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实现载体是文化科技创新体系。而这一体系的本质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的融合,综合了技术的创新性与文化的社会性,涉及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全部五个方面,即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经过近30年的努力,但从实际功能和效果看,我国的科技中介机构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在进一步梳理功能的基础上,加快机构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科技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对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科技文化与社会文明具有的共同元素“真、善、美”分析入手,探讨了科技文化对社会文明建设推动价值的三个方面:科技文化决定社会文明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水平,并提出了科技文化推动社会文明建设路径的两个步骤:科技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以及科技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科技创新为人文精神提供现实支撑,人文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引领。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又相互促进,它们共同的实践基础是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的切入点。树立正确的科技观与人文观,应从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构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科技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培养融合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园区链”是多个科技创新园区为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产业升级、园区功能升级而基于要素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选择地区布局,通过园区合作或新建园区的方式所形成的政产学研结合的跨区域、跨园区分工合作体系。“园区链”和“产业链”密切相关,但也有区别。地理区位条件、法规政策环境、产业发展情况、社会文化环境、政产学研合作水平、园区建设情况等是科技创新园区链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对园区链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为科技创新园区和园区链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任何科技创新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都打上了它所处的特有的文化时空的烙印。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既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凝聚作用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上。因此,有必要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健康、有序、和谐与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和发展科技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研究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文化建设,建设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人文文化、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先进科技文化体系,使之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导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科技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和发展科技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研究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文化建设,建设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人文文化、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先进科技文化体系,使之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导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设计产业发展的趋势,是设计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文化创意丰富科技的内容,为科技产业注入了活力;以科技做支撑的文化产业更有利于占领设计产业的制高点,提高设计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此,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与科技的互动关系,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塑造文化品牌建设,另一方面以示范基地为依托,以文化科技项目为载体,搭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设计服务平台,努力培养复合型设计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现代化建设期间科技文化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在对学术界关于科技、文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的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后,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意义、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之路及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呼唤科技文化三方面展开论述,并试图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措施或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将和谐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可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保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对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正确认识和谐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内涵,把握和谐文化服务于科技创新的理念,对于发展社会经济、振兴中华民族,再创"中国奇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就是文化活动与科学研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科技与文化融合成果的产生、发展、保护皆离不开知识产权.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要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进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关键,应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扩张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加大侵权行为的惩戒力度,为科技与文化融合这个新兴交叉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文化研究在我国的兴起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必将把科技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未来的科技文化研究,将在理论建构上走向科技文化学,在实践层面更加突出生态科技文化、科技文化软实力以及科技文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美国通过实施科技强国战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强国战略具有科技与军事需要相融合、私营企业积极参与科技研发和通过创建园区加强科技生产联姻等三大特点。美国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造就科技人才,促进了科技强国战略的高效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近年来,在税收减免等常规措施之外,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型促进手段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然而,现有国内相关平台还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成果不显著等缺失,以致未能充分发挥出公共服务平台的赋能作用。通过深入考察英国数字弹射器的运营体系,细致阐述其战略愿景、服务体系、运营队伍之“效能三角结构”的内在契合关系,从而为推进国内同类平台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丰富了学界对文化科技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美国硅谷长盛不衰的原因 ,指出创新和营造适合的创业环境是发展中国科技工业园区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情况的分析介绍 ,强调加快发展作为企业栖息地的科技工业园区建设 ,将推动中国高新技术革命的进程 ,促进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通过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使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许多重大的建设性成就,并在理论方面获得较多研究成果。但以往的建设经验和理论研究大多偏重于硬件建设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当大学科技园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一定规模、技术结构及人员组织结构后,其发展就不同于以往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转向一种更强调自身软件条件提升的集约型发展。为此,笔者提出建设大学科技园文化的理念,在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硬件设施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文化已成为核心竞争力,成为一个组织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探讨园区文化的形成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影响园区文化的因素,提出大学科技园园区文化的功能及作用,并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应具有何种文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推动着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又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两者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业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08—2017年的数据,测算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二者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互为作用显著提升,并呈现融合发展态势,但部分要素的融合度尚未满足发展需要。为此,需要优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环境,提高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要素价值,增加文化领域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强化文化资源在融合发展中的市场开发,以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实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突然的巨变会几何倍数地放大常态下的危机,进入2020年,蔓延世界的危机渗透到各个领域,用创新化解这一卒然降临的危机,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应对策略。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以其立竿见影的成效成为应对策略中的首选,然而,文化与科技融合本身也存在着创新的危机。研究发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质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而新的社会秩序建立的核心是引领性的社会价值观,它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粘合剂和催化剂。深究文化、科技、价值三者深度融合的创新关系,借鉴生物学界的三螺旋理论,推导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立体三螺旋模型;其存在被动依赖与主动适应两种关系;及其驱动创新与自反创新两种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19.
第十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围绕“科技文化与科技伦理”这一主题,考察科技文化在中国的形成及其嬗变;审视高技术前沿的伦理问题;评介国外的技术伦理前沿理论;分析科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探讨生态科技文化及其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思考大数据时代我国科技传播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提出“两种技术哲学”融合的可能性及进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一方面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手,一方面却表现出严重的动力不足,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寻找发展动力,文章提出构建文化与科技并存的工业商区,用“商区”概念代替“园区”概念,通过挖掘民族文化传承在金融服务、信息咨询和科技开发等过程中的潜能,建设更具生态功能性的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