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灿 《兰州学刊》2008,(12):109-110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之本。公平正义与法治紧紧相连,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始终紧紧把握法治这条主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法治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确保公平正义在全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反腐策略论     
文章从反腐立法,公职人员管理机制,反腐机构的设置以及反腐的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来阐明作者对腐败的防治问题的思索:立法方面,要加强反腐立法,制定专门的系统的反腐败法和监督程序法.管理方面,要严格公职人员的录用、考核、奖惩制度,建立民主、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机构设置方面,要设置专门的反腐机构,健全反腐败的社会监督网络.此外,还应强化舆论监督,优化反腐环境.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本文在认真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当代启示——紧抓"十二五"历史机遇,为建设公平正义社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任何一次反腐都伴随着既得利益集团或者利益共同体对于反腐不同程度的抵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的反腐斗争,让人民鼓舞与震撼的同时,难免有人对当前反腐提出不同看法。如何防止权力的滥用,监督权力的行使,一直是世界各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从世界各国预防、惩治腐败的实践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法治。只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权力的滥用。本文根据当前法治反腐的思维和方式,以法治反腐为切入点,以法治反腐的五个统一,破解反腐防腐的错误思潮,从而论证法治反腐是反腐败斗争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腐败征候群理论从"参与"和"制度"视角比较研究世界范围内四种腐败类型的征候特点和治理策略,有助于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和治理我国的腐败问题。我国腐败现象丛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忽视了制度反腐的策略性,故而优选理性可行的循序渐进、有效管用、对症下药和自下而上等治腐策略,是端正反腐理念和改进反腐成效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反腐     
所谓文化反腐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把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基本原则渗透到法律制度和人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反对和防止腐败之目的.落后文化导致和催生腐败,先进文化则可有效抑制腐败,并为法律制度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度反腐是治理腐败的根本方法,但制度反腐除了制定法律制度条文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制精神的建设.文化反腐可为制度反腐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取信于民,是新时期党风建设的当务之急。为此着重剖析 了新时期党风廉政的特点,提出了治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是当下彻底反腐的必然选择和根本要求.本文基于传统文化的视角,立足传统文化审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讨传统思维模式、文化心理结构对法治反腐的负性影响,提出在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实现法治反腐的推进,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有机融合,有效助推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9.
法治反腐:中国反腐新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反腐"将成为中国反腐新常态。"法治反腐"主要是指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和预防腐败。依法治国和"法治反腐"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法治反腐"与党内以纪反腐是高度统一和相辅相成的。"法治反腐"是中国反腐败斗争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反腐败的客观需要。"法治反腐"要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辩证统一,坚持党纪与国法配合互动,坚持立法与执法协同并进,坚持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腐败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及反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实质是"以公权换私利".由于公权具有"商品"的属性,公职人员具有"经济人"属性,所以以公权换私利成为了可能.腐败成本低,反腐制度不健全,以及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诱使腐败发生.制定反腐对策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针对公权的"商品"属性和公职人员的"经济人"属性,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公开信息、加大惩治等途径,使腐败得不偿失,最终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11.
法治精神为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持,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精神实质,是法治所追求的最高的综合性价值目标。法治精神下,公平正义在民众的思维和法律实践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曲解,这在根本上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悖,法治建设缺乏应有的公平正义支撑,影响了法治建设的整体效果。构建具有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夯实法治基础、培育法治文化、完善法治实现、矫正法治功能、营造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解构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平正义”特征的逻辑体系,分析了公平正义的目标、关键和保障。通过研究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基本特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公平正义的地位。通过探讨公平正义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指明了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反腐方面一直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反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腐败能人"被查处是罪有应得,但难免令人惋惜。反腐陷困的根源在于依法治国方略尚未得以较好地实现,表现为宪法的权威尚未树立、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得不到切实贯彻、人治历史悠久、法治观念淡薄等。解反腐之困须树立宪法权威,坚持依宪治国;须完善制度和体系,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须依法治权,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法治反腐"在党的反腐历史上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因而,如何充分认识和理解法治反腐的深刻内涵,凝聚法治反腐的社会共识,担当起法治反腐的职能责任,是一个学术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亟待予以合力破解的时代课题。本文从坚定法治反腐的理论自信与行动自觉、推进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强化检察机关的反腐职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反腐实务问题等四个维度对此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反腐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方针,是正确处理反腐败、经济建设、改革三者关系的重要原则.通过对我国反腐败斗争指导思想和实践运行状况的双重检视,可以发现,高压反腐态势背后兼具改革逻辑.反腐与经济增长并不矛盾,反腐为经济建设创造可持续增长生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服务于发展第一要务,必须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贯穿于改革全过程,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用科学反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天然追求,也是社会保障彰显其正义性的主要方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在理念设计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中,都与社会公平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构建起真正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风险,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已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一项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这方面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论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在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指导下,其关于制度正义、分配正义以及自尊等理论,对我国构建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利益结构与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钦 《学术论坛》2007,(10):44-48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为利益结构的变化.在利益结构变化过程中,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协调好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社会利益结构大体均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而且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核心要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我们党适时提出在新的征程上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同时也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重要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努力践行权利的平等自由和机会均等的公平正义,这就要求在高质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更要依靠全体人民和合理的制度安排来做大分好社会福利这个“蛋糕”,摒弃分配不公、权力寻租等社会弊端,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树芳 《学术论坛》2012,(11):11-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平正义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应当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深入分析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充分发挥公平正义思想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精神力量。要着力推进公平正义建设制度创新,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完善保障公平正义的政府科学决策机制、分配机制和制衡机制,最大限度防止因机制障碍损害群众利益及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每一个历史阶段共同拥有的追求。本文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社会公正问题,揭示出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