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公元前一二二年,法家的杰出代表汉武帝粉碎了淮南王刘安阴谋集团未遂的军事叛乱。这是一场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坚持前进、反对复辟的斗争。研究这场儒法两家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西汉王朝新兴地主阶级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扫荡奴隶主复辟势力的基础上建立  相似文献   

2.
西汉初年,被推翻的奴隶主阶级残余势力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这种斗争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和分裂割据的诸侯王国的尖锐对立。在文帝、景帝时期,围绕着是坚持前进,实行适应封建统一要求的郡县制,还是复辟倒退,实行有利于割据分裂的分封制这个根本问题,“尊法”的西汉中央政权和“崇儒”的地方割据势力展开了长期、复杂、曲折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秦王朝灭亡后,中国向何处去?是沿着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大业继续走下去?还是回复到以往那种分裂割据的局面?对这两条道路,不同的阶级,执行不同路线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以项羽为代表的奴隶主复辟势力,推行一条分裂、复辟的反动路线,妄图开历史倒车,把一个刚刚统一了的中国,再拉回到诸侯割据的分裂状态。以  相似文献   

4.
桑弘羊传     
桑弘羊(公元前一五二年——公元前八十年),两汉时洛阳人,出身于商人家庭。两汉杰出的法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理论家和经济学家。十三岁就在汉武帝身边任侍中,三十八岁后历任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达三十多年之久。他一生坚决地贯彻执行汉武帝的政治路线,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法家学说,协助汉武帝制定了抗击匈奴奴隶主贵族侵略的战略和策略,他倡议并参与制定和推行了著名的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桑弘羊一生的政治活动,严重的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为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作出了重大贡献。汉初,经过六十多年的恢复,到汉武帝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还没有完全巩固,工商业奴隶主,诸侯王的割据势力,仍然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拥有发动叛乱,进行复辟分裂的物质基础。匈奴奴隶主贵族不断的向汉王朝发动侵扰,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些反动势力又往往勾结在一起,给汉王朝以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他崇法反儒,厚今薄古,不仅很快地从军事上打败了割据的六国诸侯,使我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而且“使黔首自实田”、“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采取“焚书坑儒”的革命措施,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封建制度,有力地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6.
秦汉之际,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虽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但是残余的奴隶主复辟势力仍然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千方百计地大搞分裂复辟活动,阴谋颠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为了实现这一罪恶目的,西汉初年,以地方诸侯王和工商奴隶主为轴心的分裂复辟势力,利用他们窃取的那一部分政治、经济权力,一面招纳儒生为之出谋划策,鼓  相似文献   

7.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孤愤》是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讨伐没落奴隶主贵族及其钻进封建政权内部的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一篇战斗檄文。在《孤愤》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新兴地主阶级巩固封建政权与钻进新政权内部来的那些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是“不可两存之仇”,是势不两立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思想,在韩非的许多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他的《五蠹》就明确提出儒法之争是“不可两立”的;儒法两家是“不相容  相似文献   

8.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历史上曾发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两千年来儒法两家在复辟倒退与反复辟倒退的斗争中,往往围绕商鞅变法这个问题,进行着翻案与反翻案的争论;而历史总是不断地否定了儒家的反动谬论.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翻案复辟从来不得人心!(一)商鞅在秦进行变法的政治活动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而对于商鞅变法的论争却延续了一、二千年之久.商鞅变法破坏了腐朽的奴隶制,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限制了奴隶主的反动特权,促使新兴的封建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来.当时的一小撮奴隶主复辟势力,不甘心于他们的失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汉高祖之后一个富进有取精神、有作为、有建树的法家政治家。他即位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法家路线。对内,继续打击、消灭分裂割据势力,荡涤奴隶制残余,从而结束丁汉初以来部分分裂局面,巩固了封建制中央集权;对外,粉碎了匈奴奴隶主贵族军事政权的侵扰,维护了汉王朝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在发展我国文化艺术方面,汉武帝同样作出了历史的贡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以整篇的篇幅,阐述了“武帝时文术之盛”,他围绕着文学史的内容,从各个方面,说明了汉武帝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并肯定了汉武帝的促进作用。汉武帝在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功绩,是在乐府诗歌方面。我们这篇短文,只就这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关于乐府,鲁迅先生说:  相似文献   

