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方纲倡导"肌理"说,以"理"来标举宋诗区别于唐诗的特质,首次从理论上将宋诗作为一个与唐诗相异的传统来肯定;以此为基准,他推尊黄庭坚为宋诗的宗祖,并提出黄诗的"逆笔节制"之论,开创了黄庭坚诗歌接受的新视野,为宗宋宗黄诗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翁方纲奉黄庭坚"以优厚为本"之语为他一生"学问职志"的标准,校勘、合刻了《黄诗全集》,将对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与接受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翁方纲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为宗宋派诗学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在清初宗宋派与晚清宋诗派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在诗坛占有重要地位的云间派、西泠派均在诗学主张上皈依明代七子派,推尊汉魏盛唐之诗。其流派选本《云间棠溪诗选》和《西陵十子诗选》在诗学倾向上一方面秉承前后七子之衣钵,一方面也对七子派的诗学传统加以修正,开启了清初宗唐派诗选本的序幕。此外,尚有吴伟业编选的娄东派诗选本《太仓十子诗选》、魏耕所辑全国性诗选本《今诗粹》等,其诗学倾向上也是对明代七子诗学的批判性继承。由此我们认为,从诗歌选本角度审视明清之际诗坛对明代七子诗学的接受情况,也是一种省察清初诗学风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琼洁 《船山学刊》2009,(2):173-175
本文主要论述了郑珍作为“宋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对上接宋诗派、在艺术师承方面“不墨守盛唐”的同光体诗人陈三立的影响,主要突出表现在诗学思想、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艺术创作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蒋寅 《文史哲》2008,(1):100-105
常熟的学术和文学在清初江南文化区域中显出特别的风貌,钱谦益以文坛盟主的地位开虞山诗派的先声,身后形成宗法冯舒、冯班兄弟和宗法钱陆灿的两个分支。二冯发展钱谦益诗学中的晚唐倾向而形成自己的特点,他们编纂、注释和批校的几种诗歌总集、别集,藉当地发达的图书收藏、刊刻和流通渠道广为传播,确立了在虞山诗学中的主流地位,有力地影响了江南一带的诗歌风尚。当时虞山诗人辈出,陆贻典、钱陆灿、钱良择等在诗学上各有造诣,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虞山诗学的内涵。赵执信对冯班诗学的推崇和表彰更将二冯诗学的影响推广到全国,对康熙中后期诗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九叶诗派在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中普遍存在的浪漫主义滥情与象征主义纯诗逃避现实的两种倾向进行反思的同时,自觉以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为参照,提出了"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诗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诗现代化的深入与发展.清理其理论代言人唐湜的诗学思想的外来渊源,可以便捷地把握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变异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6.
序言这种肇始于汉代的文体,兼具议论和叙事的功能,它旨在阐述编选者的诗学理念、诗学理论、诗学宗趣。在宋诗选本序言中,序言辨析宋诗特征、探讨宋诗与唐诗之间的渊源关系、为宋诗张本、勾勒宋诗发展流变史、品评宋代诗人等,有力地充实和丰富了中国诗学和宋诗学思想资源,通过序文与当时所盛行的文学主流思潮相呼应。  相似文献   

7.
赵红卫 《齐鲁学刊》2022,(3):145-152
地域性文学社群的存在是清代诗歌史上一个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以地域性文学社群作为考察清代诗歌创作的一个维度,可以还原历史语境,增进对清代诗歌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高密诗派是清代乾嘉时期一个影响广泛的诗歌流派,它由最初囿于一隅发展到影响力遍布南北,地域性文学社群在其形成与传衍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体系中,家族文学共同体是地域文学社群实现代际传承的支柱和纽带;地域性的文人社集本身即带有地域文化的稳定性特质,地域文化特质在高密诗派诗歌创作中的呈现,是诗派形成与长期传衍的重要动因;地域文学社群的基层写作形态影响着高密诗派的诗论诗风;高密诗派成员在宦游地开展的地域性文人社集活动促生了新的诗学中心,完成了文化扩散。  相似文献   

8.
与初期白话诗派相反,象征派与新月派既有深厚的中国古典诗歌修养,又对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诗学有着较深的研究.他们之所以接受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诗学观念和审美趣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中国传统诗歌的阅读与修养所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象征诗派,倾向于象征诗风,但却同时受到浪漫主义诗歌的浸染;而此期的新月诗派则醉心于浪漫主义诗歌,但也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因此,他们是最早对胡适的诗学观念表示不满的诗人.他们往往能够站在"诗之所以为诗"的审美立场来观照唐宋诗词,发现"含蓄蕴藉"之美才是唐宋诗词之最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9.
<正> 一江湖诗派,是一个兴起于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其主要活动时间,从十三世纪初,一直延续到宋亡,大约有七十年的时间.可以说,整个南宋中后期的诗坛,都是笼罩在江湖诗派的影响之下的.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活动时间如此长、对诗坛的影响如此大的诗歌流派,在文学史的研究中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某些著作提到江湖诗派,往往不加区别,一概骂  相似文献   

