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E.Husserl 1859—1938)在他的《逻辑研究》中,批判了心理主义。在该书的第九章,他批判了阿芬那留期的“费力最小原则”和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不久,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中,也批判了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思维经济原则。胡塞尔与列宁的批判,是两种截然对立、泾渭分明的哲学思想对同一原则的批判。我们认为,阐述这两种批判并将它们作一些比较,不仅可以弄清胡塞尔对思维经济原则批判的实质,而且也可以根据列宁的唯物主义观点,探求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某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意在进行比较述评,请同行学者赐教。  相似文献   

2.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哲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是一个在科学上和哲学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赫及其认识论正日益予以重视。尽管马赫的自然科学认识论观点曾被人们从不同角度赋予种种不同的名称,但正如董光壁所指出的:“马赫的认识论研究的最大特征在于,他把人类的认识活动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对它进行物理学的和感官生理学的研究,也就是说,他企图把认识论作为一门经验科学来研究”①。马赫的这种认识论研究的方向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的本色。本文试图从马赫所强调的认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等人把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作为认识论基础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这一“原则”本身中的合理因素也一股脑地批判掉,则有失公允。长期以来,马赫的这一“原则”在我国哲学界也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本文在此对这一“原则”的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作一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休谟哲学坚定地贯彻了经验原则与怀疑原则,最为显著的是他立足于习惯、情感、信念等人的自然本性来怀疑理性的权威,探求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度。习惯在休谟的人性哲学中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概念,对于整个休谟认识论思想的构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休谟的著作中不难发现,习惯作为人的一种自然本性呈现出感性特性,并且在因果推断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使因果推断具有可然性而非绝对必然性,这就将感性情感推到了首要地位,凸显了一条感性经验推断路线。  相似文献   

5.
对于马克思来说,“自由意识的活动”与“人类共同的社会性”是人类的典型性格,人类史被认为是通过歪曲和颠倒这一本性而逐步成熟起来的过程。现代生活方式所面临的危机反映了这种妨碍、歪曲和颠倒人类本性实现的情形。在当代,要实现人类的本性,就必须把它从各种各样的颠倒和歪曲中解放出来。伊利奇认为,现代是产业生产方式的垄断陷入危机的时代,作为克服这种危机的对策,他提出了向“人们愉快交往”的社会进行“政治性转变”的主张。新的生活方式以实现和平环境中的生存权利为首,具有七项基本原则,要实现它们就必须进行实际的技术的选择和革新。  相似文献   

6.
马赫所提出的思维经济原则是其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蕴涵了深厚的还原论思想,并对当时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心理学深受这一原则的影响,并在这一原则的影响下,在本体论上坚持物理主义,在研究途径上遵循自下而上的还原路线,在理论表述上也主张量化的表述。还原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在心理学中是必要的,但也应该看到人类心理与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哲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th,1838—1916)是一个在科学上和哲学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赫及其认识论正日益予以重视。尽管马赫的自然科学认识论观点曾被人们从不同角度赋予种种不同的名称,但正如董光壁所指出的:“马赫的认识论研究的最大特征在于,他把人类的认识活动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对它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科学思维活动的构成环节及其活动程序是,科学家因接受特定的哲学信念、本体论预设后思维受到启蒙而对旧理论及其基础进行反思和审查,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的基本趋向,并以此为尺度和标准,分析已有的经验事实和各类问题,选择并建构起一个新的事实——问题集合,构造选择出适合于事实—问题集合要求的数学理论和工具,创造性的提出一组能够统摄,主导整个研究活动的基本假设即新的研究纲领的“硬核”。  相似文献   

9.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围绕因果问题曾经进行了并且还会继续进行激烈的斗争。唯心主义哲学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近代唯心主义者休谟,认为因果联系是人类的一种心理习惯,认为因果联系不是事物间本来存在的,而是人们经常看到两类现象在一起出现时,由于人们的心理倾向就由其中的一个出现必然地想到另一个的出现。康德认为因果联系只是思维本身先验地具有的范畴,是人用来整理杂乱无章的世界的一种先天形式,他认为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把思维规律投射到客观事物上去的结果。马赫则认  相似文献   

