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尤金·奥尼尔的戏剧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方当代颇有影响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与存在主义的关系作了分析。指出奥尼尔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关系视为悲剧性关系,他认为人类的信仰意志和理性主义精神因必然遭到现实的否定而归于空幻,将人类的悲剧性命运视为人类生存的必然矛盾,人与命运的斗争是人与自己的斗争。还对奥尼尔戏剧中与思想内容相联的艺术表现特征作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奥尼尔和曹禺的戏剧创作几乎都弥漫着"家的主题",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大多书写家庭的悲剧。两位剧作家在剧中都内隐着一种自我救赎精神。他们希望通过忏悔、圣爱和宽恕、出走的方式获得家庭的自我拯救。奥尼尔和曹禺通过自身的生命体现,对人类命运和前途执着探索,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他们对人性和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的思想和创作明显受到世纪初的反理性主义思潮和表现主义戏剧的影响,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人类精神异化、对新大陆清教文化对人性的戕害持彻底批判态度.本文以《悲悼》作个案,研究了奥尼尔的现代悲剧意识的构成:现代的悲剧命运观、强烈的主体意识、彻底的人生悲剧感.  相似文献   

4.
榆树下与雷雨中--奥尼尔与曹禺的悲剧观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在主题形态、人物描写与表现技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剧本的人物与情节都有其现实性基础,但同时又都超越了现实,表现出对人与生命的终极理解,也因此带来了相近的悲剧观念.这正是曹禺接受奥尼尔影响的现实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曹禺与奥尼尔——悲剧创作主题、冲突与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曹禺与外国戏剧家丰富深刻的联系中,奥尼尔是值得重视的。时过五十年之后,曹禺还说:“美国奥尼尔也是对我影响较大的剧作家。”奥尼尔作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和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是以悲剧创作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的。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近五十部剧作,其中大多数是悲剧,曹禺的主要剧作也都如此。  相似文献   

6.
《原野》是曹禺的第三个戏剧生命,深受西方表现主义文艺思潮和美国杰出戏剧家奥尼尔戏剧的影响,戏剧中意象纷呈、隐意深奥。“森林”、“老屋”和“金子铺的地方”是《原野》意象群中的主要意象,在意象构架的象征世界里隐寓着曹禺对原始文明、封建文明和资本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曹禺凭借心灵和激情进入创作过程,把艺术的独创同时代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追求诗与戏剧的融合。在学习、借鉴古希腊悲剧、西方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现代主义戏剧观念及其创作机制,以及吸取中国文艺传统的过程中,曹禺形成了他独特的诗化现实主义的文艺观,由此把中国现代戏剧创作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8.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这两部剧作的题材、风格等方面都很接近,显示了两位戏剧大师在艺术创作技巧上的相似精心塑造底层人物,打破传统悲剧观念;家庭悲剧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命运观念突现人物心理内涵;多种人物间不正常关系显现矛盾冲突;结尾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人物命运的展示使曹禺戏剧产生了剧场性魔力.曹禺戏剧不仅集中表现人生苦难,展示人物命运的严重危机,在显示人物无助与无奈的命运状况中博取受众的同情心,而且大力渲染人物命运的传奇色彩,展示人生的惊奇性,挖掘人物潜存的影响力,以充满主观理想与情致的书写来强化戏剧的吸引力;既着力写出人物苦难的过程,展示人物的命运发展史,在动态性和整体感中强化受众的审美注意,又注重对人物命运结局的直观性铺叙,以感性的艺术表现来加大戏剧的悲剧感,形成一种撞击受众心魂的艺术拉力.于是,曹禺的戏剧人物描写拥有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曹禺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但在戏剧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曹禺的悲剧观念,虽然受到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深刻影响,但又有新的超越。曹禺把命运理解为"机遇"或"环境",具有浓重的唯物主义色彩。因而,他的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创作上,曹禺主张写"真知道"的东西。他认为情和理都是从生活中来,要真知道才能使作品做到情理交融,这是关系到作品成败的重大问题。在编剧理论上,他要求编剧要考虑到演员的表演,应尽量多找动作,以便增强观赏性。在演剧理论上,他特别强调演出的真实性。他还指出演员感情的表现,要注意控制,要懂节制。曹禺的这些极富个性特征的戏剧思想,为中国现代戏剧理论宝库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戏剧观念差异化的背景下,本文考察了西方戏剧进入中国的历程.从日本新派剧与文明戏,西方小剧场运动与爱美剧及国剧运动,30年代国际知识界的左倾与左翼戏剧运动等几个关节点上,论述了中国现代话剧40年的发展.尤其是在易卜生,王尔德,奥尼尔,契诃夫的影响下,话剧这种陌生的文类在中国逐渐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雷雨》在吸取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展现旧中国人物性格悲剧上对我国现代戏剧的创造性贡献,揭示了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借鉴、继承、吸收和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来审视戏剧大师奥尼尔与曹禺在其家庭题材的悲剧创作中存在的精神情结,认为不论是奥尼尔悲剧中存在的"留守"情结,还是曹禺悲剧中存在的"出走"情结,都要归因于他们自幼即在心灵深处对家庭所产生的深切失望以及成年后对家庭所怀有的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  相似文献   

14.
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接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从而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从其代表作《雷雨》《北京人》的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戏剧语言几方面,可以看出曹禺话剧创作的民族化过程。曹禺为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努力,对戏剧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曹禺是受外国戏剧影响较大的剧作家,他的处女作与成名作《雷雨》(1934)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根据评论家的提示,《雷雨》所涉及的借鉴榜样,如果将其按时代顺序排列起来,足以构成一部完整的西洋戏剧史:从古希腊悲剧家到莎士比亚,从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十九世纪俄国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到易卜生,直至本世纪美国的奥尼尔,真是应有尽有。关于这些戏剧大师对曹禺创作《雷雨》的影响,我国学者不乏精细的发现与精辟  相似文献   

16.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17.
刘亮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62-64
结合奥尼尔几部重要作品,探索奥尼尔悲剧意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影响、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悲剧的伟大传统、西方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以及家庭和个人早期苦难的生活经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认为:在《送冰的人来了》和《月照不幸人》中,他否定了宗教对人类的拯救功能;《悲悼》体现了古希腊悲剧中命运锁链之罪与罚的情结;《榆树下的欲望》的恋母情结;《悲悼》中的恋父情结;《长夜漫漫路迢迢》中家庭生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体现着"最高意义上的诗"的曹禺戏剧,在现实生活和哲学思考之间通过诗性的艺术手段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创作主体的诗性情怀赋予曹禺剧作迷人的感性色彩,源于原神隐喻的创作背景开拓了曹禺悲剧的表现空间,感性的神秘主义创作手法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内涵,而立足于打破禁制的命运反思在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之间用诗诠释着精神自由的概念.这些是曹禺超越绝大部分剧作家的特有能力,也是曹禺剧作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审视依然能够反映当下的生活并被广大欣赏者所接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戏剧《安娜.克里斯蒂》通过主人公安娜的坎坷命运以及人与人、人与大海之间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态,对奥尼尔的宿命观进行了揭示、讨论和剖析。  相似文献   

20.
描写人和自己的斗争,表现人的内在的心理上的命运是尤金·奥尼尔戏剧的重要主题。奥尼尔借鉴和吸收表现主义戏剧艺术,运用象征、面具、音响、舞台布景等诸多艺术手段具体地、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示其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