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从张央对神奇康巴风情绘写的价值着眼,结合其生平经历和诗作,揭示其散文的文化内蕴,并探讨其艺术表现原因。藏族文化及康巴人生之源、回族之根和现代意识,铸就着张央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2.
亮炯·朗萨是当代藏族女性作家中成就卓著的一位。在她的创作中张扬着一种理想主义精神,这就是对康巴精神的追寻,对理想健全人格的塑造,对亢昂奋进的民族精神的张扬。长篇小说《布隆德誓言》和《寻找康巴汉子》是其代表之作。作家对藏地和藏族文化充满强烈的情感,自觉地将对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思考融入笔下,传达和彰显着本民族文化精神。但在处理现实题材方面,亮炯·朗萨的创作也存在着明显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康巴是三大藏区之一,藏族传统地理学上的"边地",其文化结构复杂,却少有文献记载它的发展历史。藏学家任乃强先生的康巴历史研究成果首次让世人触及康巴的历史肌理。在历史的快速变迁中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如何发掘、抢救和整理康巴传统文化并使之续流,如何使康巴的人文精神和生态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气息,是康巴研究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藏族母语作家德本加的小说饱含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文化积淀,但是作者并不追求神奇意味与魔幻色彩,而是倾力于对人生的观照、对生命的关怀、对民族文化与现代性的深刻思考,其创作构成了藏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寄寓着作家对民族未来发展的深情关注.  相似文献   

5.
藏族作家蒋永志在诗歌、散文、小说和电视文化散文创作等方面都进行过辛勤努力,写出了藏民族生存环境的自然形态、地域风情,更展现出藏民族特有的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文精神。这既得力于他对本民族人生的深切体味,也有着他在藏族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涵蕴。文章通过对这一个例的分析,思考了文学创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康巴藏族的表演艺术活动同节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频繁的节日活动对康巴藏族锅庄、弦子等歌舞艺术以及藏戏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节日特定的文化情境对康巴藏族民间表演艺术形态及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康巴文化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巴文化是我国藏族文化中的一个分支系统,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既是一个历史话题,又是一个时代命题.文章从"康"和康区的由来和发展作为引子,从康巴文化的基本定位、康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与人文背景、康巴文化的基本特点等方面对康巴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深入浅出的发凡.  相似文献   

8.
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以独特创作视角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享誉文坛.黑人小女孩自身文化价值观和主体意识的丧失,扭曲、泯灭的亲情,种族群体身份意识的错位等,是造成其心灵迷失的人生悲剧的根源.同时她的经历也昭示积极建构自主独立、自尊自信的种族文化身份,才是黑人民族性延续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康巴人民能歌善舞,歌舞伴随着康巴藏民族历史的发展.在康巴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流布着种类繁多的歌舞音乐.川西康区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主要有"卓"、"谐"、"夏卓"、"热巴"四大类.本文就这些歌舞的缘源、流布区域及风格特点进行了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康巴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所积淀的厚重的民族文化,以及折射出的浓郁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0.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创作的英文长篇小说《无声告白》,是21世纪华裔作家向欧美主流文学界的又一次成功进军。小说描述了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个跨种族婚姻家庭中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以及其他主要人物的人生渴望、困惑,对命运的顺从、屈服以及抗争、把握的过程。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小说的背景特点、人物特点、故事特点、叙事特点、启示特点,来阐释作品的精彩和作者创作的匠心独具,激发读者对种族认同、女性角色、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展现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社会哲理、所带来的丰富人生启示,以及对当今社会和公众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问题是当代藏族作家关注的焦点。藏族作家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抒写。扎西达娃从简单批判藏族旧有风俗,走向深层次领悟和思考藏族文化的根脉及其当代传承之道;次仁罗布以新的叙事方式呈现藏族文化的精髓内涵,关注藏族化的当代境遇;尼玛潘多原生态地呈现西藏山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改变,在社会转型的宏阔主题下生动展现了文化变迁过程中个体内心的复杂过程。藏族作家文化生态叙事研究揭示出当前生态批评的模式化、简单化、泛文化倾向等局限。  相似文献   

12.
肤色、性别与原生态文化是美国非裔女性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创作的主要关涉点。与白皮肤比较而言,赫斯顿认为黑肤色等族裔特征为一种差异性的美。被界定为非主流草根文化的黑人原生态文化是黑人生存的策略和非裔文化身份的标识,是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元素。黑人与白人、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要进行种族间人与人的良性互动和种族间文化与文化的交融。赫斯顿在文本中近距离地审视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性别歧视,倡导族裔内部平等、互补的双性和谐,为非裔美国女性作家开启了一种有效的性别、种族、文化的诉求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万玛才旦是一位擅长用藏语和汉语进行创作的藏族作家。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宁静中的自信和优雅。与其他藏族作家比较,他所表现的寻找主题重点不是困惑、焦虑和担心,而是一种希望的寻找、自我意义的寻找和民族传统文化幸存的寻找。他通过"寻找",表达的是一种对自我内心和民族文化的守望。由于他对藏、汉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使他在对藏族传统文学和文化的继承方面,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自信和从容。  相似文献   

14.
<尘埃落定>不仅展示了康巴藏族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了转型期人类社会的变迁,藏族作家阿来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大胆构筑起一个权力"寓言性"的故事,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相似文献   

15.
陕西文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审美形态发生着明显的流变.20世纪前半叶陕西作家的创作呈现出的是悲壮情怀;从40年代开始,追求崇高成为陕西作家们的创作主旨,塑造人物注重于形象和精神方面的高大完美.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叙写人生苦难成为陕西作家创作的基本内容之一.这种人生苦难,主要体现在生活罹难、情感(爱情)煎熬、精神苦痛等三个层面.90年代以来,陕西作家对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加以审视,其创作流露出文化困惑与批判意味,文化悲剧成为这一时期许多作品主要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的分类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装饰艺术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奇葩。为了了解藏族装饰艺术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特点 ,以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民族装饰艺术 ,弘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本文从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演变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探讨其染织装饰主题纹样的分类、艺术特点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十年中国散文的西藏书写传达出多民族作家面对西藏的历史、文化、民族和地域所生发出的人生体验与生命的深沉思考。以王宗仁、凌仕江、王族、丁晓敏为代表的军旅作家的散文在追求崇高美中体现出英雄主义情结,祝勇散文在打破传统的体制散文中构建起了神性的空间,马丽华在纷繁的西藏文史故事中探寻着民间的意义,以平措扎西、扎西达娃为代表的藏族作家的散文则在民族文化认同中表现出强烈的家园意识。新世纪中国散文的西藏书写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当代散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藏族当代作家德本加汉译本小说集《人生歌谣》收录了作者各个时期创作的18篇小说。这些作品在民族文学叙事方式、时代特征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一定意义的探索。转型期文化焦虑和寻求民族文化的回归得到了呈现,也呈示出藏族文化中的“孤独”意识。  相似文献   

19.
藏族当代文学作品中大量凸现"路"意象,富含文化身份的寻找与建构,人生命运与抉择,传统与现代的纠结,民族、国家的发展走向等多方面象征意蕴。充分表明当代藏族作家群体面对多重外来文化的冲击,有意识地对人生、文化、民族、国家的发展之路进行思考与探索,已经形成典型的"探路"意识。  相似文献   

20.
四川康巴安多地区的藏族民歌,曲目丰富种类繁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民歌在音阶与调式、核心音列、旋法特征、唱腔与衬词、节拍节奏与曲式五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比较,总结出该地区民歌在音乐上的一些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魅力,从而展现四川康巴安多藏族民歌珍贵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