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审美实践中区别美丑的根本依据乃是快乐与否。在人体系统中,快感分机体觉快感、感官觉快感、中枢觉快感。决定美的快感只是感官觉快感和中枢觉快感。五官快感的对象构成形式美,中枢快感的对象构成内涵美。形式美是自由的美,内涵美是真善的美。对形式美的审美效果与审美频率成反比,对内涵美的审美效果与审美频率成正比。事物的整体美学属性由事物的内涵美学属性决定。美的规律,就是在普遍令人愉快的形式规律中求美以及向真求美、向善求美。  相似文献   

2.
一西方美学的源头,是古代希腊。在古希腊哲学的残篇断简中,曾记载着一些关于美的论述。象毕达哥拉斯论美与比例,赫拉克利特论美与和谐,德谟克利特论美与热情,苏格拉底论美与善等等,这些只言片语都只是对美的事物的一些即兴感想。而作为美的本体论形态出现的美学,则始于柏拉图。美的问题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兴奋点之一。美的理念是一个与“善”、“公正”等为柏拉图所经常提及的重要理念。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并不是表现于某一个面孔,某一双手,或是身体的某一其他部分;它也不是存在于某一篇文章,某一种学问,或是任何某一个别物体,例如动物,大地或天空之类;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这个“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美,就是美的理念,也即美的本体。这个美的本体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美的事物千姿百态,没有限数。但不同事物的美的状况,无论是艺术的、生活的还是自然的,都并不是美在同一个水平上。就美的状况美的程度说,不同事物之间有着高低上下的差异。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现实世界的一切关系都是为人而在的关系,都是属于人的关系。①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世界上千姿百态的美的事物与人的审美关系,人是审美关系体系中的主导方面。因此毫无疑问,所谓事物美的高低上下的差异,乃是对人而言的,是人见出的差异,是人的审美判断。而任何判断,都有判断的依据与标准,审美判断也是这样,于是,审美标准的问题就自然落入了美…  相似文献   

4.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爱好美,追求美,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美在哪里?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生活中充满着美的事物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苍白,反映不出生活中的美或把本来是很美的事物写得不美?究其本,是学生的审美素质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审美心理,缺乏美的心灵和感受美的经验.故不能及时地发现、观察、鉴赏周围包孕着美的事物,找不到事物外形与内在的美的联系,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一句话,不能用艺术的眼光去认识社会生活,当然就写不出再现美,发掘美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离不开审美,审美渗透在语文课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情感的归结,还是语言的分析,都是如此.一节语文课,自始至终都要感受美、运用美和创造美,而且还可以通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良好的审美教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典型和美的规律的理论,照亮了蔡仪先生的美学之路。典型的规律和美的规律的统一构成蔡仪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在艺术美与文学美的创造中,特别是在叙事文学与造型艺术美的创造中,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的统一是具有真理性的。由于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典型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美的规律又是发展的,多层次的,具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区别,因此在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的典型是美的,但丑的、恶的、假的事物的典型,则不能说是美的,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又有其不同一的一面。蔡仪先生美学思想的批判精神和从客观现实出发的方法论原则,自有其现实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关于"美是什么"的追问,至今尚无结论。其实对这种形而上的追问,是不可能会有什么客观的科学结论的。"美的事物"与"事物的美"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的"美"是形容词性的,后者的"美"是名词性的;前者是社会科学,后者是自然科学。美学真正要研究的,应该是"美的事物",而不是"事物的美";应该是美的原因,而不是美的本质。美的原因就是客体事物对主体内在需要的满足。这其中的"需要",不能仅仅是精神上的,还应该包括物质上的。客体或审美客体,对主体或审美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其对主体的美的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社会美研究     
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美的三种存在形态。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的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事物的美也千姿百态。然而由于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切社会事物都与人有关,因此,社会美也总是与人和人的活动紧密相连,直接或间接地以形象显现着人的本质、本质力量或理想。社会美本身既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同时又是艺术美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研究社会美具有重大的意义。以下,我们就社会美的主要形态,分别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从来就有个美学问题,这是事物固有的内在规律,无论人们认识与否,它都存在。我们研究教学理论,不仅要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而且要研究教学的美的规律。 当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在他的《谈美》一书中指出:“美,不完全在物,也不完全在心,她是心物婚媾后的婴儿。”诚然,美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客观事物的美的潜因;二是主观认识的审美潜能。教学美是具有审美潜能的主体——师生与具有美的潜因的客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包括师生互为主客体)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一种能引起心灵愉悦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美学的角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去考察,人都有一种本能对美的事物、形象、品格的审视和感受的心理需求,既然着装心理有求美的成分,那么就需要对服饰美标准进行审美观照,建构人类理想的着装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美—境探究     
如何揭示美的概念内涵、认识美的本质?究竟怎样解释美、美在哪里?而今从不同的角度均有所探明。就整体而论,多数赞同美有客观性,美的基础是物质的。然而在具体表述上其小异则是很大的。概而括之:有的以美学的哲学基础代替美的物质基础;有的以美感过程代替美现过程;有的以艺术实践代替美的发现或表现。各持一说,谁也难说服谁,其争鸣的焦点则是:美的客观性究竟表现在哪儿,美的物质基础究竟指何而言?就此谈谈个人之拙见。以“应物斯感”、“有感于物”来说明唯物主义的美学观是正确的;然而这只停留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是美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它借助语文教材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来陶冶学生的情感 ,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一、语文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内容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多为优秀之作 ,本身就是美的创造与结晶 ,它们用美的语言塑造出美的形象 ,创造出美的境界。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 :“语言的艺术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比起其它艺术都远较广阔 ,每一种内容 ,一切精神事物和自然事物、事件、行动、情节 ,内在的和外在情况都可以入诗…  相似文献   

