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李白对杜甫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规劝;二是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了李白自由人格之可贵;三是乱世飘泊时期,杜甫日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中自觉在人格上追随李白。杜甫对李白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二人人生经历的趋同过程,杜甫经历了与李白相似的人生,最终完成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四杜甫的作品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杜甫:南征。关於杜甫的作品,我们分三部分来叙述:(一)几点与创作有关的说明;(二)杜甫作品的人民性;(三)杜甫作品的艺术性。(一)几点与创作有关的说明加以上各章所述杜甫的时代、生活和思想,杜甫将创作出怎样的作品,我们已不难想像。但在接触到杜甫作品本身之前,我觉得有几点得先说明一下,因为和杜甫的艺术成就有关;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创作经验来吸收,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这几点是:  相似文献   

3.
杜甫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他的忧患意识。杜甫在其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忧患意识,是我国古代诗人难以比肩的。本文探讨了杜甫诗歌忧患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了杜甫诗歌忧患意识的自身特点与一般品性。  相似文献   

4.
<一> 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上,杜甫是一个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不言而喻,他不可能是天生的,必然有一个学习、发展的艰苦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在考察一切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时,应当着眼于它的发展和变化。这就为今天的杜甫研究者提出了一个任务,即着眼于杜甫生活、思想和创作的发展变化,研究这个发展变化的阶段性,从而探讨诗歌创作上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以为发展今天的诗歌创作所借鉴。本文旨在结合对杜甫《临邑舍弟书至苦雨》一诗的评价,谈谈杜甫早期创作的问题。萧涤非同志在《杜甫研究》中,将杜甫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读书游历时期(公元七一二年——七四五年),即从杜甫  相似文献   

5.
《偶题》创作于夔州,是杜甫暮年对人生和诗歌创作历程、创作经验的反思与总结,具有很强的诗论性质。"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乃此诗之核心,是杜甫对自己诗歌的综合评价,反映了杜甫夔州时期自谦与自信的复杂甚至纠结心态,也突破了"文人相轻"传统,体现了杜甫自信与自谦的圆融平衡;是杜甫独特的个体经验,也透露了时代精神和创作风气的变化。杜甫此论也是对魏晋以来有关文学理论命题的回应,是对文学个性化特征的确认,同时也强调了创作经验的古今传承与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诗人。历代地主阶级文人、资产阶级学者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对杜甫作了大量的评论。近年来,“四人帮”又从其篡权复辟的需要出发,对杜甫进行了随心所欲的歪曲,把杜甫弄得更加面目全非。我们今天研究杜甫,必须首先清除“四人帮”在杜甫问题上散布的浓烟密雾。一、梁效论杜甫的用意何在“四人帮”在四届人大上遭到惨败后,一九七五年四月,就急急忙忙指使其御用文人梁效,同时抛出《杜甫的再评论》和《论李商隐的<无题>诗》两篇黑文,杀气腾腾地叫喊,要通过对杜甫的再评论,来“坚持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  相似文献   

7.
在一九六二年十月号的《长江文艺》上,姚雪垠发表了一篇纪念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历史小说:《草堂春秋》。看題目便可知道,这篇小说是以杜甫在成都草堂的一段生活为題材的。按照历史记载,杜甫到草堂是七六○年,是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作者在小说中着重描绘的是杜甫在战乱中几经顛沛流离之后那种追求平靜闲适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另方面也强调和渲染了战爭给杜甫和附近各种人带来的不幸和痛苦,揭示了小说主人公们的悲剧命运;同时也表现了杜甫对当时文坛和现实生活的不滿情绪。小说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张忠纲 《文史哲》2002,(2):89-93
萧涤非先生是著名的杜甫研究专家。他的《杜甫研究》是试图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一部力作,代表了建国初期杜甫研究的最高成就,对新杜学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一些主要论点如“人民诗人”、“主导思想”等问题,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正>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出现了研究杜甫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自1977至1985的九年间,各种报刊发表的杜甫研究论文多达一千二百余篇。这些数量众多的论文,涉及到杜甫研究的各个方面,现分七个问题,作一简要综述。一、杜甫研究的重新兴起杜甫研究的重新兴起,是从批判梁效的《杜甫的再评论》开始的。这方面的文章有二十篇左右。大家主要是从政治上进行批判,着重揭露了“四人帮”操纵御用写作班子炮制反动文章的政治目的。这个阶段杜甫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册杜甫部分和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批评。前者,文章只有三篇,可以陆侃如《与刘大杰论杜甫信》为代表。陆文集中就所谓杜甫后期“轻儒重法”问题,提出商榷。指出在杜诗提到的三百三十多个历史人物中,被“四人帮”封为“法家”代表人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对后代影响深远,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杜甫律诗创作语言技巧的分析,揭示了杜甫律诗的创作成就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杜诗讲稿     
一 秦州詩風格 杜甫在秦洲寫的詩,集中在五言律,給人以一种新的風格之感。这种風格,应該是关塞詩所特有的。杜甫后來到夔州后曾有著名的詩句道:“庾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赋动江关。”杜甫的秦州律詩确乎就是杜甫生平最蕭瑟的詩,应該是受了庾信的影响。杜甫一生最后的一首詩又會說他“哀伤同庾信”;(“風疾伏枕书怀”)  相似文献   

