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拉罗斯》是路易斯·厄德里克“正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作品通过家族四代拉罗斯感染肺结核的事实,揭示了印第安民族被殖民的历史。文章从医学人类学视野出发,结合殖民医学视角通过分析肺结核的文化隐喻意义,批判了殖民统治的黑暗腐化,揭露了西方殖民者的伪善面目;同时,揭示了以西方医学科技和殖民医生哈尼弗特·埃姆斯为代表的西方理性带给印第安民族和文化的灾难,而印第安整体医学中的健康观、仪式疗法、音乐疗法所体现的人与人相互联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谐、爱的文化整体观则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从而质疑了殖民医学的进步性、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批判了短暂的西方理性,并表明了东方医学整体观的有效性和文化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霸权是“后殖民时代”西方列强渗透其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而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可以视作这种文化霸权的方式之一。英语,作为大不列颠王国的母语,之所以能实现全球扩张,是历史上大不列颠殖民强权和当今美利坚合众国经济强权联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实施城镇化战略 ,推进城镇化进程 ,是“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其核心之一是要完善城镇体系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引导城镇有序发展 ;然而 ,如何判定小城镇用地扩张的有序性与无序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 ,该文在界定了小城镇用地扩张、有序扩张与无序扩张内涵的基础上 ,对小城镇用地有序扩张与无序扩张进行了辨识。  相似文献   

4.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西方文化扩张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主要表现为:利用经济强势植入西方价值观,借助网络传播侵蚀我国意识形态,通过文化殖民颠覆我国意识形态。因此,夯实我国牢固的经济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完善网络保障体系,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是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代表作。殖民元素和旅行叙事使该小说成为后殖民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研究的两个热点层面。结合后殖民和生态批评理论,透过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人与环境、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可以破解文本中的种族语码和西方霸权话语,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双层统治逻辑。白人殖民者在发展的伪装下,通过暴力统治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导致了部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把原住民和动物视为他者而无情地进行了杀戮,给非洲的种族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表现出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力,全球化成为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全球化决不仅仅是一种纯经济性质的运动,它同时也是一个西方国家通过经济扩张来进行文化扩张的历史过程。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恰恰相反, 经济的全球化不仅给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多元发展创造了务件,而且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文化融合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吉姆老爷>的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康拉德殖民话语的矛盾性.康拉德在小说中的殖民地叙事把作为"他者"的殖民地当做一面镜子,以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揭示西方殖民主义话语在西方殖民进程中的作用,反映西方文明自身存在的缺陷.在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西方殖民主义的同时,康拉德也暴露了自身所受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解读莎士比亚的收山之作《暴风雨》,力求通过剖析文本中呈现的野蛮化他者和种族自恋的对比性写作,揭示文本中潜藏的殖民思维。指出《暴风雨》为盎格鲁·撒克逊种族神话奠定了种族自恋、丑化土著、面向海外的基调,并对后辈作家将帝国话语与白人神话联系在一起的殖民想像提供了生动指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批评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倡导两个方面对路易丝.厄德里克写的印第安小说《爱药》进行了解读,探讨了这部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近年来西方的传统节日和其倡导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的兴起,以及与之相对中国本土文化逐渐式微的“西俗东渐”现象,从全球化背景下的自我殖民、消费主义时代与资本主义文明、知识分子的普遍失落与城市新贵族的兴起、“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中所包含殖民因素的后遗症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主要分析了其消极影响和提出了通过西方文明反观自身传统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殖民扩张是近代俄、美两国的重要主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殖民统治政策不同,殖民扩张对俄、美两国的经济、政治现代化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俄国,殖民扩张与农奴制、沙皇专制统治相连,因而殖民扩张滞缓了俄国现代化进程;在美国,殖民扩张则促进了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印第安人的动物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印第安人的家园意识三个层面入手,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厄德里克的儿童文学四部曲。