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方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应该以词汇、语法为重点。”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具有七大特点:一、沉积着奇特的析音词;二、产生了丰富的语缀词;三、镶嵌着多样的重叠词;四、点缀着新颖的异序词;五、创造了多彩的特色词;六、继承了诸多的古语词;七、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汉语史和民族史的深入研究,更有助于语文教学和普通话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贵阳方言语气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阳方言的语气词系统特点突出,一是语气词数量多,在汉语各方言中比较罕见;二是语气词的功能复杂,往往一词多义(语气);三是可按一定层次叠用,在一定语境下可达六个语气词叠用。本文分词条逐个详细描述各词的语义和功能、并以极富方言口语特色的例句予以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编码度理论和汉外、汉语普方古综合比较的研究模式,讨论汉语的基本颜色词.上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基本颜色编码度低,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及方言与方言之间基本颜色编码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是汉语颜色词的历史传承、变异和认知发展而导致的词汇创新造成的.上古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在"紫"与"褐"的发生顺序上是一致,但与基本颜色词理论的普遍发生顺序不一致.基本颜色词理论认为"褐"在"紫"前出现,而汉语正相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方言词同词异字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型语文辞书尤其是方言词典或字典编纂中的立目、用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汉语词汇吏、语源学的研究,对汉语方言文献的正确评价和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与规范也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章太炎《新方言》中和今方言词有关的216组同词异字对方言词典的编纂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其中有2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有关,4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孤证有关,17组和汉语通用口语词有关。  相似文献   

5.
声母清浊交替是上古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从考察温州永嘉方言声母清浊交替典型构词13组来看,永嘉方言部分地继承了古汉语的此类语词;同时,方言自身也通过这种构词机制创新出一些不见于古汉语的新语词。据此,我们认为,汉语分清浊的方言存在由词的清浊变化造出新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正> 象汉语的其它方言一样,潮汕话中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土”味十足的方言词。这些词有的本字尚待考证;有些则并不难确定。这些词中有单音节词,也育复音节词。复音节词中尤以双音节词居多,例如“东司(厕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时代 ,原始汉语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原始汉语方言 ;分化和同化是汉语方言最初形成的两种基本方式。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 ,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 ,“方言”一词出现于东汉。古代的方言研究按照它本身所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分为周秦汉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至民初四个时期。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上半叶 ,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该学科草创的标志。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薄弱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湖南怀化市汉语方言分区及语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处于汉族与许多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汉语方言复杂。根据本人对该市汉语方言的实际调查,结合以前的专家学者对怀化市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对该市的汉语方言进行分区并简述各方言区的语音共同特征及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9.
壮语南部方言区的人学习使用汉语易形成“壮(南)汉语”,受母语影响,“壮(南)汉语”在词汇上有不少的失误。主要表现为:直接把南壮方言的语音形式或相应语音形式稍作修改后运用到话语交际中;书写形式相同的词语在南壮方言和现代汉语中词义大小不一致,造成壮(南)汉双语者的误用;将南壮方言的同音同语误用到汉语中;现代汉语习惯使用双音节词,而南壮方言中相应的词则常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从而造成误用;行为他动词与行为自动词的误用;表达被动状态的动词与表达主动状态的动词的误用;不同搭配习惯的误用;语气助词的借用和量词的误用等。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专题研究汉语方言指示词的论文数量增长显著。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方言点(片)指示词系统及其特点,特殊指示词的用法及其来源,指示词的虚化及与其它词类的语义关联,指示距离的分类。但目前单点方言指示词研究成果数量不平衡,详略不一,比较研究的力度不够,对语义功能及语义演变的描写较浅,类型学视野的研究也不多见。汉语方言指示词多功能性的类型学考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运用词缀附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构词方法.东安石期土话中的词缀"咑"可从类别、功能及与普通话词的对应三方面进行分析.类别上,"咑"尾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量词词尾;双音节"咑"尾词与普通话词之间有六种对应关系;功能上,"咑"尾不仅是一个构词的后缀,而且它具有附加性的词汇意义及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我院杨焕典教授主编的《广西通志&#183;汉语方言志》1999年10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30万字,定价150元。该书内容包括广西现有的六种汉语方言(粤语、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每种方言前有“概述”介绍该方言的历史、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3.
怀远话属于江淮官话,有大量的"嵌l词"。文章通过对怀远话中"嵌l词"的分析研究,以及与其他方言"嵌l词"的比较,得出这类词语的特点。"嵌l词"的研究可以为汉语方言以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维吾尔语中汉语方言借词.的涉及面较广,包括经济、政治、人物、性质、生活饮食、行为动作等方面的新疆汉语方言词。经过长期使用演化,维吾尔语中有汉语借词维语本土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邓家水井村和本寨村都位位于西秀区西北方向,距离安顺市中心城区不远,两村的苗族都操苗语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邓家水井村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落,而本寨村是一个苗族与汉族大杂居的村落,由于两村与当地汉族人民交往的程度不同,导致两村的苗语在汉语借词和汉语借音量上有所不同,本寨村苗语在本来有词的情况下也借用汉语词,导致汉语借词越来越多的趋势,令人产生苗语逐渐消失的担忧.  相似文献   

16.
府谷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全县方言内部语音基本一致,以地域大致可分为四个小片,西部方言是其中的一片。陕西府谷西部方言音系,包括府谷西部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连读变调和轻声。笔者认为,府谷西部方言中上声来源于中古清平与中古清上、次浊上,这一上声调是清平向清上、次浊上合流的结果;府谷西部方言的轻声总体上是调位中和现象,单字调和连调形式对轻声的控制作用较为强烈,词的使用频率与轻声的产生基本无关,轻声是一种固定的构词手段。  相似文献   

17.
同素异序词成因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素异序词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一般认为它跟平仄押韵、方言和汉语构词的不稳定性有关,通过对同素异序词的全面考察,发现这些原因存在一些疑点,它的形成跟平仄押韵、方言等关系不大,它主要是利用汉语词序的灵活性有意识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数千条方言词语,其中不少词语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读音,这就将有些本可以统读的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方言异读词的存在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成为人们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绊脚石;中国语文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到不仅要“书同文”,而且要“语同音”。《现代汉语词典》对方言词语的收录和注音要遵循广泛性、高频率和可补充的三原则,尽量发挥规范型词典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古汉语无复辅音:1.汉字谐声的特殊现象是汉字时空音变或俗读误读造成的,不可作为复辅音的根据;2.汉藏语系的诸多语言有复辅音不能类推上古汉语有复辅音;3.古今汉语与方言中特殊的语音现象如切语的使用、重叠词变双声、叠育或衍音词,是汉语语音在使用上的特点、,与复辅音的性质特声、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
明清俗语辞书的范围可以认定为明清时期(兼及民国)编纂的记录并诠释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汉语方言俗语或俗语词的辞书;明清俗语辞书收录的"俗语"可以分为"熟语"和"俗语词"两类,俗语词即比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方言俗语中俚俗性质较重的口语词;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具有口语性与俚俗性、同时代性、丰富性的特点;对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进行研究可以拓宽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领域,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和有益的前期研究成果,对今日权威语文辞书的编纂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