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常常说宗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人类在先前阶段就没有进行过宗教研究吗?如果有,那我们所谓的宗教学研究同传统的宗教研究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我们就触及到了何谓宗教学这个宗教学研究中首先要面临并且时刻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宗教学,一如什么是哲学、文学和史学一样,是一个看似容易回答但真正回答起来却相当棘手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形式地设定宗教学是一门关于宗教的学科或科学则是没有什么不恰当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对宗教学作出什么样的界定,我们都需回答宗教是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反思宗教的时…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什么?——关于“宗教概念”的方法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一词是宗教学的基本概念,此概念旨在界说“宗教是什么”。从国内外研究近况来看,在此基础理论问题上现存两种值得深思的理论倾向:一为“宗教概念的简单化倾向”,主要见于国内宗教学界;二是“宗教概念的复杂化倾向”,长期困惑着欧美宗教学界。本文着眼于宗教学的百余年学术史,通过回顾其学科奠基人(F.Max Müller)、三大理论分支的开创者(Edward B.Typlor,Emile Durkheim,William James)以及多位著名学者(Bronislaw K.Malinowski,Wilfred C.Smith,Ninian Smart,William Alston,Paul Tillich,John Hick)探究宗教概念的学术历程,以阐发此研究课题的重要方法论意义。作者的结论如下:从宗教研究的全过程来看,“宗教是什么”,不但是宗教学所要深究的“基础概念”,而且是这门学科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这个基础概念暨基本问题之所以关乎研究全局,就是因为它关涉“广义上的方法论观念”,即从学术视野、问题意识、探讨角度一直关系到理论思路及其目标等等。正因如此,在百余年的宗教学史上,这个基本概念暨基本问题历来就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制高点,以至我们可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浓缩着宗教学方法论与观念史的发展线索,一部宗教学术史就是一个不断更新宗教概念的探索过程;而我们中国学者要想为化解国际冲突、构建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无疑需要从基础理论建设抓起,一方面批判地借鉴宗教概念研究上的新近成果,另一方面深入地发掘华夏文化的丰厚思想资源,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观及其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从CSSCI(2000--2007)的引文统计数据中选出192种最有影响的宗教学著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国外宗教学著作被引较多的主要聚焦在宗教理论、宗教本质、宗教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上,到目前为止国外著作对国内的宗教学研究影响还不是很大;国内宗教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较大发展,虽然宗教基础理论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国内宗教学影响力较大的著作还主要集中在佛道教研究上。  相似文献   

4.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是宗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复杂和重大的理论问题。从19世纪宗教学建立以来,提示宗教起源之谜就一直是众多宗教学家和哲学家为之努力的目标。段智德先生新近出版的《宗教概论》,在总结这些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从更深的层次上对宗教的普遍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做出说明”,从“现实的历史的人的生存需要以及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出发,在历史和逻辑两个维度上提示宗教产生、发展的直接动因以及更为基础的“动因的动因”,为走出宗教起源的迷宫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有自己的宗教,这是学术界一致的看法。太平天国宗教,通常被称为“拜上帝教”、“上帝教”、“拜上帝”或“太平天国基督教”。在一些论著中,太平天国宗教及其组织被等同看待。大多数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宗教及其组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当然是因为从宗教学而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包括精神的“宗教观念”方面,又包括实体的“组织机构”方面。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组织是否存在,学术界历来有不同说法。笔者在《“拜上帝会”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说宗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人类在先前阶段就没有进行过宗教研究吗?如果有,那我们所谓的宗教学研究同传统的宗教研究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我们就触及到了何谓宗教学这个宗教学研究中首先要面临并且时刻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宗教学概论”方面的著述或有关教材,学术界已出了不少,但武汉大学宗教学系段德智教授的这部凝十余年精力和心血而成的《宗教概论》(该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真可算得上是“十年磨一剑”的力作!姑且先对该著不作任何评价,单单就段教授这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而言,就足以让许多急功近利的学人汗颜。该书为什么不取名为大家都熟知的《宗教学概论》,而要将其称之为《宗教概论》呢?对此,段教授自有其一番独特的解释:这完全是由于宗教学这门人文学科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学所意指的主要包含…  相似文献   