该四部曲充盈着印第安的民族灵魂和血脉,是对印第安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民族性格的精妙注解。厄德里克以其赤子之心将碎片化的印第安人和印第安文化刻画并展现出来,续写着印第安人的历史与记忆。在全球化如火如荼、民族文化日益难以为继的当下,厄德里克对印第安民族性的书写无疑使得由世界不同民族构成的总体文化更加灿烂多彩,凸显出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以其巨大的物质力量和先进的科技力量席卷了世界。与此同时,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文化优越论等文明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然而西方文明的自豪感、优越感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各种不同的理论形态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等等成为其新的理论表现形式;而在行为方式上则表现为利用各种合作关系而展开的文化殖民,或者是赤裸裸的政治干涉。对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文明"的概念及相关文明理论的考察,认为西方文明中心论自形成之日起就不断受到各种挑战,而多文明中心理论,多文明起源理论以及人们对文明的深刻反思其实都是对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否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文明能够正确认识非西方文明,从而实现多文明的共生与繁荣,才是文明包括西方文明未来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政府行为文明的本质是政府的现代化,政府现代化的本质则是政府发展和行政发展。作为一种抽象的政府行为,行政权力扩张有良性扩张和恶性扩张之分,分别体现着行政权力扩张的必然性与人为性。提出行政权力良性扩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质是政府发展和行政发展,其结果是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行政能量的增强。无论是从良性扩张产生的原因还是实现的结果来看,行政权力良性扩张都体现着政府行为文明本质要求,是对政府行为文明内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历史电影作为多元话语与意识形态争夺的文化场域,提供了一面从文化层面观照社会问题的 “影像之镜”。历史文本的每一次改写,都意味着话语生态与文化体系的改变或重塑。种族问题深植于美国的建国史与发展史中,并在不同历史年代的影视作品中延展出殊异的叙事文本,也暗含了种族政治在美国社会中的走向与态度变迁。通过梳理美国历史电影在叙事话语上的嬗变,将不同时代表征同一历史事件的影像文本相互对勘,从而揭示了美国历史影片的种族转向既是种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以不同的接合策略介入现实,指引少数族裔进行平权抗争,从影像话语出发不断形塑着美国种族政治的时代地形图。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在大英帝国由盛转衰时期,所以帝国意识及文化建构必定对其文学创作产生影响。以后殖民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伍尔夫在其小说《到灯塔去》中积极地表述了以帝国主义文化扩张为表征的殖民话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欧洲文化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思想,从而显示了隐藏在文本之下的伍尔夫的潜在的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论十九世纪新教传教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评价新教传教运动及传教士的行为,国内外史学界历来争论不休。国外学者多是颂誉,强调其积极影响,认为新教运动给殖民地带去了近代西方文明,传教士是文明的传播者;国内学者则大多强调其侵略性一面,视传教为“殖民扩张的工具”,传教士为“文化侵略者”。两种评价皆失之偏颇,其原因是未对新教运动的性质作全面认识。新教运动的特点表明它是一场民间的自发性行为,并不代表任何政府意图。但由于它发生在殖民扩张的大背景下,故又具有强制输出文化的特征。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能够得到一定程度扩张的同时,必然更多地是遭到排拒  相似文献   

18.
《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着力从后殖民的角度 ,重新探讨莎士比亚最后一部伟大浪漫传奇剧《暴风雨》的现实文本意义。围绕种族、性别、他者等后殖民关键词 ,就剧中故事发生地的历史依据所体现的殖民主义象征意义、剧中代表人物蕴涵的殖民话语中东方主义思维方式、被歪曲表征的被殖民者形象、后殖民语境下被殖民者的悲哀四个层面探讨《暴风雨》的殖民主义主题。揭示了普洛斯彼罗代表的西方传统人文主义虚伪的一面 ,指出它在殖民时代所蕴涵的殖民者的霸权本质 ,透视了凯利班象征的被压抑的被扭曲的“东方世界”的文化起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多物种殖民主义”概念,并以此对19世纪末的东非牛瘟进行历史人类学分析。长期以来,历史研究视牛瘟为西方军事殖民的序章,对牛瘟、兽医学与殖民主义经济的关系缺乏关注。研究借助东非殖民政府年报、探险家记录和殖民官员报告,探究兽医学进入东非之后如何创造殖民者的畜牧经济优势,如何作用于英国殖民地的扩张和巩固。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既是政治经济学和文化意义的伸张,也是生物权力从西方宗主国的延伸。这一过程伴随着殖民政权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身心压迫,也伴随着殖民政权对自然物种的控制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厄德里克的小说《痕迹》中美国印第安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追寻,揭示固守本族传统身份和盲目"模拟"白人身份都不能使美国印第安人克服文化冲突导致的身份危机,只有接受文化杂糅,建立"杂糅身份"才能使美国印第安人在文化冲突中得以生存。叙述杂糅、文化杂糅是作者在文本中建构杂糅身份的策略,这种彼此混杂的文化现象暗合了巴巴所述的"第三空间"构想,为多元文化大潮中处于边缘化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