10.
陈书良 《船山学刊》2004,(4):115-120
绵延于南宋中后期的江湖诗派,是一个以刘克庄为领袖、以杭州书商陈起为声气联络、以当时的江湖游士为主体的庞大的诗人群体. 据考证,隶属江湖诗派的诗人有一百三十八人之多,是有宋一代参与人数最多的一个诗歌流派,就连声威显赫的江西诗派都难望其项背(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然而奇怪的是,一千年来没有哪一个宋代的诗派,像江湖诗派一样受到的差不多都是冷嘲热骂,几乎没有称许和赞扬.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04-110
李宪乔是高密诗派领袖,与其兄李宪噩、其弟李宪暠等人一起推动了乾嘉诗坛宗中晚唐风气的发展。他深受韩孟诗派影响,在诗学上宗法韩愈、孟郊,在诗歌创作上尤宗贾岛。这使其诗风与当时诗坛所笼罩的盛世之音区别开来,并对之后以韩孟诗派为宗的宋诗派、同光体产生影响。李宪乔及高密诗派对韩孟诗派"寒瘦清真"诗歌风格的重视,不仅反映出清代诗坛审美趣味的新动向,更是对清中期盛世诗学的一次重大突围,其堪称清诗物华反素、势大将收风格转变的关捩。  相似文献   

12.
陈衍以"不俗论"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在时代环境作用下相对于道、咸时期宋诗派发生了重要的现代性新变。陈衍以诗话、诗选的形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诗学批评体系,将宏观诗论与具体诗评相结合,对于如何应用"人与文一"的理念指导诗歌创作与批评、诗人之言与学人之言之间的深层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探讨,进而将诗学定义为承载士人文化生命、真实细致地摹写个人生命体验的艺术活动,赋予了诗学可与经济、义理、考据等"外学"并驾齐驱的独立价值。诸种观念对日后"五四"新文学的发生发展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0,(5)
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从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中"分离"出来不仅是出于研究策略的选择,更与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国诗学之特质以及中国诗歌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有关;近年来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的发展现状说明,正是在比较文学之"主题学"研究之观念和方法论的引领下,中国古典诗歌的主题研究才有了不断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4.
<正> 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曾国藩的诗论是有某些特色的。它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应当占着一定的地位。曾国藩论诗之语,散见于信札、日记、书籍批注之中,不乏精辟可取的意见。本文姑论其三题,以见其诗论之一斑。诗的“情”与“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诗坛上有唐诗派、宋诗派和汉魏六朝诗派。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指出曾国藩就是宋诗派的著名诗人和诗坛盟主。他说:“道咸以来,何子贞绍  相似文献   

15.
自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始,诗派作为重要的诗学概念出现,后经过刘克庄、方回等的张目阐发,江西诗派的理论建构逐步完善,不仅在宋代,甚至在整个诗歌史上,形成了言诗者必称江西的传统。历经宋、元、明、清,江西派在诗学领域获得经典地位的同时,其概念范畴也逐渐溢出诗学的单一指向,渗入文、词,甚至画、印等文学艺术领域。清代文献中的江西派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显扬标榜地域文化的独特符号,甚至作为一种拥有伟大传统的文化资本被不断追叙。从江西派概念的推演泛化过程入手,以探究宗派观念在诗学领域的经典化途径,进而考察其如何被纳入更广泛的文学文化视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诗歌选本是诗歌思潮的载体之一。《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是宋元诗学发展过程中在诗歌选本领域所收获的重要成果。它们在宋、元宏阔的诗学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实践互相促进,生成独特的宋元之际诗坛风貌。《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在宗宋、宗唐以至唐宋双宗的诗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唐、宋诗接受历程中价值独具。  相似文献   

17.
元初,陈与义诗风(主要是在江西地区)的流衍情况,是其时诗坛一个颇可值得注意的现象,这是元初江西诗风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和重要方面,刘辰翁在其中起了重要的推阐作用。其原因则在于:一方面陈与义"清俊"的诗风容易为江湖诗人接受;另一方面,也容易投世人之所好。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宋诗派对唐诗创作特点和创作要素的某种汲取;而从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段考察,也毋宁说是宋诗派向"宗唐得古"风气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选本具有衡鉴、评定的功能.选家必须在个人审美偏好与诗坛风尚、在文学与政治的互动中找到最佳平衡点,所编定的选本才能起到树立权威诗人、确定经典诗歌的作用.优秀的诗歌选本从实践层面上将选家的诗学观念具体化,并与诗文评、诗文创作等一起,构建选家的诗学体系.清代诗歌选家编定选本的最终目标的是影响时代风会,扭转诗歌地位下滑的局面.在清理古代诗歌的同时,一些选家也编定了大量"当代"选本,这表明选家有意识地将"当下"的诗歌创作纳入诗史传统之中,为"当下"文学的存在、发展寻找最恰当的逻辑理路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9.
南宋中后期诗坛是否存在"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否是文学史意义上的所谓"诗派",是江湖诗人群体研究的一个基础的问题.揆诸史实,南宋中后期诗坛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江湖诗派".明确地以江湖为"诗派"且对后世造成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的,是四库馆臣,但即就四库馆臣的立论而言,也是缺乏依据的.南宋江湖诗人群体首先和主要的,不是一个以诗歌为中心和纽带的诗人群体,而首先是一个社会群体;首先和主要的不是一个诗歌创作的现象,而是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以胡适、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周作人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为早期白话新诗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实践开辟了一条“真实”的道路。白话新诗派在内容写实、情感真挚、艺术真实三个层面对新诗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尝试。“真实”作为诗歌创作的美学原则,同时也成为诗歌价值的评判标准。在“真实”诗学观的引导下,白话新诗派开拓了新诗的题材和类型,丰富了新诗的文化资源,积累了新诗的创作经验。总结归纳白话新诗派的“真实”诗学观,对厘清白话新诗派的诗学理论,梳理新诗理论的发展脉络,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当代诗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