8.
关于“宗教学概论”方面的著述或有关教材,学术界已出了不少,但武汉大学宗教学系段德智教授的这部凝十余年精力和心血而成的《宗教概论》(该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真可算得上是“十年磨一剑”的力作!姑且先对该著不作任何评价,单单就段教授这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而言,就足以让许多急功近利的学人汗颜。该书为什么不取名为大家都熟知的《宗教学概论》,而要将其称之为《宗教概论》呢?对此,段教授自有其一番独特的解释:这完全是由于宗教学这门人文学科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论宗教经验的神秘性与非神秘性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宗教的几个基本要素之一,在当代宗教学研究的语境中,“宗教经验”是一个意义含混的术语。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宗教学理论体系中,它常常有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含义。我们首先必须对它的名称、内涵进行一番考察,然后再来分析它的核心问题,即“宗教体验”,进而对它的神秘性和非神秘性的两个维度进行讨论,从而得以窥探宗教经验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过“本质”一词,其含义有两类:一是把本质当作事物本身、本性、一般、实体、实质、类、共性及特质的同义词来使用;二是把本质当作形式和现象的对立面来使用,认为本质与形式或现象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早期宗教思想研究中曾14次使用“宗教的本质”这一短语,他们在晚期的几本著作中正面表述了他们的宗教本质说。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中国宗教学者高度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本质说,力图诠释、阐发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整合马克思和恩格思的宗教本质说使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本质”这个概念,他们有关宗教本质的论说也遵循着本质主义的思维路径,因此他们对宗教本质的揭示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我们今天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时候仍恪守本质主义的路径,其结论也不能达到辩证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宗教学界存在的对宗教学概念的理解太过泛化的倾向模糊了宗教学的学科性质。宗教学是一门新兴的相对独立的人文科学,它具有区别于传统宗教研究和神学研究的特殊的学科性质。因此,应当深入地研究宗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宗教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规范功能,以明确宗教学学科性质,树立宗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以何种术语或概念来界定中国汉族民间所固有的宗教实践,多年来海内外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概念或术语,但这些概念都存在只关注到民间或社会下层而忽略上层,也即忽略了民族的整体的问题.将中国汉族自发的宗教实践称为"神仙教",也许能解决这一问题."神仙教"的概念是一个既能反映社会事实,又能很好地对中国汉人自发的宗教实践进行分析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宗教学对数字人文领域特异性解读将问题导向及数据驱动范式研究纳入中国数字人文宗教三个标志性研究分支的体系,并引入“线上-线下二元结构中数据驱动下行动者中心范式”中国宗教学数字人文研究的适切思维,最后以互联网佛教舆情研究为例阐述中国宗教学数字人文研究需建立系统工程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希望打破中国宗教学传统思维对数字人文宗教研究分支的束缚,为中国宗教学数字人文发展铺垫基础性思维和研究范式,并以互联网宗教舆情为例阐释建构中国宗教学数字人文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工程性建构。  相似文献   

14.
论黑格尔的哲学上帝观魏德东一般说来,上帝是宗教学研究的范畴。但在黑格尔那里,上帝却不仅仅是在宗教学意义上使用的。黑格尔认为,上帝是绝对精神的三种基本形式──艺术、宗教、哲学共同把握的对象,认识上帝是三者的共同目的,上帝不仅是宗教学,而且也是艺术和哲学...  相似文献   

15.
秦家懿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宗教学家和哲学家。她将宗教界定为对神的信仰和自我超越的努力,认为中国宗教不仅包括儒学,道教和佛教,还包括狂热的原始宗教,具有调和性的特点。这是一种多元主义宗教观和多种宗教参与观,对宗教的自我发展、化解世界宗教间冲突,以及促进彼此对话和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宗教能否同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如何相协调,这不仅是宗教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些粗略的讨论。一、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理论依据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宗教适应着不同的社会形态,从自发宗教、自然宗教发展到人为宗教;从原始宗教、古代宗教发展到世界宗教,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麦克斯·缪勒认为,宗教起源于无限观念,这种观念是原始人类在对有限自然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早期人类对这些观念的把握和命名,导致了不同信仰对象和崇拜形式的产生,推动了宗教的发展。缪勒力图从宗教的最原始形态出发寻找其客观自然基础的尝试,为宗教学研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然而,这种“自然起源说”因其过分注重感性认识论而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可。作为宗教始点的无限观念,在知识论上的不确定性使得有关上帝存在的理性把握与证明变得异常的困难。信仰(确定性)和理性(不确定性)的矛盾并不因无限观念的感性基础而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18.
侗族的原始信仰,经历了自发盲目的阶段。本文以侗语地区绝大多数侗族先民的原始宗教观和宗教文化为主要内容,对侗族信仰文化,略作论述。侗族地区原始宗教崇拜主要有,以祖母神“萨”为核心的祖先和英雄崇拜,泛神论的自然崇拜,以及种类繁多的图腾崇拜。其中,又以对“萨”神的崇拜最为普遍和广泛,历时最久,所崇拜和信仰的内容最为丰富,祭祀仪式也最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无“宗教”,“宗教”一词源于西方的现代宗教概念。“宗”,原本是尊祖庙,《说文》云:“宗,尊祖庙也。”“教”,原本是上行下效,乃教化之意,《说文》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与“教”连言者,自古只有礼教、政教。儒家学派形成之后,又有儒教,即以儒家学说为教。《史记·朱家传》云:“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以侠闻。”《晋书·宣帝纪》云:“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宗教”一词,是随佛教传入才有的。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之分派,合称“宗  相似文献   

20.
“宗教现象学”一词在学界的使用相当混乱,这种状况跟作为区域现象学的宗教〖HTH〗现象学〖HTSS〗与作为区域宗教学的〖HTH〗宗教〖HTSS〗现象学这两种背景的交织分不开,胡塞尔现象学与范德流宗教现象学之关联即反映出这种情形。宗教现象学属于家族类似概念,在其名下,有几条基本的方法论原则被交叠分享着,但反化约主义、捍卫宗教现象的自主性、尊重宗教现象则是不容否认的方法论“底线”,违背之,纵然其研究是所谓的“本质研究”、“意义理解”,亦不应被归属于宗教现象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