12.
在唐诗发展的进程中,杜甫是极具创造力的,杜甫绝句也是如此.但杜甫绝句一直遭遇冷落,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模式,构成了特殊的受众期待和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3.
唐萌 《北方论丛》2016,(1):31-35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诗歌风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展现恢弘大气的山河气象转变为生活情致的抒写。诗歌气象的展现与杜甫忠君爱国思想及盛世背景相关,而生活情致的抒写则是杜甫在战乱期间历尽人生磨难后寻求的一种情感缓释。这种转变与杜甫个人的生活环境及时代精神的递衰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读诗札记     
李白有《戏赠杜甫》一诗,李集不收,最早见于孟棨《本事诗》、《旧唐书、文苑、杜甫传》也涉及到,都说是对杜甫的讥刺。关键在三、四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是从前作诗苦。”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别出新解,说这两句中前一句是李白发问,后一句是杜甫作答,并无讥刺之意。但他也觉得题目的“戏”字有碍,于是便断定为后人所误加。我看,没有任何证据,仅仅为了要助成己说,而把“戏”字除掉,这未免近于武断,绝不是科学的态度。李白和杜甫是心心相印的朋友,彼此之间开开玩笑,有何不可?杜甫自己也说过:“颇学阴何苦用心”,“新诗改罢自长吟,”便可看出他  相似文献   

15.
杜甫在唐代安史之乱前曾经旅居长安,贫病交迫,生活困顿,一度落户城南,结茅隐居。但是准确地点在那里?论者说法不一:一说少陵之西有杜甫旧宅,一说杜甫卜宅下杜;近来还有同志提出杜甫定居唐京长安城的偏僻坊间。细作推究,颇不尽然。杜甫是写实诗人,可靠的论据还是杜诗本身。从杜诗来看,杜甫落户之地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少陵原下的杜曲。本文浅述管见,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6.
(一)对杜诗的艺术性应有足够的认识:杜甫是十分重视诗的艺术性并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十分严格的诗人;杜甫又是在体裁、风格、艺术技巧、创作方法等方面集大成的诗人。(二)杜甫的叙事诗多即事名篇,自创新题,且全用五,七言古体,其艺术特点是:典型化的手法、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心理刻画,语言的个性化、细节描写。(三)杜甫的抒情诗所抒之情真实而重大,其艺术特点是:具体形象、景情交融、语言精练、大发议论、幽默含蓄。(四)杜甫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主要是学习,特别是向民歌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严铭 《兰州学刊》2013,(7):219-221
杨慎对李白、杜甫都很钦佩,其思想人格和诗歌创作受李、杜的影响较大,但笔者发现杨慎对杜甫的尊崇和追摹尤甚。文章侧重从杨慎对杜甫的诗评、诗歌创作中的模仿接受和晚年以杜甫自况等方面来说明杨慎与杜甫的独特因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生命体验的诗化形态──杜甫夔州诗的生存论美学意蕴程地宇写于杜甫去世之前不久的夔州诗,是杜甫生命旅程最后阶段的挽歌。关注现实,心忧民生的政治诗情,仍是其创作主旨,是杜甫主体生命的社会价值的延伸。面对死亡,杜甫以特有的敏感,展示了他从生存状态上向终结存在...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2014,(2)
<正>2009年,鉴于《杜甫全集校注》是山东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必须有始有终地完成,在时任校长徐显明推动下,遂先后提出了"山东大学关于完成《杜甫全集校注》的意见"和"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终审统稿工作方案",重新启动"校注"工作。经山东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杜甫全集校注》组成员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确定《杜甫全集校注》后期工作,由"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由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成员承担,张忠纲任全书终审统稿人。此后,《杜甫全集校注》在已有基础上顺利启动。在山东大学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并力支持下,项目组诸成员全力以赴,校注工作进展甚速。张忠纲结合近年杜诗研究的新进展,对汇集的初稿逐卷剔厘补订,详加审改。又经五年努力,《杜甫全集校注》终克告竣,《杜甫全集校注》共分诗二十卷,文赋二卷,附录五卷。编撰过程中严格统一体例,统一要求,分工撰写。《杜甫全集校注》采用编年体例,又因杜甫传世之作,以诗为主,故诗、文分编而先诗后文。诗之编年、主要参照注杜全集最晚出本,即清人杨伦《杜诗镜铨》。对《镜铨》编次有异议者,则参伍他本而调整之。  相似文献   

20.
丁启阵 《文史哲》2004,(4):132-137
杜甫、严武之间是否有过一次严重的酒后冲突,历来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当杜甫对自己有失敬言行时,严武的态度,在表露愤怒和不以为忤两者中,哪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通过文献记载、严武的性格、杜甫若干诗歌的迹象三个方面的讨论,应该认为:杜甫、严武之间有过一次严重酒后冲突事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