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东盈余分配请求权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公司盈余分配决定权的正当行使。现实中,公司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滥用盈余分配决定权以至于侵犯到中小股东盈余分配请求权的现象层出不穷。由于公司内部救济途径在大股东的控制下很难发挥实效,行政管制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故以司法途径保护中小股东的盈余分配请求权显得极有必要。目前司法介入公司盈余分配的空间过窄、救济手段不足,我国立法应采用合理期待标准拓宽司法介入空间,在完善现有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强制分配股利之诉,但要注意控制司法介入公司盈余分配的限度,避免司法对公司商业活动的过度干涉。  相似文献   

2.
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对股东会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这是法律赋予股东在特定条件下享有主动退出公司的权利,这一权利应属于成员权(股东权)中的管理权的表现,而不应理解为股东请求公司行使回购权。股权补偿金请求权则是股东退出权行使中本身就具有的不可剥夺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公司从未召开股东会审议利润分配问题,或者股东会决议中从未涉及利润分配议题等情况下,法院受理“公司盈余分配纠纷”应以股东权利行使为前提,即股东会的召集权和提案权,但股东书面一致同意可以替代股东会的利润分配决议.全体股东关于利润分配标准的约定除了对签订协议的股东有效之外,在新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形成之前,对公司、董事等也应有效.因股东会决议不分配而产生的公司盈余分配纠纷,要审查股东会决议的效力,并应区别股东会决议程序瑕疵和内容瑕疵而做不同处理.在股东会分配决议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应对所有股东一体适用财产返还责任.法院确定利润分配的标准时,可以借助审计报告或者司法会计鉴定报告.  相似文献   

4.
封闭公司股东退出受限的特征加剧小股东的弱势地位,也产生规制控股股东行为的必要。控股股东的意思通过股东会机制成为公司的意思,从而对小股东利益产生事实上的支配力,因而有观点认为控股股东应对小股东,如合伙人对其他合伙人一般负有信义义务。本文通过检视封闭公司治理的本质特征、美国相应审判实践与信义义务理论,剖析不同情形下控股股东行为的审查标准,主张控股股东在行使管理权力时对公司负有信义义务,对小股东负有善意与公平交易义务,但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应认定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应实现结果的实质平等。控股股东对小股东负有信义义务的主张,忽略公司法中股东权利的实质和公司的实体地位,反而可能有损公司制度的大厦、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论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责任公司的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是我国2006年公司法新增的内容,是一项保护少数股东权利极为有效的制度。但目前该制度也存在适用范围偏窄、未对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的行使条件作出详细规定、未规定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的行使程序、未对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的评估机制作出规定等缺陷。对此,应从完善诉讼机制、扩大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的适用范围、完善其行使条件、补充其行使程序、建立其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公司法根据两权分离原则,严格划分股东会与董事会的权限,董事存在滥权的可能,因此赋予股东、监事对董事违反法令或者章程的行为停止请求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停止请求权可分为一般的停止请求权和发行新股停止请求权。停止请求权有相应的构成要件与行使程序。提出停止请求时,董事仍负有审查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法令或者章程并决定是否停止的注意义务。停止请求行为不影响第三人利益。我国公司法的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存有缺陷,应当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7.
股利分配请求权作为股东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是股东享有的请求公司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向自己支付股利的权利,获取股利是股东投资的最重要目的,对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进行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针对司法实务中经常出现的股利分配请求权纠纷,结合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的理论,对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股利分配纠纷、如何保护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对此类纠纷的处理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股利分配请求权是公司股东的一项重要财产权利.股利分配请求权在抽象层次和具体层次上呈现出不同的权利属性,这使得此种权利应可获得分层次保护.但是,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主客观行使基础以及一国的税收制度将会严重影响此种权利的行使.并且,股利分配请求权实现的主要障碍来自于公司自身的股利分配政策,所以,司法对公司股利分配纠纷的干预就必须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9.
蔡伟 《兰州学刊》2005,(5):195-198
公司契约理论是关于公司本质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当代的公司契约理论认为公司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契约束,公司管理层、股东、董事和债权人等都是这些契约的主体.公司契约理论为公司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实现过程中的相互制约机制提供了一种解释模式,这些相互制约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董事对公司承担的义务、股东、债权人、独立董事和公司的自身状况等.鉴于公司契约制约机制的不足,现代各国公司法都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实体和程序条件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但我国公司法在这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遵循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即由股东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行使财产所有权,而董事会行使财产经营权,全面、具体地负责公司经营活动,实现股东大会意图,并接受股东大会的监督。公司法正是通过建立股东会对董事会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试图最大限度地保护股东合法权益。但在现代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发展中,股东会职权弱化,董事会职权强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大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越来越呈形式化。股东大会的形式化,势必将削弱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制约与监督,从而最终损害股东的合法权益。为了重树股东会的形象和威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知情权,但实操中仍然存在难题.股东知情权应兼顾公司营利性、安全性与股东知情权之间的平衡.我国应结合国内外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边界、行使要件、行使程序和司法救济进行重新构建,并对国外的检查人选任制度进行选择性的借鉴,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股东制度,为股东知情权的行使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公司运行一旦出现僵局,股东权益必然受到损害.公司僵局的成因主要是:公司决策实行多数表决制的负面影响,公司股东人数较少或股权缺乏多元化,股东的利益差别,法律规定的不足.2006年<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僵局的救济措施:滥用权利股东的赔偿责任、强制控股股东收购股权、明确股东间接或直接诉讼的权利、股东有权请求公司司法解散.但<公司法>在解决公司僵局方面过于谨慎.应当细化公司章程,完善公司僵局的预防和应对机制,司法合理介入,直接诉讼解散公司,强制股份置换,拓展纠纷解决方式、增加仲裁和调解.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这集中表现在控股股东通过与公司发生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公司法中解决控股股东关联交易的法律对策可以一分为二,我们分别将其称之为"规制型策略"与"治理型策略".我国目前规制控制股东交易的公司法规范在这两方面尚存在诸多的不足,本文将从立法论与解释论两个角度分析、检讨公司法规范对控制股东交易的规制与救济.  相似文献   

