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阅  许巍 《日本研究》2006,(4):16-19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对以财阀控制为主导的传统企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由此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它对日本经济的腾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负面影响逐渐扩大,又成为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的助力器。日本企业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日本企业制度的特征,并对其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博 《日本学刊》2012,(2):112-127,159,160
公司治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日本传统的公司治理制度,曾经对日本企业模仿渐进型的技术创新模式提供了支持。但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技术创新模式的优势地位开始动摇,对公司治理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伴随日本企业的融资市场化、治理结构多元化和雇佣形式多样化等改革的逐步深入,融合组织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新型公司治理增强了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动力,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在继续发挥渐进式创新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实现了向自主、突破创新方向的演进。  相似文献   

3.
日本东京大学的副教授猪口孝在1987年11月22日的“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了题为“活力社会的四大改革”的文章。文章认为,日本社会活力的减退令人担心,为了维持日本社会的活力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对现在的税收、企业、教育和土地等制度进行改革一、税收制度的改革。作者认为,目前的以所得税和法人税等直接税为中心的现行  相似文献   

4.
以法人相互持股、主银行制、终身雇佣为支撑的传统公司治理,一直被视为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来源。20世纪90年代,经营环境的改变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下降,进而引发了公司治理改革。目前,改革各方面显示出不同成效,日本企业的公司治理呈现多样化局面,不同公司治理类型间存在互补关系。其中,市场化融资与改进后的终身雇佣制形成了新的均衡,兼具市场竞争和组织协调的双重优势,支持着日本企业培育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制造业的技术能力及国内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进而带动宏观经济的全面复苏,日本政府寄希望于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日本不断推进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进程,鼓励日本企业在海外积极维权。知识产权领域的制度改革,既满足了日本国内经济界的迫切要求,也符合日本谋求经济利益和提升产业结构转型的现实需求。适应国际知识产权问题的新发展环境、满足TPP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对华竞争的战略考虑等因素,仍是未来日本改革并落实知识产权制度时必然考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解散财阀的经济民主化改革,导致了日本企业股权结构的分散化与法人化倾向,使以六大集团(三井、三菱、住友、三和、第一劝业、芙蓉)为核心的金融资本型企业集团以及日立、东芝、松下电器等独立系企业集团相继构筑起有别于欧美企业的股权结构。这不仅稳定了企业...  相似文献   

7.
赵旭梅 《日本学刊》2012,(4):19-33,157
随着现代商业金融的日臻成熟和企业融资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日本的大规模政策性融资的存在已非必要,其妨碍公平竞争、加重财政负担等非效率问题反而日益凸现。历经十年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重组,日本将原来的"两行七库"精简合并为一个新的机构——日本公库,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降为原有规模的三分之一,运行机制也逐渐从依靠财政融资转向依靠市场融资,同时引入商业化运营机制,定期开展绩效评价。分析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进程中的制度设计原则、变迁动因、突破领域和运行效果,可以在规划融资领域、创新投资模式、完善经营机制等方面为中国实施相关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战后日本型企业体制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胡方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和企业体制的改革过程中,许多人都把日本型经济体制和日本型企业体制作为一种样板和范例来进行宣传。本文的目的在于对这种思潮作出反省,在阐明日本型企业体制的特征的同时,还论证产生这种企业体制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企业也有生命周期,即初生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所谓解决企业老化,就是企业为摆脱进入成熟期以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谋求再生活力。日本经济学家认为,以往支持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企业,现已先后进入成熟期,正步步走向衰退。文本从以下五个方面说明日本解决企业老化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改革旧的经营管理模式日本企业在过去的经营条件下,通过追求彻底的生产过程合理化,巧妙地管理和使用了人力资源,实行了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工会和集体决策等一套日本式的经营管理方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的经济改革与稳定〔俄〕B.因马托夫还在1951年日美和平条约签订之前,日本大部分改革便已实行。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土地改革、取缔财阀和雇佣劳动力的改革。改革者们作为罗斯福新政的拥护者,坚决反对大型企业结构,同时确信经济计划的有效性。在日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唐宁 《日本研究》2006,(2):22-22
日本学者平川升二在2000年11月27号的《经济学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日本企业要改革6大经营模式的文章”。文章把战后日本经营模式的特点归纳为8类:一、同时完成低成本和高品质的经营;二、标准化和大量生产体系的建立;三、构筑了日本特有的生产体系;四、确立了终身雇佣制度;五、协调一致的决策程序;六、系列化的网络体系;七、高市场占有率的长期经营目标;八、企业内部的多种经营战略。对企业经营模式的未来走势,平川升二提出了6点改革的设想:一、确立企业发展的新战略,凸显企业经营的独特性;二、提高白领阶层的劳动生产率;三、个体企业要…  相似文献   

