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网络恶搞已成为年轻一族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它冷视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另一方面,却又无法远离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其宿命的归属只能是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从后现代文化的视角进行观照,“屌丝”从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自有特殊的话语环境和文化归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数字短片已成为青年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优酷网和56网120个数字短片的统计分析与个案研究,发现数字短片作为青年亚文化的载体,内容多元,充满张力:一方面,与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表现,青年亚文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靠拢,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总体上看,数字短片所呈现出来的青年亚文化仍将在保持自身特色与最终被收编的张力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凭祥市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现状和传播内容因当地政府部门、商家团体、学者文人、歌师歌手和普通民众等不同传播主体的参与,使其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达、商业经济利益的诉求、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使命和民间日常生活及情感表达的多声部交响。主流意识形态、商业经济利益等外力的影响起到或制约或推动的作用,它们对于山歌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都是表面的和浅层的,深层的动力源泉却是存在于民间、存在于壮族广大的普通民众身上。山歌文化只有深深扎根于民间,从普通民众中汲取源头活水,才能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4.
细细审视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的“毛泽东热”、“领袖热”现象,我们发现,昔日被视为神圣的“领袖”已经开始从特定的意识形态领域扩张出来,正在走向世俗化、流行化,甚至变成为一种特殊的即时性消费品,这些正是当今转型期文化的重要文化代码。 当今,文化已由往日或由精英(知识分子)文化,或由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向文化的多元,而新出现的大众(消费)文化在强大的商业话语的支持下,以它强有力的冲击力慢慢地向主流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境外一些势力借助新的传播手段或渠道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争夺日趋激烈,企图消解中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自信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理解大学生文化自信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基本价值,从增强文化自信维度巩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自信的思想基础,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自然地理的差异、开放的经济环境、众多的民族以及文化的多元,凡此种种因素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框架下的边缘意识形态呈现出既融于主流文化之中又具有分化的张力。作为一种观念体系,边缘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多元文化的复杂适应性和综合化趋势,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对于亚文化的整合,以此为思路,笔者从边缘性和多样性的视角对边缘意识形态的特征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主流电影是一个内涵丰富、驳杂的术语,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务实、折中但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理想电影形态。它在中国电影语境中的萌芽、显形、发展的复杂过程,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由多种意识形态诉求共谋的结果。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环境中,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都在各自的场域中,呈现出不同路径的主流化趋势: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商业电影主流化、艺术电影商业化。而它们的共同实质则是大众化趋势。主流影片是丰富多元的文化共生与融合的结果,其中有主导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也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传统文化、青年文化、香港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与流变。这些文化资源的主流化或大众化,营造了多元化的主流电影文化格局,并呈现出一系列主流性的艺术、美学及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当前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高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意识形态教育为核心。文化自信是政党、国家和民族等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坚定信念。提倡文化自信有助于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更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文化自信思想融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当中,要从维护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国家文化安全密切联系,外语教育因学科的特殊性易受到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或侵蚀。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外语热"引发本土文化意识削弱的倾向,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成为外语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外语教育要肩负起维护国家本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神圣使命,树立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建构文化安全视域下的外语教育发展新战略,充分发挥语言技能培育者、本土文化传播者、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捍卫者的角色作用,实现语言教育、文化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协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社会意图非常明确,就是旨在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的权力是怎样通过意识形态运作的。这种批判倾向对中国学者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具体运用中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泛化的倾向,把所有的审美文化活动都从隐藏的意识形态编码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把一种相对于其他文化处于更优势地位的文化现象简单归结为意识形态的“霸权”,把商业对艺术文化生产的影响简单地等同于标准化和平庸化,有可能混淆传统的或普适的需要与当代资本主义特定的政治需要之间的差别,忽视商业文化的演变,从而造成对文化现象内在性质的误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虽然对我们认识商业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有一定价值,但时代不同、语境不同,促使我们必须很小心地审视这些理论的真正价值以及在中国语境中的意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研究和文艺美学研究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从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立场考察,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从四个方面呈现出民族国家视野下的大历史图景:首先,“汉唐明清”的“盛世叙事”,重建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叙述民族国家观念的现代性展现过程中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提倡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其次,民族融和、共同和谐发展的历史面貌得到再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第三,“汉唐明清”由衰转盛的变革历史书写契合了民族国家改革话题,表达了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一致的精神向度;最后,古代历史题材小说自身的工具性,导致它的价值取向与当前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有着趋同之处,晨现出一种“现世关怀”情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主流意识形态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亟需解决的问题,或间接或直接地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政治发展、社会稳定、群众认同中探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缘由;从大众语言与大众利益中界定其基本内涵;培育大众化表达方式、强化大众利益导向以及培育大众传媒是我们探求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战略的三维一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要表征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亚文化的滋生获得了全新的平台,网络恶搞、网上同居、播客等是新媒体时代特有的亚文化景象。亚文化是偏离、排斥、反叛或对抗主流文化的文化形态,具有边缘性与颠覆性、娱乐性与消费性、复杂性与多变性等特征。亚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当中产生了强大影响力,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亚文化的命运有商业收编和意识形态收编两种,但唯有加强意识形态收编,才能引导亚文化健康发展,有效抵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是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化产业产品的消费能够完成消费者价值观的塑造或转变;同时,大众文化体现的文化价值多样化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进入对中国主流文化价值产生了很大冲击.所以,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应该寻找文化市场与意识形态结合的有效途径,使文化产业在国家的“保护”中坚持自己的价值标准,提升中国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强调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工作,必须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目前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因素有,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束缚;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意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冲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面效应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干扰;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指导,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这是乡村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和价值归依.为此,必须以理论创新来强化整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人为本塑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权威,在乡村社会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重塑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威.并同时要打造重塑乡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文化派认为译入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起着一定的操控作用。基于勒菲弗尔操纵论中意识形态的相关学说,本文尝试以王科一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为例,探讨其文本翻译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译本的选择和翻译方法的运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证实翻译不是纯粹的文字转换,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制约着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8.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时期、信息时代到来等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手机文化时代的到来,更是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巨大挑战。必须辩证分析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影响,深刻透视带来这些影响的原因,积极探索在手机文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发展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思及责任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意识形态自我批评和时代更新问题理应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面对文化产业泛娱乐化、主流价值观弱化等诸多问题的现实困扰,主流意识形态亟须反思其调整适应性的不足:话语体系的不适应、价值引导的有效作用机制缺乏、解释和回应职能的缺失等。这需要主流意识形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认真地回应挑战,即以主流意识形态责任上的担当、意识上的自觉更为有效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化产业的现实引导力,深刻回应文化产业中主流意识形态应引导什么、如何引导等命题,以此为文化产业更好发展、马克思主义真正发挥理论掌握群众的实际效果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的文化体系主要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组成,文艺杂志要在这一文化体系中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充分融合这三种文化元素,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从大众文化的影响来说,文艺杂志应该充分尊重市场、挖掘民间意识;从精英文化的影响来说,文艺杂志应该承担起营造文学梦想和履行社会公知的职责;从主流文化的影响来说,文艺杂志应该在进行主流意识形态自律的基础上时刻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