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茂荣 《领导文萃》2009,(10):134-136
近年来,美国高盛公司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发展的研究报告。高盛认为,只需保持当前发展态势,未来几十年内,世界经济版图将发生惊人变化。其中,中国经济规模将先后在2016年超过日本,在2041年超过美国。届时,一个全新的世界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2.
王艳 《经营管理者》2009,(16):58-58
今年六月,第一次"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在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叶卡捷琳堡举行,"金砖四国"(BRICs)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组成。近年来,这些国家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全球仍在全力对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之际,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四国"被寄予厚望,他们的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  相似文献   

3.
经济     
《领导文萃》2013,(12):132-133
中国在金砖四国中一枝独秀标准普尔的经济学家认为,高盛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2001年提出的金砖四国概念曾风靡一时,如今却令人难于认同。当时,四国经济高速增长,未来发展被寄予厚望。然而,时移世易,在分析师们眼中,如今惟中国一枝独秀,俄罗斯、印度和巴  相似文献   

4.
中国、俄罗斯、巴西及印度(金砖四国)的发展十分惊人.在美国经济放缓和我国推QDII背景下,投资者是否还可以期待未来金砖四国带给他们令人欣喜的回报成为大家瞩目的问题.该文从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以及特点出发,评估了未来金砖四国的发展潜力,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5.
卓亮 《领导文萃》2012,(21):29-31
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尤以印度与巴西较为严重,俄罗斯次之,金砖国的风采似乎正在褪色。中国经济虽保持8%以上的增长,但动力有所减弱,第二季度难免继续探底。在此形势下,其他金砖国家的经验教训或能对中国预防经济过快下滑有一些启示。印度:财政刺激效果短暂后遗症大2012年首季,印度GDP增长5.3%,为9年内最低增速。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16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的首脑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峰会,由于四国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全球人口的40%、世界GDP总  相似文献   

7.
外国直接投资(FDI)是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起飞的重要资源,外国直接投资通过资本形成和技术进步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而东道国经济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本文从数量分析的角度,利用协整理论考察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的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刻画它们的动态均衡关系。实证分析表明:长期内,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中国的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则不存在稳定的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内,巴西和俄罗斯两国的FDI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互补性,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只能单方面吸引FDI的流入,印度的FDI也只能单方面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同为发展中新兴经济大国,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比例逐渐上升,但四国利用FDI所取得的绩效及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运用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两个指标,分别对金砖四国利用FDI的业绩和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在业绩指数方面,中国引进FDI的业绩高于其他三国具有比较优势,但优势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在潜力指数方面,中国引进FDI的潜力高于印度和巴西,但远远落后于俄罗斯;对潜力指数子要素的分析表明,中国目前利用FDI的潜力优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速度和贸易领域,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国民福利水平、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劣势凸显。本文最后给出了提升中国利用FDI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沈强 《决策探索》2005,(3):87-88
俄罗斯、法国、德国与中国的多边协调合作关系呈发展态势。4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协调合作的需求在增长,俄罗斯、印度、巴西与中国的多边关系出现谋求互利合作的趋势。成为大国关系演变中的一个新动向,美国与英国、日本因为互有利益需求。在当前反恐战争中形成的自愿联盟关系呈继续发展态势,日本、德国、印度、巴西为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结成“四国战略联盟”。联手展开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10.
一语天下     
《经营管理者》2009,(7):14-15
争取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 据说,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上,中国经济模式的好处备受西方国家关注。因此,国家主席胡锦涛上月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领导人会晤上发表讲话时这样说.争取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大国气势已显。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16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围”(BRICs,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的缩写)领导人在俄罗斯昔日“皇村”叶卡捷琳娜堡举行了为期1天的峰会。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一次盛会,这既是“金砖四国”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正式亮相,也是继二十国集团伦敦会议之后应对金融危机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世界多极化加快 继迅速兴起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之后,2007年又出现了经济学家们看好的“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还没有包括拉丁美洲的智利、墨西哥、委内瑞拉,及东欧、中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不稳定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金融危机,而新兴市场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同时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灾区.因此,新兴市场金融稳定性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兴市场代表国家——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的主要综合股指对金融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与传统金融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不同,本文考虑系统性冲击在正常和极端市场下对不同国家金融市场的影响.首先应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金砖四国的金融稳定性进行检验,进而基于变系数分位数模型研究系统性冲击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对金融稳定性进行了时变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砖四国都具有某种程度的金融不稳定性,近期中国和巴西在5%分位点处的金融不稳定性受系统性冲击的影响相对于印度和俄罗斯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14.
陈季冰 《领导文萃》2013,(15):33-36
一般而言,一个组织或一个共同体总是因为某个先前业已存在的具体目标而诞生并维系的。世界历史上,很少有哪一个国家联合体是从一个虚拟的名词出发结成政治实体的。但是,直到金砖四国这个名词诞生的第12个年头,实体也已形成整整4年以后,它所要追求的目标仍不太清晰。"金砖泡沫"?以下数据被一再提及,用以证明"金砖国家"蕴含的巨大潜力——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五个国家拥有全球近30%的国土面积及超过40%的人口,目前它们的经济总量、贸易规模和吸引外资分别占全球的20%、15%和50%以上。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金砖国家的蓬勃发展与发达国家陷入持续低迷形  相似文献   

15.
资讯     
《领导文萃》2013,(2):132-137
经济中国经济将不断前进中国经济的放缓似乎已逐渐平息,7.5%的预计增速远高于西方国家。从世界最快的列车到世界最多的地铁项目,再到高耸的城市风景以及外国银行林立的金融街区,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特征随处可见。经合组织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4年后超过美国。(美国《今日美国报》)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将中国和印度相提并论呢?因为它们都有庞大的规模和不容忽视的地位。它们之间的第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的人口规模,二者是世界上唯一两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其次,二者的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晨 《经营管理者》2014,(30):61-62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中国的女性就业率为74%,在所有的金砖四国中最高。巴西为64%、印度为35%、俄罗斯为69%。女性认真工作后不比男性弱,其工作效率给公司带来的业绩影响也不亚于男性。抓住女性的灵魂成为玫琳凯化妆品公司成功的关键,激励女性潜力成为玫琳凯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资讯     
《领导文萃》2011,(2):136-141
经济中国将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3%;到2009年,这一比例已接近20%。按照当前两国的相对增长速度,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14年,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就算按市场价格计算,中国的GDP在近十年内似乎  相似文献   

19.
那些数     
正24%:中国今年或将成全球最大经济体——世界银行4月30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达到了美国的87%。就2011年的情况而言,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则紧随其后。IMF预计,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4%,而美国仅增长了7.6%,所以今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会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20.
资讯 经济     
《领导文萃》2011,(2):136-137
中国将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3%;到2009年,这一比例已接近20%。按照当前两国的相对增长速度,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14年,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