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祁和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8)
杜宇传说 ,鳖灵故事 ;人文胜迹 ,蜀乡民风 ,再再都表现出蜀人从来没有视所居的盆地家园是与世隔绝的桃花园。蜀人在历史上早已形成了敢争敢拼的襟怀。 相似文献
2.
祁和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9)
“天府”不是单靠天然条件能成的,也不是巨人恩赐可得的。这一称号是巴蜀人民以四通八达的开放胸怀学习天下人所长,创造出经济奇迹而争取的。天下填四川、川人走四方,开放善学、集五湖四海各人群之智慧知识,汇东南西北诸民族之成就优长,综合而成巴蜀人民。这,便是巴蜀人的历史特点。这,就是巴蜀文化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3.
陈心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38-41
西部文化的特点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发展既是西部开发的目标,也是其重要资源.本文分析了西部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对于成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并提出了在西部开发中发展民族文化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任晓林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1):45-48
西部大开发时期的文化选择是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西部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对西部文化进行必要的重构.西部开发虽然面临多重文化背景,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依然是西部开发时期的主要精神支柱,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是西部开发的应有态度,提高西部地区的文化水平是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6.
王健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4):64-67
大学文化生态群落,是依托各高校的独特办学思想、风格,对大学文化生态的一种定位,是从育人模式的角度来解读大学文化的发展。文章综合运用系统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来阐明大学文化的哺育功能、竞争功能、适应功能及进化功能等作用,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数据,提出繁荣大学文化科学发展的创新思路及对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梅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49-51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者应并重进行。阐述了西部大开发及其与西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西部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指出了西部大开发对西部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提出了西部开发过程中西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罗永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2,2(2):49-51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者应并重进行。阐述了西部大开发及其与西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西部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指出了西部大开发对西部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提出了西部开发过程中的中西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西部文化资源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少和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1):55-57
西部恢弘而博大、悠久且神秘、古朴又现代、多元但一体的文化同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样 ,是一宗宝的资源。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经济文化联姻互动的 2 1世纪 ,西部文化资源在西部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重视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文化生态学给研究散杂居民族关系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其通过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的互动有力地证明了民族分布格局和民族关系的形成原因,这成为共生互补理念的理论前提之一。在这种语境下,多元文化的生态关联、系统论的分析脉络是散杂居民族关系研究中不容忽视的新内容,共生互补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本视野、方法论和话语体系,并对散杂居民族关系作出逻辑上的推演,提出多元民族文化共存与相互尊重、各民族在共生中发展互补性竞争与规则性合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3年巴蜀文化研究动态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巴蜀社会、非遗以及农耕文化等诸方面的关系。2013年巴蜀文化研究产生了一大批有创见、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内容涉及巴蜀社会、非遗、历史地理等方面,并呈现出注重对巴蜀文化内涵的解读、突出区域内历史文化名人研究、重视文化的社会效益研究等特点,但对于巴蜀文化自身的演变规律以及为古蜀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的农耕文化等诸问题所表现出的历史认识和哲学反思仍尚显薄弱。 相似文献
12.
文学要实现其最大价值,就必须不断地扩大读者群落的规模,使其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于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而读者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故从先进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文学的读者群落及其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认为文学的繁荣离不开读者文化身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河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本文尝试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析河套文化,认为河套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与河流共生的过程,河套文化因水而兴,因水而发,因水而盛。河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和环境中与多种文化相融共生,熔铸出来的特有的文化形态。树立共生理念,遵循共生规律,以水为根,弘扬河套文化,建设和谐巴彦淖尔。 相似文献
14.
西部开发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庚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1):17-20
西部开发应包括文化建设内容,其战略任务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使之产生文化、社会、政治、经济效益.为此,要改变陈旧观念,处理好文化与政治、经济之关系,树立文化本体现,建立平等的文化伦理观,克服技术、资金、人才、市场不足的困难,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谭继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3)
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分立发展到舍一发展、互补互融的长过程.巴文化与蜀文化同根同源、同质同体,两者相互最高的文化认同是巴蜀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巴与蜀的互补结构及其差异性发展是巴蜀文化共同发展的动力;巴与蜀的特色整合是川渝文化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现代艺术设计自身具有的文化特质和丰富的实用艺术内涵 ,使其在开发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积淀丰厚地区特色突出的人文社会及本土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艺术设计与西部本土文化融合对艺术创新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静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104-107
西部文化由于固有的历史缺陷难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建设西部和谐文化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西部文化的转型不是文化要素的简单迁移,而是文化结构的改革和重组。要建设西部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坚持“兼容共存、协调有序”的原则,建构“以人为本”的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灵魂.如何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成现实的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绍兴作为旅游文化名城,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名士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优势.确立以鲁迅文化为核心的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观,潜心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绍兴文化城,是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任务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有机对接——以儒墨文化互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柏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1)
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有"精英文化"之称,而墨学有"平民文化"之称,墨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逻辑学、哲学、宗教领域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当前社会现实的发展看,把"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有机对接,是优化中国文化的内在结构,消融西方文化,为今天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文化借鉴的必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4月 7日 ,新一届的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会在四川大学举行首次学术研讨会 ,来自四川省和重庆市的 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究会前任会长、省老领导杨析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指出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百家争鸣 ,结合西部开发的契机 ,加强各相关机构的协调 ,将巴蜀文化研究推向新的台阶。四川大学副校长杨继瑞、省社科联副主席张家鎏、省文物管理局局长梁旭仲和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及有关院校研究机构负责同志到会致辞表示祝贺 ,学会前任常务副会长李有明介绍了学会的换届及新任会长罗志田等人情况。川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挺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