10.
秦汉之际,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变动的时代。秦始皇死后,隐藏在秦王朝中的奴隶主阶级残余势力的代表赵高,篡夺了政权,极力推行复辟倒退路线,向秦始皇法家路线发动猖狂反扑,“尽除先帝之故臣”,杀害了法家人物、秦始皇的丞相李斯。这时儒法之争日趋尖锐,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以赵高为代表的儒家大搞“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复辟勾当,妄图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但是,揭竽而起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狠狠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势力,推翻了赵高篡夺的秦政权。刘邦利用农民革命的力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西汉王朝。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三一六年,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以新兴地主阶级统一战争的革命暴力,摧毁了蜀王和巴王的奴隶主分裂割据。秦并巴蜀之后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是以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一场革命,其间交织着激烈的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正是由于坚持了法家的正确路线,坚决进行了反复辟、反分裂的斗争,巴蜀地区的社会大变革才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全中国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这一段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揭露和批判林彪大搞分裂倒退,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深入批林批孔,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新兴封建专制主义政权,它存在了十二个年头就被以赵高为代表的奴隶主复辟势力篡权了。但是复辟的政权都是短命的。赵高反革命复辟政权苟延了三年就完蛋了。这段历史长期地被歪曲利用,今天必须予以澄清,使历史这面镜子,进一步暴露一切反革命复辟势力的鬼蜮嘴脸。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奴隶主复辟势力和地主阶级之间进行的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持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秦始皇建立统一集权的封建国家,曾经给奴隶主复辟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但到西汉时代,这种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仍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是因为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封建地主阶级不可能彻底消灭旧制度的残余,所以在封建社会中残存着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特别是在工商业中,还大量使用奴隶劳动。作为“富商大贾”的工商奴隶主,在经济上拥有相当大的力量。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新老奴隶主的复辟活动,而地主阶级为了巩固新制度也就必然要进行反复辟的斗争。西汉时期的工商奴隶主,很多是战国时大工商奴隶主的后代。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用铁冶富”的赵人卓氏,“富埒卓氏”的山东人程郑,以及梁人孔氏、鲁人曹邴氏、邯郸人郭纵等,都是战国著名的盐铁商人。他们一个个使用奴隶劳动,获取厚利,“富至巨  相似文献   

14.
汉武帝惩治愚儒汉武帝刘彻,是西汉中期一个很有作为的法家政治家。他主张进行正义战争,坚决抗击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汉初,我国北方的匈奴奴隶主的野心很大,经常进犯中原。西汉王朝开始由于力量不足,曾经实行和亲政策。但匈奴奴隶主“百约百叛”,不断骚扰和破坏内地生产建设。到了汉武帝时,采用武力坚决抵抗,取得很大胜利,打得匈奴奴隶主不得不来假意和亲。  相似文献   

15.
汉武帝惩治愚儒汉武帝刘彻,是西汉中期一个很有作为的法家政治家。他主张进行正义战争,坚决抗击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  相似文献   

16.
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八十一年,西汉朝廷召集了一次有名的盐铁会议。会议以封建政府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为一方,以打着来自“民间”旗号的贤良、文学等六十多人为另一方,双方在有关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调节贡物运输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围绕着盐铁等业官营政策这一议题,还在有关政治、边防军事等问题上展开了多方面的争论。这是西汉时代一场激烈的儒法大论战。在这次会议上,贤良、文学代表着汉代奴隶主残余势力的利益,运用孔老二的儒家学说,疯狂攻击汉武帝为加强封建政府的中央集权,打击奴隶主残余势力而采取的法家路线和一系列的经济、政治以至边防等政策措施,并对法家的先驱者,进行了恶毒的诽谤。他们为奴隶主残余势力搞复辟大造反革命舆论。而桑弘羊作为处于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以法家学说为武器,对贤良、文学的谬论和他们所贩卖的孔孟之道,作了针锋相对的、有力的回击,对孔老二和他的徒子徒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商鞅、秦始皇等法家作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歌颂,有力地维护了汉武帝所推行的法家路线和政策。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场两千年前的儒法大论战,对于进一步认清孔孟之道在历史上的作用,彻底肃清其流毒,和认识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很有教益的。《盐铁论》这本书是汉宣帝时人桓宽根据当时盐铁会议的记录“推衍”、“增广”而成的。由于桓宽是站在儒家的立场,所以他在编排双方辩论的问题时往往有意让桑弘羊一方处于被动的地位。虽然这样,但却仍然掩盖不住桑弘羊鲜明的法家思想所放射出来的灿烂光辉。我们这次选注时没有完全按照原书的次序编排,并另加了标题。  相似文献   

