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历经百年赓续探索、书写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创造的伟大奇迹。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方位,遵循历史之迹,不断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规律,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本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的重要政治话语,一方面,其话语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基础和丰富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其话语建构也面临着现实难题。在新形势下,应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话语浓缩了中国在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追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中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思路与理念,是一段时期内国家形象和发展道路的折射与缩影。"中国特色"还具有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内涵转换、面向"中国问题"与"中国实践"、由"地方性"向"世界性"的整合三个主要特征。这一话语的价值在于标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维度,彰显了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并且突出了实践积累与理论创新基础上的话语自觉。  相似文献   

3.
政治意识形态批评话语的沉潜与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界政治意识形态批评是一个被忽略的理论视角。文学政治批评的学理性内涵是在文学文本中发掘人类生活中现实的、感性的、历史的实践性关系 ,其理论基点在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中。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在革命人类学的基础上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文学政治批评之路 ,并为当代中国文学政治批评话语的复兴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4.
因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功能的内在需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内蕴着对意识形态话语范式实然形态的历史性超越与发展性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遵循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回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探寻促进新时代话语体系发展变革的动因与内生机制,以期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话语的学术性表达,促进理论话语的实践性转向,彰显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6,(4):83-86
任何一种话语体系都是特定时代的需要,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话语逻辑和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并经历了从"平民主义"话语到"建设"话语的流变,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以"话语"作为政治分析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历史阶段的理论成果进行探源和解读,是从新的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态和价值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鉴于近代以来中俄两国、中苏两党之间密切的历史联系和理论渊源,在中国近现代史教科书的书写、阅读和教授过程中,离不开对俄国的理论话语、历史话语和实践话语等话语资源的借鉴与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文本,特别需要多维度借助俄国话语资源,据以揭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生的时代特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诠释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重大转轨。此举亦是确保当前我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教科书历史知识价值和社会政治功能实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软实力理论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借鉴了西方"软力量"理论,继承了国内"文化力"和"文化生产力"等理论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从话语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理论主要实现了话语体系、话语主体和话语内容的创新。文化软实力理论实现了从西方"软力量"话语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话语的转换,明确了文化软实力的话语主体,实现了话语内容的中国化。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今流行话语之一,引领着时代话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元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元话语的概念、范围、分类和功能等方面,对元话语理论的研究尚不成熟。虽然元话语研究至今存在诸多分歧,但毋庸置疑,元话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应从多维视角来探讨元话语的理论基础,巴赫金话语理论为元话语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功能语言学、修辞学和社会建构理论为元话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国50年来,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经历了从革命话语体系向建设话语体系的转变.本文分析了这两套政治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革命话语是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交流方式,这套话语体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保证社会、个人与国家权力话语的高度一致,以适应国家在经济上的高度集权管理和在思想文化上的严格控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话语是围绕"建设"或"现代化"而建构起来的,它包括"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四个语义场.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话语是20世纪后结构主义转向过程中出现在艺术研究领域的新兴问题。对艺术研究而言,后结构主义转向体现为话语转向、图像转向、文化转向。话语转向是语言学转向的深入发展,彰显了交往性言语实践的重要性。图像转向改变了艺术研究偏向内部的局面,将广阔细微的社会文化内涵纳入艺术史研究之中。文化转向以福柯、后殖民主义话语、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等为代表,全面拓展了当代艺术研究的文化社会新视野。在三大转向的推动下,艺术话语正式出场,以巴赫金、罗兰·巴特、布迪厄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思想家们深入论述话语交往、话语阅读、艺术场域等内容。从上述思想史维度开始,艺术话语的学术史维度逐步开展。对中国而言,艺术话语研究除了思想史、学术史维度外,还有一个是实践史维度,即注重艺术话语的建构性。这一点对中国当代艺术及其理论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它指示的问题是"艺术如何表述当代中国",从而将艺术话语真正沉淀为中国艺术话语。  相似文献   