12.
论以实现经营稳定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日本企业制度吉林大学商学院吕有晨企业制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依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众所周知,战后日本企业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因此...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世纪。曾一度称雄世界的日本跨国企业能否在这场大冲浪中重振雄风 ,令世人注目。在新经济的刺激下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轮转 ,决定了企业决策必须做到敏锐、快速、高效。然而 ,这恰恰是近年来日本企业底气不足的病源所在。日本大企业传统的企业决策模式——金字塔式决策机制的滞后性 ,使得日本企业频频出击不利。如何改革滞后的内部晋升机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企业最高决策机制 ,是决定日本企业中能否大量涌现颇具竞争实力的全球企业 ,重振日本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间企业主导型科研体制的利与弊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杨书臣日本战后确立并实施了民间企业主导型的科研体制。这一体制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80年代以来,在“科技立国”方针的推动下,日本政府和企业对原有的科研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王伟 《日本学刊》2002,(3):99-109
日本医疗制度经过战后的发展 ,面临着少子老龄化的进展、经济状况低迷等周边环境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和提供满足人们需求的医疗 ,日本将医疗制度改革作为结构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的医疗制度改革以增加患者的负担和优化医疗机构为主要内容 ,在短期内会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但从中长期看改革可以控制医疗费的持续增长 ,增加国民对医疗制度的信任 ,而这些将有助于经济的增长。所以日本医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日本企业的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梅 《日本学刊》2006,(1):30-38
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并购迅猛发展,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新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由于长期以来存在诸多限制投资的法规条文、行政指导以及企业间相互持股和终身雇佣制度等,其并购市场较为落后,外资并购日本企业更是受到强烈抵制。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积极推进国内结构改革,放松有关并购的一些规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之原有企业经营体制的基础开始动摇,在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背景下资产价格下跌,并购式投资日趋活跃,成为近年来外国对日直接投资的一大亮点。随着日本《公司法》的修改和实施期限的确定,跨国企业越来越关注日本并购市场的动向。可以预见,今后外资对日并购案件将会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学界普遍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其行政改革密不可分.中国学术界研究者通过政治学、行政学、史学等视角对战后日本行政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日两国由于地缘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对战后日本行政改革研究的梳理能够为我国提供有益参考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以后,特别是7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入研究日本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及其所采取的对策,是当前研究日本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开展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改革中的我国企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少子高龄化和公共年金信用危机的出现,使得公共年金制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研究了1985年和2004年日本公共年金改革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日本公共年金不仅影响19岁以下劳动力参与率,还影响中高年龄劳动者的劳动力参与率。同时,日本公共年金将会降低男性的参与率,提高女性的参与率。日本现行模式的公共年金影响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了正式职工的需求,增加了临时职工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泡沫经济崩溃后 ,日本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断恶化 ,竞争力迅速下降 ,与 90年代美国企业的生机勃勃相比 ,日本企业失去了 80年代的辉煌。在 1 999年《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最大50 0家企业排行榜中 ,美国入选企业达 1 85家 ,而日本只有 99家。为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近几年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 ,日本企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进行了艰苦的调整与改革。  一、大力推进信息化 ,拓宽新的业务领域  对于日本经济发展而言 ,在信息技术方面赶上美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企业 ,必须通过引进电脑和建立信息通讯网络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供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