13.
美感的意义     
何谓美感?辞书里云:美感是人在欣赏美的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愉悦。它明令美感是在人与事物之间产生的,人的欣赏活动是美感产生的关键。有美才有感,有感才有愉悦。这是欣赏者必定无疑的结论。但有一点人们不该忘记,人类为争美而动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西方人有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而献身的传说,中国有女朗补天等与自然搏斗的故事等,故事传说告诉今人,美与美感是对历史的诠释。然而,美感又确确实实是人类的一个胜利,即使人类在自身面对着难以超越的困难时,其认识能力,其思想都可以为美的事物而发一种感想,为自己创造一个理想的…  相似文献   

14.
模拟文题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无时不有,美元处不在。对于我们,则需要在纷繁芜杂的事物中感受美,用我们的爱心去创造美,用我们的双手去抒写美的诗行,亮出精魂,去感知生活中的一切美!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记叙美的事物,也可谈对美的认识和体悟,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5.
论美的结构     
中西方古代哲人都论及美的三层与两维;康德也许是人类思想史上较为显豁地揭示美的整体结构的第一人;宗白华可算是我国现代学术界体味美的结构之最切当者。美的结构源于人类心灵结构,综合中外思想家有关心灵的“三分法”与“两分法”,有理由认为心灵是具有三层面、两系列的结构体。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中,我们都能见出三层面和两系列的潜在构架  相似文献   

16.
事物的残缺和不完美--缺陷美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一方面残缺刺激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逐步提高对事物发展规律及美的规律的认识.无论审美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应明乎此理.  相似文献   

17.
"美是什么"作为一个本体论问题一直在被追问中寻求答案,以至于有不少人对美下定义.但是所有的定义都是不完善的,或者是把美等同于美的事物,或者是把美等同于美感,或者是把美等同于两者皆而有之.美属于不可言说的部分,对不可言说的美下定义意味着歪曲了对美的认识.美不可言说,但美显现于美的现象.对美保持沉默即是对美的领会.  相似文献   

18.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真"求科学、"善"求德行、"美"求美好,三者是评判一切事物的最高要求。任何一种艺术门类,其美与审美都是其最重要、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性,而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特征的艺术,最终目的是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美感。笔者将试着从哲学角度寻找依据,探讨音乐的美善关系。据此论述:1.美的概念2.何为音乐中的美3.美的音乐为哪些4.音乐中美和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意象美学认为,美在意象。但是严格说来,美与意象并非一回事。美是一种价值,它源于人对事物进行的趣味判断;而意象则是一种存在,它是事物对人而言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意象并非美的本体,美并非只因意象产生。人对一个对象的鉴赏判断,或是针对于意象,或是针对于单纯的形式。所以,美学不能单纯将意象作为研究对象,还要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是研究“美的理念”怎样通过“感性形象”来显示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美的理念”纵贯黑格尔美学的全部,具有统管一切的作用,因此剖析“美的理念”,对于了解黑格尔美学及其特点,评价其作用,是有裨益的。 (一) “美的理念”并不是黑格尔的独创,它最早源于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客观具体事物的美,是可变和不固定的,它因人因时而异,因而不“真实”;只有抽象的一般的美,才是真正的存在。他把这种在具体事物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一般的美叫做“美的理念”。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