17.
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八十一年,西汉朝廷召集了一次有名的盐铁会议。会议以封建政府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为一方,以打着来自“民间”旗号的贤良、文学等六十多人为另一方,双方在有关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调节贡物运输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围绕着盐铁等业官营政策这一议题,还在有关政治、边防军事等问题上展开了多方面的争论。这是西汉时代一场激烈的儒法大论战。在这次会议上,贤良、文学代表着汉代奴隶主残余势力的利益,运用孔老二的儒家学说,疯狂攻击汉武帝为加强封建政府的中央集权,打击奴隶主残余势力而采取的法家路线和一系列的经济、政治以至边防等政策措施,并对法家的先驱者,进行了恶毒的诽谤。他们为奴隶主残余势力搞复辟大造反革命舆论。而桑弘羊作为处于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以法家学说为武器,对贤良、文学的谬论和他们所贩卖的孔孟之道,作了针锋相对的、有力的回击,对孔老二和他的徒子徒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商鞅、秦始皇等法家作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歌颂,有力地维护了汉武帝所推行的法家路线和政策。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场两千年前的儒法大论战,对于进一步认清孔孟之道在历史上的作用,彻底肃清其流毒,和认识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很有教益的。《盐铁论》这本书是汉宣帝时人桓宽根据当时盐铁会议的记录“推衍”、“增广”而成的。由于桓宽是站在儒家的立场,所以他在编排双方辩论的问题时往往有意让桑弘羊一方处于被动的地位。虽然这样,但却仍然掩盖不住桑弘羊鲜明的法家思想所放射出来的灿烂光辉。我们这次选注时没有完全按照原书的次序编排,并另加了标题。  相似文献   

18.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刘邦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法家路线,同反动势力的总代表项羽推行分裂割据、复辟倒退的反动路线展开的一场激烈搏斗。是秦统一后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继续。在这次斗争中,刘邦以弱胜强,消灭了项羽所代表的分裂复辟势力,建立起统一的汉朝地主阶级政权,使刚刚确立的新兴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延续,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今天,我们总结楚汉之争的历史经验,认清统一必胜、分裂必败,前进必胜、倒退必败的历史规律,对于我们巩固无产  相似文献   

19.
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和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两千多年前用革命暴力推翻反革命暴力,打击赵高秦二世的反动政权;批判反动的孔孟之道和混进农民起义队伍中的孔老二,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光辉范例。这次农民大起义是在秦二世继位,赵高用阴谋手段篡夺了秦王朝的最高权力,改变了秦始皇所推行的法家路线,代表奴隶主阶级疯狂进行复辟活动的情况下爆发的。农民拿起武器,用革命暴力批判复辟倒退的孔孟之道,批判赵高推行儒家反动路线和例行逆施的反革命复辟活动,以排山倒海之势,沉重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冲击了地主阶级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为汉高祖刘邦继续推行法家路线奠定了基础。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反对腐朽、黑暗势力统治的巨大威力。历史斗争是现实斗争的一面镜子。回顾这次农民起义军的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有益的历史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我们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革命,反对复辟,坚持统一,反对分裂,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枚乘的《上书谏吴王》写于新生的奴隶主复辟势力的代理人吴王刘濞阴谋篡权复辟的前夕,由于刘濞不听枚乘的劝告,枚乘忿然由吴至梁,做梁孝王刘武的文学侍从。梁王刘武是景帝的弟弟,汉文帝分封他在梁是为了作为维护中央政权的屏障。《上书重谏吴王》写于野心家刘濞正纠结七国叛军举兵作乱之时,枚乘仍晓以大义,婉言规劝,希望刘濞及时醒悟,勒马于悬岩。儒法两家对待“七国之乱”的态度是针锋相对,泾渭分明的。从这两封信可知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