主义和只凭直觉不受任何约束随意想象的主观主义两种极端倾向,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认为体验主义认识论在隐喻与翻译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利用隐喻映射理论分析了隐喻和翻译思维过程的认知相似性,通过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隐喻、认知及翻译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本质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们思维的有力工具。隐喻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大量存在。探讨了隐喻的本质,隐喻的理解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纽马克的七种翻译隐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有概念、人际和语篇等三大元功能。所谓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人际语法隐喻又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通过情态隐喻的取向、类型和作用的介绍,阐述了情态隐喻的基本知识和用法,帮助人们根据日常交际的具体对象、具体场合来选择不同的隐喻形式,委婉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指出情态隐喻的作用,明确情态隐喻体现语篇中复杂的语义内涵,从而揭示了情态隐喻在人际语法隐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过去隐喻只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 ,当代的隐喻学家提出隐喻不仅是语言自身的问题 ,而且广泛存在与人们的思维当中 ,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本文就隐喻的多种表现形式 ,阐释隐喻的多种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其中概念隐喻理论影响很大。利用隐喻理论对日语隐喻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借助推理、结构组合以及认知联想等手段对隐喻意义进行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两方面论述了隐喻和话语认知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论证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合理性以及含隐喻话语的意义;另一方面进一步论述隐喻在语句中抽象性整合.着重讨论隐喻句的科学含义以及指出隐喻是哲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证明,隐喻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和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复杂的、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的文化现象。谚语以概念隐喻为根基,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汉英谚语的对比研究,揭示汉英两个民族的文化认知特征在不同民族的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一社会的文化、隐喻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探讨隐喻、思维和文化三者的关系,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使用现象的异同及其根源,指出隐喻教学是文化教学的一部分以及在隐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越来越受到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发展特点研究可以预测出人类语言的概念体系。从隐喻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我们认为其发展规律主要是语言符号的所指发生变化,从具体的实物转向抽象的感受;随着所指指向的变化,语言符号不断发生变更,从而预测的语言新生与沉寂。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是外语教学长期以来的目标。认知理论的发展 ,给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而在语言中大量运用的隐喻 ,对于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言语能力 ,认知理论 ,隐喻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揭示认知理论对于正确理解隐喻并进而提高言语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人们最熟悉自己的身体,常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部位或器官构成身体隐喻概念,来认识、了解和感受其他领域的概念。本文主要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分析含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身体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