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彝族女性文学在彝族文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彝族出嫁歌又是女性色彩最浓的彝族文学,过去,彝族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出嫁歌则是女性生活的苦和泪,现在的出嫁歌在内容上和过去的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方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彝族文学的第一个女作家,经历了革命战争洗礼的李纳为当代彝族女性文学扛起了首开先河的重任。通过对 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剖析,进而探究其隐含在文本之内的女性意识的发展及变化。最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李纳的女性写 作经历了一个从浅到深、从觉醒到爆发的崎岖之路,从最初的关照现实、鲜有女性话题到革命年代与男权时代束缚下的女性意 识,再到冲破革命时代与男权时代的压抑,展现全新的女性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代彝族作家队伍由老、中、青组合而成,三代彝族作家各有优长,各在不同的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彝族第三代作家存在的问题是:民族文化意识淡化  相似文献   

4.
池莉、方方之后,湖北文坛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女性作家,呈现出年龄梯队齐整、体裁风格各异的状貌.湖北的女性作家重视日常生活经验、关注本土女性群体、展现底层女性的生存境遇、建构两性间的和谐对话,于"女性"之外增添了"母性"和"神性"两个关键词.为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切实的本土经验和地域经验.拓宽了女性文学的表现内容和主题,在女性文学的形式、审美、思想等方面也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以具有“女性文学”品格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些许亮丽。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 :一、从个人出发的对女性经验世界的构筑 ;二、以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外部世界的介入。总体来说 ,李清照在她生活的时代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 ;李清照对后来女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彝族原始文学熔文学、哲学、历史、巫术、习俗和自然科学为一炉,反映了彝族人民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天体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鬼魂崇拜观念,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彝族先民的神灵观、宇宙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战后日本的民主进程,日本女性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当代女性文学的空前繁荣是其在文坛上的集中体现。研究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阶段及发展特点,能为我们考察日本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提供丰富而极具价值的研究素材,同时也为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民俗相生相伴,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女性民俗作为文学启蒙的一个触手,其发展也经历了民俗与启蒙的互动、民俗与政治的博弈、民俗与风情的融合等阶段。女性民俗的文学嬗变,其背后体现出时代作用于文学的复杂因素,研究其文学发展脉络对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开启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新的批评视角。  相似文献   

9.
大凉山彝族诗歌中的女性创作相较其整体而言受关注较少,女性话语呈现出某种被遮蔽的状态,但纵览大凉山彝族的女性诗歌创作,仍能整理出相对重要的三条发展脉络:一是传统女性意象的族裔复归,即“彝女意象群”的书写;二是具有反叛意味的彝族女性意象创造,即强调个体性和解放性的女性话语表达;三是以情感与身体为主题,独属于彝族女性的私密体验表达以及相关的性别观书写。这三方面构成了大凉山彝族诗歌女性话语中的主要部分,为今后彝族女性诗歌如何在愈发多元的社会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陕西的女性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20世纪以来,陕西女性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延安时期以丁玲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创作是陕西女性文学的辉煌。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陕西的女性作家曾出不穷,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突出的创作成就,这其中,更有60、70年代出生的一批青年女作家创作势头强劲,展现出不凡的艺术功力。但是,陕西女性文学的声音还比较微弱,陕西女性作家无论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还是所形成的文学影响力与陕西男性作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陕西女性文学要获得更大成就,就要强化女性意识,更新创作观念,在题材上扬长避短,在艺术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丁玲、草明、白朗、颜一烟、莫耶、菡子、曾克等一批女作家从全国各地奔赴解放区。她们投入极大的革命热情,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采用各种文学形式,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这些女性文学作品揭示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及传统观念带给人们的痛苦与束缚,反映了根据地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纵观当代彝族母语新诗发展历程,彝族母语新诗作者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当代彝族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总结创作得失,指出当代彝族母语新诗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当代彝族母语新诗创作走出困境,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独具特点的创作路数,且符合当代彝族母语文学创作实际,从而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为我国多民族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构建多民族和谐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提出作者的希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是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基础上,经历了女性自我性别认同与超越性别的成长过程。在漫长的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体制中,女性一直是历史的缺失者与被动的参与者,承受着男权制这种传统的钳制。女性自我的性别意识,为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与责任感所占有、掩盖,被封建的文化伦理所异化,女性与女性文学长期被湮没,少数民族女性话语以写作的形式更为弱化。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多年狭隘的创作模式和第一次大的转型的内在动因是女性意识的蒙昧与觉醒,女性作家文化身份与主体位置出现了从边缘向中心的滑动与漂移。梳理和思考少数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对更好地把握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彝族当代文学创作的传统继承、借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发展是一条历史的长河,在它发展的下一阶层上,总是承传着上一阶层的源流,同时又接受着各种文学潮流的影响。彝族当代文学是在继承彝族文学的历史传统,借鉴汉族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优秀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彝族文学受彝族民间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彝族民间文学不仅给了彝族作者最初的文学启蒙,而且提供给他们以丰富的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彝族文学的发展有经验,也有教训。其基本经验是: 第一,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文艺方向,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第三,必须解决好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问题。第四,必须全面提高彝族作家队伍的基本素质。当前的彝族文学创作,闭塞是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勇于探索,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以追求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要有信心在遵循艺术规律、尊重民族欣赏习惯的前提下,以马克思主义的识别武器,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吸收国内外的艺术成果,创造出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彝族新文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文献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古代西方妇女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事实,分析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妇 女教育状况,以及维多利亚女性文学之兴起。由此得出结论,维多利亚妇女在教育的启迪下,自我意识初步觉醒, 不再满足于“安家育儿”的角色地位。以自己作为女性的感悟和体验,她们书写出时代相违背的新女性形象,为后 来的妇女作家开启了一扇写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是一种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彝族诗文论,以活诗“十要”提出了完备的理论主张,特别强调“谙民情”、“学识是根本”、“功底在于文”,显示了独具的慧眼.  相似文献   

17.
彝族女性在家支生活中承担着许多的责任,并被寄予生育传承的厚望,然而她们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尊重和应有的地位。在家支文化中包含着对女性的矛盾情结:既被需要,又被排斥;既被赞美,又被贬抑;既被神化,又被丑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她们的地位和处境有所改善,但是要获得更加充分的权利和更加平等的地位,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中,女主人公都是一些独立于男性的性别群体,她们对父权制文化传统举起的是叛逆的大旗,她们鄙弃传统女性角色中的贞洁娴静、温柔顺从、无私奉献、乐于牺牲等特点,真正做到了几十年前力图挣脱父权制文化统治的枷锁、却终于还是倒在那沉重的锁链之下的前辈--子君所渴望做到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一群特立独行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表现在目前的研究格局不仅仅局限于当代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创作评论上,还在纵向上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回溯,横向上向海外华文女性文学推移;同时女性文学理论水平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英女性文学及其女权主义文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把中国的女性文学和已有定论的英国女权主义文学(及其女性文学)作划阶段对比、比较,提出三个观点:1.女权主义文学应按照女权主义的发展历史划分为政治女权主义文学和文化女权主义文学;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政治女权主义文学,新时期以来又产生了文化女权主义文学;3.“女性主义”是个语焉不详的名称,不足以说明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