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莉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
《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难解的作品之一。本文对李商隐的这篇作品做出自己的解读与评析,力求能够澄清历来对李商隐这首诗的解读分歧。解读的关键在于不纠缠于对作品背景的考证,而是着眼于作品的意象及其所传达出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张佐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出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 (意)克罗齐 一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个哈姆雷特弄得批评家神魂颠倒,一首《锦瑟》小诗搞得研究家心神不安。自《锦瑟》问世以来,研究家无数,关于它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锦瑟》的主题历来众说纷坛,自宋元以来,尤以诗集总序说、政治寓意说两种说法为最。全面考察该诗,以上两种学说都不能概括出诗的主旨,用意向说来注释该诗相对来说更为贴切一点。 相似文献
4.
张晓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106-108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以含意隐晦、意境朦胧而著称,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诗中情态、象态、意态及曲折有致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它产生了无限的多义性,这种多义性又隐约在独特的情感和意象之中,本文试从意象、用典、文本的不确定性以及<锦瑟>在李商隐诗集中的地位几方面进行浅析.不刻意求新求深,只求理出思路、解释通达.读者可以在解读的过程中对其作多义性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5.
张迎胜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3)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首以朦胧美著称的诗歌,即李商隐的七律《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由于这首诗专用比兴象征,借用无比精妙的意象,创造了一个迷离缤纷的感情世界,因 相似文献
6.
陈子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6):261-262
对于<锦瑟>一诗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作为李商隐晚期的杰出代表作,它深刻而凝练地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回顾和对生命的不懈思索与追求,并力图去把握自己生命的航向,完整而清晰地唱响了一曲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7.
田谷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与杜牧齐名的晚唐诗坛上的明星李商隐,不仅各体皆工,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在继承杜甫的基础上,凝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珠玉之作,既因声色、新语、巧对的精深绮丽而令人称赏,也因其意境朦胧、包藏细密而引人玩索,当然也往往因其用典深僻而使人掩卷长“恨无人作郑笺”。这不仅包括他的咏史感时伤事诸作,更主要乃是指那些描写不幸爱情的无题诗,尤其是一直在引起争论的那些实际上等于无题的作品。如他晚年所作,确能表现其一贯风格和艺术思想的名篇《锦瑟》: 相似文献
8.
◎原文锦瑟①无端②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③迷蝴蝶④,望帝⑤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⑥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⑦。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任为书记,并娶他女儿为妻。唐朝中叶后期,朝政腐败,宦官弄权,朋党斗争十分激烈。李商隐和牛李两派的人都有交往,但不因某一方得势而趋附,所以他常常遭到攻击… 相似文献
9.
沈时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3-47
本文归纳前人对李商隐《锦瑟》诗旨意理解的六种主要观点,提出“咏物诗的情节链”的新概念,试图为诸家分歧的解说找到一条内在贯通的脉络,从而为阐释此诗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11.
阎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李商隐《锦瑟》诗,当是他晚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罢盐铁推官困居郑州故居期间)回顾其坎坷一生而作。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五十”,大约暗合了作者当时的年龄,所以即此起兴,引出对往事华年的回忆和兴叹。全诗含蓄蕴藉,盛慨万端。有人说此诗是李商隐的绝笔诗,如果不把“绝笔”二字拘泥成病在弥留之际才写的最后遗诗的话,此说大致成立。所以安徽师大中文系古典组编选的《李商隐诗选》,将《锦瑟》列为编年诗最后一首,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2.
李最欣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7-23
李商隐七律诗《锦瑟》产生一千年来,其主旨至少有16种说法.这些说法因难以自圆其说而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以至于有至少11名学者认为《锦瑟》一诗无解.其所以如此,一是该诗的四个典故比较晦涩,二是该诗有四个词汇未能得到透彻解释.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看出,《锦瑟》是处于热恋或单相思中的李商隐对意中人的热情赞美.至于这个意中人为谁,今日只可存疑.这是对《锦瑟》这首诗在文本字义、逻辑事理、生平行迹、诗歌风貌诸多方面都顺畅无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张国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是金诗人元好问对晚唐诗坛别树一帜、独放异采的大诗人李商隐的评论。虽然元氏把李南隐和北宋初崇尚其诗的杨亿、钱惟演等人标榜的“西昆体”(刘贡夫《中山诗话》)混为一谈,是不恰当的,但是此诗却集中表达了人们殷切地盼望解释清楚李商隐诗的心情。 相似文献
14.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1诗歌的朦胧美,既与含蓄有关,但又与含蓄有“量”的不同.朦胧一定要含蓄,而含蓄却不一定朦胧;似与“隐晦”相联,但与“隐晦”又有“质”的区别.朦胧貌似“隐晦”,而“隐晦”决不是朦胧. 在我国历史上,对诗歌的朦胧美进行过理论上的探讨,不乏其人.从老子论“道”谈“恍惚”,刘勰专章论“隐秀”,直至唐宋时期的司空图、严羽的诗论,已成为诗歌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6.
张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5):11-14
诗歌是一种较之其它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作为抒情诗的美感内容,包含多种方面、多种层次,人们在鉴赏时,各有其接近作者美感核心的渠道;只有深入分析诗人的风格,才能了解诗歌艺术特色的承传和变革的关系,掌握诗人的创作个性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黄世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笔者年来从事于商隐诗之会校、会注、会笺、会评工作,因感叹中国诗歌史上争论最大、解人最多者莫过于《锦瑟》了。汇总其评笺文字,或有助于对此诗及《无题》诸作的深入研究。 (一) 商隐逝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八五八年),据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锦瑟》即系于是年,为逝前所作。 相似文献
18.
汤东升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5):46-48
欣赏李商隐的“朦胧诗”,不必拘泥于一说,刻意求实,也不必花大力气去推求作者到底写什么,相反,要探求诗中抒发的朦胧情感的特征,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审美空间,得到更多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刘广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75-78
李商隐<锦瑟>之所以扑簌迷离曲折隐晦,正源于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而那种复杂创作心态的深层,积淀着作者郁结日久的"情殇"情结,解开这一情结,对阐释<锦瑟>及与之相关的无题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本分析,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李商隐"情殇"情结的形成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永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一曲《锦瑟》,千百年来不知醉倒了多少人。这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又是最难讲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众议纷坛,莫衷一是。宋刘颁、明胡应麟、清施润章说锦瑟是令狐楚家婢女名,因而《锦瑟》一诗是爱情诗。南家胡仔说是写一种叫锦瑟的乐器。清朱鹤龄说为追怀诗人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因而是悼忘诗。清梁章矩、吴法伦说是李商隐伤玄宗而作。清吴乔说是为令狐而作。哪一种说法对,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