11.
衔接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荚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很大.在对比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基础上,探讨了通过分析,对比,传达实现双语衔接手段的转换,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重新认识语篇衔接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探讨英语语篇中结构衔接(主要体现在名词、动词、小句的替代、省略与同构关系上)的表现形式以及这些形式是如何被转换成汉语的。探讨的结果发现:一、结构衔接在少数情况下是可以对等或对应转换的,而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对衔接结进行充实后才能表达清楚;二、结构的衔接性是有条件的,这主要地取决于译入语———目的语(即汉语)的结构表现形式;三、结构衔接在汉语中通常是以显性形式而不是隐性形式出现。认识这一差别,有利于语篇制作和语篇翻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尝用语篇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对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词汇、句子和段落的衔接手段和连贯特点加以分析。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英语语音中的头韵、韵脚等形式的衔接和连贯以及美学效果。第二部分对词汇链和产生的语义连贯及其审美效果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涉及由句子的并列结构、反诘问句等衔接手段构成的语义接续或递进以及它们形成的连贯气势和动态的美感。文章最后对语段衔接的重要手段——标识语的组篇功能和空间跨度以及该跨度形成的变化节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实现语篇连贯的手段,词汇衔接就是利用词汇的意义构成语篇的衔接方式。文章以词汇衔接理论为基础,结合科技英语语篇翻译实例,从重复、同义或近义词、上下义词、泛指词和组合搭配五个方面分析词汇衔接手段促成语篇连贯的功能,并进一步探讨四种常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衔接是语篇现象,而连贯是心理现象,存在于发话者的头脑中,无法在语篇层面上找到线索。话语的衔接需要各种形式特征来体现;话语的连贯有赖于话语产生时的语境知识和谈话者的语用知识。本文分析了话语的衔接、连贯与合格话语的关系,论述了合格话语的标准:既衔接又连贯的话语,或虽不衔接但连贯的话语都是合格的话语;只衔接但不连贯的话语则不是合格的话语;合格话语还要在内容上有发展,在意义上完整。  相似文献   

16.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篇章分析的关键概念。语篇连贯是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交互作用的结果,显性衔接带有明显的语篇标记,而隐性衔接无形式标记,对衔接手段的识别影响到对语篇的理解。在解读语篇时,读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语篇连贯的显明性与隐含性,善于发现衔接,才能正确理解语篇的连贯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新闻由于其强烈的政治性而使其在新闻事实的呈现与建构方面显示出较为强烈的意识形态。政治新闻通过主题统领式的衔接和连贯、高情态值词语和句式、多维度的隐喻、间接的话语转述以及公文语体与新闻语体之间的语体互文等多种方式来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但同时其不同语体带来的不同语气和情态却又能共存于同一个话语共同体中,共同建构话语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确立和提升中国式协商民主在世界民主体系中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要求,也是消除对中国式协商民主的误读和误解、丰富和发展世界民主理论的需要;同时,不仅能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支撑,也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确立和提升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有重要的基础,中国式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的一般性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中国式协商民主在与国际民主话语共通的基础上,还有特色鲜明的话语体系,它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历史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根本影响综合作用下的理论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进一步提升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需要构建系统的中国式协商民主话语体系,优化中国式协商民主的话语环境,加强中国式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9.

政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执政党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意图的“一组陈述”,具有传播政治理念、壮大主流思想、凝聚价值共识的作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称“第三个历史决议”),该决议作为典型的政治文本,运用了多种方式对党的政治话语进行构建,即:依托核心范畴,建立政治话语框架;运用修辞话语,创新政治话语形式;运用语言要素,表达政治情感态度;运用生活话语,实现政治话语转化。因此,构建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应坚持群众观点,站稳话语立场;提倡朴实文风,创新话语表达;掌握话语权,优化话语传播。

  相似文献   

20.
学术话语权作为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欧美发达国家相继提出的“话语权力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理论一直主导着世界话语权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对“学术话语权缺失”“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学术话语权提升策略”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学术话语权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所在,学术话语权作为软实力对社会发展及学术繁荣的实际影响和作用异常深远;探寻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研究现状及启示,可为我国构建学术话语权的科学评价理论、方法和应用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为此,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国别进行统计和分析,再用Vosviewer软件对国际学术话语权文献进行热点主题分析,再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国际学术话语权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学术话语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学术话语研究、学术话语在政治话语权、身份认定及社会化中的作用、学术话语评价与计量研究等4个方面,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