14.
叶敏 《兰州学刊》2009,(11):152-155
公司重组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涉及到控制权的转让,即对公司资源和相关权力的再分配。由于控制权转让交易的复杂性、重要性和终结性,这类交易对公司和利益相关人的影响是重大的。在多重利益冲突中,为了保护公司及少数股东、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控制人的法律监管,建议完善《公司法》、《证券法》中的相关制度,包括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董事忠实义务、控制权转让交易审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控股股东行使公司控制权源于其自身的利益追求,有效的控股股东控制对公司具有重要意义,但也伴随着被滥用的趋向。要有效地对控股股东的公司控制行为进行制约,必须以一种系统的观点,以约束机制来保证控股股东的公司控制权合法地、适当地行使。  相似文献   

16.
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和谐、科学的发展.最新研究认为:特别对待公司制度得到实施的可能性越高,小股东保护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可能会演变为加剧控股股东为谋求私人利益的“侵占之手”行为.文章通过对控股股东侵占与公司治理制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强化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经营效率,进而改善股东保护的水平,最终达到较大程度上增加资本市场服务的能力.总之,控股股东侵占尤其是特别对待公司制度之下的,利用停牌接管来操纵盈余实施阻碍了公司治理的提高,突出政府监管职能等则是小股东保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7.
股东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它的决议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发展规模乃至分立合并都具有决定性意义,能够对股东、公司、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团体产生普遍影响。“资本多数决”是股东会行使权力的基本原则。本文结合大陆与台湾的公司法,拟就两岸的“资本多数决”制度进行比较,着重对比两岸对该制度的法律控制,以期完善大陆防止“资本多数决”滥用的公司立法。一、大陆和台湾的资本多数决制度大陆公司法第106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台湾公司法第174条规定:“…  相似文献   

18.
股东知情权之司法救济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为保护其在公司中的权益而对公司有关情况行使的查阅权、质询权以及核查权和核查人选任请求权,它是股东依法知晓公司经营的真实信息的权利.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但还有探讨余地.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应关注于提起知情权诉讼的主体、目的以及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被告等问题;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是防范股东风险、保障股东权利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何政泉 《理论界》2009,(5):237-238
新公司法规定总经理可以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在这种模式下,总经理既是法定代表人,又是高级管理人员.如何构建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的公司治理,是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总经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地位的基础上,阐释了总经理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利弊,提出了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的公司治理结构,即股东会享有决定公司生存发展的带根本性的权力;董事会行使经营管理决策权;监事会专司监督职能,以强有力的监督去制衡董事会的强权;总经理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对重大事项行使决策权,同时作为高级管理人员行使经营管理执行权.  相似文献   

20.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事关股东利益保护问题 ,我国公司法对此规定有疏漏之处 ,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作者就退股权的权利属性、行使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保护小股东利益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