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每一个旧的社会形态发展到新的社会形态,必须要通过革命来实现。所以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但是,革命运动并不是少数人或某几个“英雄人物”的行动,而永远是人民羣众的运动。因为,革命就是推翻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旧的制  相似文献   

2.
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社会意识。存在商品生产的基础 ,就会存在商品拜物教观念 ,这与社会制度无关。只是不同社会形态使之具有不同特征。商品拜物教本身对商品经济的社会是具有社会效力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共存性和统一性,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必备的物质生产力基础和社会基础。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每一次成功地自我改造都是生产力发展逼迫的结果,因而也是向社会主义总体发展方向的复归和向更高形态社会制度的靠拢。经济全球化为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准备了巨大的物质力量。但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两种社会制度共处与竞争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形态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基本思想的逻辑理路和当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基础上的.其主要包括技术社会形态的含义、划分依据、演变历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关系.探究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形态思想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全面深入理解社会形态、促进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制度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而有创造性的制度思想。其“社会制度体系层次论”将社会制度看作一个体系 ,认为这一体系可以由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个基本层次构成 ;其“体制革命论”不仅深刻认识到体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而且把新型体制的建立同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密切地融汇到一起 ;此外 ,在社会制度选择和创新这一问题上 ,小平同志始终一贯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根本原则 ,坚持用生产力标准来检验社会制度的好坏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有的学者通过重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著名论述,否定马克思提出过“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并提出四点具体观点作为支撑。其实,这种“重释”与马克思的原意是相悖的,它存在两个“概念混同”、三个“自相矛盾”,没有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手稿》和《序言》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全面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各种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贯穿在马克思、恩格斯一切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中。而且,“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符合客观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7.
计划调节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一个极其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经济改革中迫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什么是计划调节?商品生产能不能计划调节?计划调节的结构、形式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要深入地进行讨论和研究。计划调节理论的提出及其含义人类的生产从来是社会的生产,总是存在生产的调节问题。马克思指出:"实际上,没有一种社会形态能够阻止社会所支  相似文献   

8.
自由与必然     
自由一词使用非常广泛,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学科、不同生活领域中各有不同含义。如婚姻自由仅指婚姻的自主权受法律的保护,与创作自由、言论自由的含义不相同。婚姻自出、创作自由、言论自由与意志自由的含义又不一样。至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自由的内容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就不一一细说了。因此,若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不同领域里的自由含义完全混淆起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今天,有些人分不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资本主义自由观的界限,要求抽象的、绝对的自由,导致在言论上和行动上出现错误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复合视角下的又一新的社会形态,它的形成和实现具有现实可能性。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都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基础性视角,通过对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与现实社会形态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发现采用两种社会形态理论复合的视角可能会更好地把握社会形态的时代特征。复合视角下的社会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经过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信息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最具有匹配性,而且在现实中也具有实现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矛盾是构成一切经济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要素。层次性作为经济矛盾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要方面。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不同层次经济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制度层次上看,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运行机制层次上看,则是由于过度的金融衍生所导致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从微观的市场主体行为层次上看,原因在于市场交易中信用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道德是社会用以调整人们共伺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它的特点是:以善恶标准进行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系这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并辅助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的强制。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任何社会形态的道德,都是由当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决定的,但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的稳定与发展。对于社会上的先进分子来说,应当具有更高的个人品德,这种高…  相似文献   

12.
一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96)社会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发生着显著变化。在奴隶制的旧社会制度崩溃中,出现了封建制的新因素,而社会形态还没有发生质变,旧制度仍占着统治地位,这就使得春秋时代的文化出现了两重性的基本特点。一方面是,商周以来传统的宗教文化普遍动摇,卿大夫中那些较有远见、较能正视现实的人物,企图摆  相似文献   

13.
每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封建社会是仁义礼智信,资本主义社会是自由平等博爱,十八大报告也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种不同的价值观虽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空间不太一样,它们的本质属性与内涵也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它们萌芽、产生、发展的过程都要遵循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对三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与差异性的比较和分析,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全部理论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是认识和把握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对社会形态概念的涵义和内容,国内外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有的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或生产关系的总和,有的则认为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等等。这些看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都找得到根据。问题在于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经典作家的论述,对社会形态概念的含义和具体内容作出比较完整的科学规定。  相似文献   

15.
1986年9月初,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苏州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李新同志在苏州大学讲学时,对“中国革命史”的内容、分期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要确定“中国革命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必须弄清什么叫“革命”?“革命”一词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所说的“革命”,不同于语言学和哲学上一般使用的广义的“革命”,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替代旧的生产方式,即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去替代旧的社会制度;第二,必须通过暴力而不是  相似文献   

16.
现代技术既给人类带来进步与繁荣,又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作为现代性运动的必然结果,“技术问题”不仅反映了现代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冲突,透射出肇始启蒙的现代性文化的固有矛盾,在更深层次上,该问题对社会制度合理性提出了挑战。马克思正是首先揭露这一“隐参量”的重要理论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形态学说有其特殊的方法论,表现在其特殊的结构演化及历史环境决定论方法.这一点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形态学说整体上是不存在对立与矛盾的.或者更具体地说就是:是不存在所谓线性演化与多元异途演化的对立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学说有着不同的层次与结构,既有特殊的、对西欧社会经济形态的实证研究,也有更一般的、从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化的角度进行的论述.就后者而言,是有其普遍适应性的.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及封建学说的方法论及其不同层次与结构我们必须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由它的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制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的产生和被证实的过程又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实现二者统一的唯一途径,就是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和条件,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二者的统一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改善民生、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应被视为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基本社会制度的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社会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社会制度基础理论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和共同富裕理论,从宏观上回答基本社会制度的理论问题;基本社会制度的应用理论是在其元理论指导下,把其基础理论与基本社会制度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在微观上为建立基本社会制度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持,构成对我国基本社会制度建设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多年以来,“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规律”,或大同小异的表述,不仅在有的报刊上,而且在有关高等院校的教材中和政治经济学辞典中也屡见不鲜。我认为这样的表述,用语不确切,层次不清楚,有必要作进一步地研究探讨。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并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