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人文关怀是受众广告传播心理接受的基础条件,广告传播中的人文关怀具有向人们传达人生哲学观念和精神诉求的现代意义。论文从广告的题材选择、诉求角度和表现方式几方面分析了广告中人文关怀的传播特色,并着重论述了广告中人文关怀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已进入后现代主义的感性时代。感性消费时代呼唤情感广告。消费者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其对品牌态度和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拢心是魔力营销的根本法则。富有人情味的情感广告可以有效地克服消费者的心理抗拒,诱发其购买动机。商业广告的翻译能否传递情感是译文成败的关键。据此,提出商业广告的翻译的策略:重视消费者的审美情感和文化情感心理;突出消费者的地位,注意读者关照;弱化广告形式中的商业色彩,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加强对广告受众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人本观广告是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传播观念的演变、消费者心理需求层次升级而出现的。人本观广告的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广告的文化内涵,满足人的总体需求;传播符合受众心理的价值观念;塑造品牌形象,培育品牌性格;弘扬高尚感情,体现人文关怀;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体现社会责任,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炫耀性消费是一种追求身份和地位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满足的行为。在消费社会,广告通过建构商品符号意义,强化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推助炫耀性消费心理,夸大其对心理满足的功能。对炫耀性消费与广告应持一种识别和警惕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选择何种广告叙事模式能够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不同人称叙事广告对受众态度及行为意图影响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广告对受众态度及行为意图的影响及潜在的调节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合并受众态度和行为意图为一个结果变量时,广告第一人称叙事比第三人称叙事更能够提高受众的态度并且引发更高的行为意图;将受众态度和行为意图作为两个结果变量时,第一人称比第三人称叙事能引发受众更高的行为意图,但在受众态度方面没有差异;品牌拟人化、情境效价调节了广告叙事对受众态度和行为意图之间的关系。研究在探讨不同人称叙事对传播效果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的基础上为后续研究廓清了视野,同时也为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及危机公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好的广告,是在用各种技术提升注意力,并有效地促进受众的“记忆”与“联想”。一则广告如能使人们在引起极大关注的同时,产生适切的联想,并由此而获致长久的品牌印迹,那么,这则广告就必能奏效。事实上,广告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作用过程,也正是如此:诉诸感官、引起注意,创造印象、引起记忆,赋予特色、激发联想,坚定信念、导致行动。因而,有效的广告心理策略就在于:突显自我、唤起注意,使广告顺利进入受众心灵感知领域;制造印象、引导记忆,使广告在受众心智中获致长久印迹;发掘联系、激发想象,使广告在受众心目中拥有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告创意的成功无疑是来自于独特的搞笑手段之一——戏仿,在学术研究上,戏仿成了后现代广告搞笑解码的一个新的分支。后现代广告中的戏仿营造出一种商品化的快乐,在满足受众的消费心理与审美需要的同时也极易陷入低俗化的恶性循环。如何在娱乐大众中提升广告人文品格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告代言人现象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广告传播活动中 ,广告代言人说服广告受众的心理基础 :一是代言形象的可信度、吸引力 ;二是代言形象的社会心理认定。广告代言在与受众交流的过程中 ,一是所扮演的角色必须匹配 ;二是要实现其心理价值的转移。广告代言有可能出现心理负效应 ,必须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告受众心理进行分析,总结出新形势下广告受众心理的主要特点。具体受众心理分析是:一、感性心理:情趣情调;自我比拟;理想向往;流行时尚;交流互动;品牌偏好。二、理性——感性心理:实用价值观念变异;自我价值中的理性与感性;体现个性。  相似文献   

10.
广告创意可分为新、奇、妙三种境界。“妙境”能够使广告有效契合受众的文化心理 ,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受众在审美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信息所要传达的观念。意境作为带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审美范畴 ,引意境入广告 ,追求广告表现意境化 ,是实现“妙境”,创造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广告风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广告是艺术行销,广告的目的是为了销售。雄居广告媒体之首的报纸广告是向市场进攻的先锋队,具有魅力的报纸广告才能真正达到广告的目的。报纸广告的艺术魅力来自于报纸广告的表现符合受众的心理。单纯、注目、焦点、循序、关联的五大表现方法符合受众的心理,产生报纸广告的艺术魅力,使报纸广告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虚拟人物在当今的电视广告中大量出现,有其深层次原因。它是图像时代视觉文化、商业文化的必然现象,虚拟人物广告在商业上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专属性强、可塑性强等优势。虚拟人物广告至少在追求快乐的体验、怀旧情结的慰藉、被关爱被照顾的心理需求这三方面契合受众的心理诉求。广告中虚拟人物形象的价值来自受众的认同,虚拟人物广告创意只有针对目标受众的情况进行恰切有效的诉求,才能适应受众的接受心理。广告中虚拟人物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虚实结合、真实与夸张结合。优秀的创作是在独特创意引导下,将二者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在似与非似之间,写实与变形之间,准确拿捏。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一种商业和社会行为 ,受众在观赏广告时的内在情动 ,对整个广告的传播过程起导向作用。广告创作的人本化和民族化离不开创作者对受众视觉心理的探索与把握  相似文献   

14.
恐惧诉求虽然具有较为强烈的震撼性,但也会造成广告受众的反感.在广告劝服中使用恐惧诉求,具有两个尖锐的矛盾,一是恐惧的程度与广告受众心理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二是消除恐惧的内容与恐惧主题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突破恐惧诉求的接受困境,需要借助幽默.从幽默的心理接受机制出发,分析其在恐惧诉求广告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广告的潜意识说服可以使信息在不被消费者觉察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它可以使受众放松对广告信息的理性审查从而影响其购买行为。说服有中心路径和边缘路径,对广告主来说,通过中心路径达到说服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在广告说服的中心路径中,消费者对信息采取审慎的加工态度,如果受众发现所接收的信息与其原有的态度不一致时,他们最有可能对信息形成反态度,使说服的难度加大。在日益娱乐化的媒体环境中,广告说服使用边缘路径可发挥更大的作用,用自然的、令人愉快的方式来说服受众。  相似文献   

16.
作为相对于传统广告的隐性广告,近年来,正以不容忽视的速度发展着.隐性广告所展现出的优势更是传统广告所无法相比的.但近年来,随着影视剧中隐性广告植入的增多,使得受众对隐性广告的敏感性也有所提高.而本文将针对影视作品中的隐性广告入手,从受众的接受心理以及受众觉醒两方面,对隐性广告的受众效果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于植入得生硬,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受到受众的质疑。植入式广告有无存在的必要已经成为业界争议的话题。文章从媒体的现实环境出发,探析植入式广告存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植入式广告发展的出路,以期改变受众对植入式广告的态度和看法,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心理文化照应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语言承载等方面,阐明优秀的广告必须照应广告受众的心理文化.广告翻译质量的关键在于能否使译入语文化背景下的受众产生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中的相应效果,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两种文化异同,充分照应译文受众的心理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再现原文的内容、形式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运用幽默手法表现广告所要传达的内容,能够使广告更加引人注意,提高受众对广告的认知度;能够使广告表现更有亲与力与可信度,使受众在幽默的气氛中消除对广告的排斥心理;能够隐藏广告的功利性目的,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增大传播力度,从而给商家带来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汉语书面广告为吸引受众,迎合受众趋时、求新、尚奇、从众的文化心理,以及自身表达的需要而适当运用新词与时尚词语。广告中运用的新词与时尚词语类型丰富,表达效果好,而不同类型的广告在运用新词与时尚词语时呈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