11.
庄子从作为万物之本原的“道”出发,把“意”放在整个“道”的系统中来观照,认为语言所表述的只不过是破坏了人之本性后一些经验性的东西而已。他认为人的本质即不为外物所累的“天人合一”,追寻的是一种真率自然的理想人格。这种持守人的本性的独特生命价值意识极为强烈地渗透在他的“言不尽意”观点的阐述中。  相似文献   

12.
伽里略是近代自然科学创始人之一,他的成就标志着物理科学真正的开端。他倡导了科学实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在他的科学理论研究中,运用了理想实验,从此以后,这种方法成为自然科学研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它都有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认为,它对自然科学的作用,并不亚于科学实验。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对理想实验作了重要的阐述。如马赫认为理想实验是人类“智力水平更高的实验”,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途径”。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以理想实验为线索,论述了物理学前进的历史。可见理想实验是促进自然科学演变的有力杠桿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魁奈是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方法论与他的“自然秩序”世界观紧密相连。他的经济理论也是以“自然秩序”为基础。魁奈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没有原则性区别,它和有机体一样,既有健康之日,也有患病之时,有它内在的发展规律。而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的基本原则是农业资本家指导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直接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一、力求证实的偏见是人类思维的普遍特性思维是人类的精华,依靠它认识世界,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模式及规律性,并预见事态的发展,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人类如何依靠自己的思维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科学方法论问题。传统的科学方法论是培根提出的归纳法,他认为规律的发现是先搜集大量事实,再进行观察实验,最后从大量的材料中归纳出理论。而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则提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途径。他们认为一切观察都  相似文献   

15.
二、哲学,方法,历时哲学,共时哲学及哲学家的联合与文化一体化哲学作为一种理智的学科和活动,一向追求的是,日益理解人类本性及人类本性得以展现的世界。这种活动本身深深植根于人类本性。而人类本性则是通过每一个人对他本人及其处境的一定理解形成自己的个人经历而认识的。人类情境象我们人类本性一样,也是多方面的。它由我们对自己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与世界打交道的深刻需要的反应组成。我们把与世界的交往称之为经验。它们集中在特定的事物上——我们所爱的一个女人或男人;我们所栽的一棵鲜花  相似文献   

16.
杜林反动哲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思维的“原则”先于人类实践和客观世界;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种存在的“基本原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只不过是这种原则的应用。他把这种离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永恒的“原则”称为“世界模式”,这个“世界模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框子”,全部客观物质世界统统囊括在这个玄妙的框子里。恩格斯针对杜林的这种颠倒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荒谬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运用唯物论的  相似文献   

17.
培根的“新工具”以“假象学说”为前提,主张一种循序渐进的研究过程,对大量的事实进行合理的归纳,以此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但是,培根在科学领域的失败说明他的自然哲学原则及他制定的科学发现的方法有欠缺之处,主要是由于对经验的过分执着导致对知识的客观性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从而忽视了对人的认识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费耶阿本德坚持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来分析科学,并由此出发对归纳原则的最后堡垒——“理论与事实一致”进行了彻底批判。他通过对科学史的人类学解读提出了与其开放科学观相对应的“反归纳法”。  相似文献   

19.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一直左右着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实证主义的狭隘经验主义原则排斥了理论探索在心理学中的合法地位,致使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随着实证主义的衰落,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理论思维对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就导致了理论心理学的复兴。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通过下述两条方法论原则来实现:一是“经验证实原则”,即强调任何概念和理论都必须以可观察的事实为基础,能为经验所验证或为经验所证伪;超出经验范围的任何概念和理论都是非科学的。行为主义把这一原则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贝克莱和旧唯物主义的感觉“一要素”论通过文献考察可知,列宁的感觉论是在与马赫主义的直接斗争中产生和形成的。马赫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贝克莱主义。贝克莱认为人类认识的对象不是外部世界,而是感官真正感知的观念。人们观察到的各种不同观念彼此结合起来.于是就用一个名称来标明它们,认为它是某一个物。因此,物不是独立存在的,物是“观念的集合”。他还认为,人们关于物的观念不能存在于感知它们的心之外,当我说某个物存在时,是因为我感觉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